這些互聯網大廠為何集體被約談

北京日報客户端
09/26

新聞大家可能都刷到了——

近期,國家網信辦指導上海、北京、廣東等地網信辦,對幾家主要網絡平臺採取約談、責令限期改正等處置處罰措施。

網信部門通報的處罰原因很清楚。

小紅書、微博、快手,是因為在熱搜排行榜主榜,高位、頻繁呈現大量炒作明星個人動態和瑣事類詞條;

UC平臺,是在熱搜主榜「扎堆呈現極端敏感惡性案事件詞條等非權威部門、權威媒體發佈的信息」;

今日頭條,則是「在熱搜排行榜主榜呈現不良信息內容,還在落地頁面置頂呈現相關話題」。

看下來,都是「熱搜」「主榜」內容出問題。

目前,這些涉事平臺已發聲回應,稱將落實監管要求、成立整改專項工作組、推進熱搜排行榜生態治理等。

互聯網平臺上的明星熱搜,大家不陌生。這些人的戀愛、懷孕、離婚長期盤踞熱搜,隔空喊話、吵架不和瑣事也能「榮登」榜首,機場穿搭、片場路透更屢屢成為熱門。雖然每次他們的說明或道歉中都有一句「無意佔用公共資源」,但公共資源確已被大量佔用。

熱搜榜成了炒作明星動態的「喫瓜」榜,公共議題的傳播空間就會被擠佔;注意力若總被明星穿搭、爭番位等瑣事壟斷,一些政策信息或優質內容就無法及時觸達;長期浸泡在娛樂新聞、明星八卦裏,價值觀可能潛移默化被影響,粉絲「互撕」、不良「飯圈」文化更導致極端非理性的戾氣滋生。

熱搜榜為何變味?

中國政法大學數據法治研究院教授張凌寒告訴俠客島,這是平臺受「流量變現」邏輯驅使的表現:「互聯網平臺奉行注意力經濟,算法系統與運營策略圍繞KPI設計,通過最大化獲取、維持用戶使用時長與活躍度,實現流量變現。從這個角度看,由於明星相關內容天然具備一定話題度和受衆基礎,能以較低成本催生巨大流量。」

說白了,平臺一招「挾明星以令粉絲」,某些機構團隊和博主大V推波助瀾,就能換來巨量關注和商業利益。一旦出事、被質疑監管不力,某些平臺就拿「技術中立」說事,說不當熱搜是因為算法,算法不懂人類社會、沒有價值偏向云云。

張凌寒認為,任何算法都並非「價值中立」,必然承載設計者、開發者、運營者的價值選擇。從目標函數的設定,到訓練數據的選擇、清洗、標註與權重分配,再到具體運營中的人工干預,每個環節都體現平臺的價值偏好和商業優先級。「聲稱算法中立,實質是將複雜的人為決策與商業導向,包裝為不受主觀意志影響的純粹技術過程,進而淡化平臺的主體責任。」

《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第八條規定,網絡信息內容服務平臺應當履行信息內容管理主體責任,「加強本平臺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第十二條寫明,採用個性化算法推薦技術推送信息的,應「建立健全人工干預和用戶自主選擇機制」。

去年11月,四部門聯合開展「清朗·網絡平臺算法典型問題治理」專項行動,重點整治的問題就包括同質化推送營造「信息繭房」、違規操縱干預排行榜炒作熱點、算法向上向善服務缺失侵害用戶合法權益等。

張凌寒表示,隨着互聯網深度融入生產生活,平臺應超越單純的商業考量,不僅要對自身經營行為負責,更需承擔起維護網絡空間內容生態健康、保障數據安全與個人信息權益、確保算法公平透明等一系列社會責任。

一些「守門」手段也亟待落地。比如,對過度娛樂化內容設定傳播上限,增加公益內容推薦權重,將熱衷炒作的MCN機構和水軍推手納入信用懲戒範疇等。

最近,北京市網信辦依據有關要求,推動多家主要網絡平臺公示算法規則原理。這有助於掀開「技術面紗」,倒逼平臺審視算法合理性,從源頭加強規範。網民也能成為「雲上」監督員,形成治理合力。

別貪短期流量,纔有長久力量。對得起用戶信任,也是履行社會責任。

來源:俠客島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