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2025 年9 月20 日,國家組織藥品聯合採購辦公室發佈第十一批國家組織藥品集採規則,本次集採共納入55 個品種,涵蓋抗腫瘤、糖尿病、心血管等多個治療領域。與以往相比,本次規則在多個方面實現重要優化:首先,改變了單純以價格為導向的評審方式,不再簡單選用最低報價,而是採用綜合評審機制;其次,創新性地新增了未入圍企業"復活"機制,為優質企業提供二次機會;第三,對投標企業新增3 條資格要求,提高了參與門檻;最後,引入"首告從寬"機制防止圍標,規範採購秩序。這些調整體現了集採政策從單純降價向保障供應與促進行業健康發展轉變的思路,旨在更精準地對接藥企、醫院和患者的需求,推動用藥保障與行業發展的雙向平衡,促進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投資要點:
本次集採規則變化帶來多方面影響。規則科學化程度顯著提升,近80%的報量具體到所需品牌,涉及超4.6 萬家醫療機構,這一改變大幅提升藥品供應與臨牀需求的匹配度,確保臨牀用藥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新增的"復活"機制有效降低優質企業意外落選風險,部分特殊品種帶量比例適當下降至60%-70%,體現政策對臨牀合理用藥的精細化考量。質量監管要求明顯提高,投標企業需具備2 年以上同類劑型生產經驗,生產線需通過GMP 符合性檢查,且2 年內未發生違反GMP 情況,這直接利好生產工藝穩定、質量控制嚴格的頭部企業,有助於促進行業整體質量水平的提升。反"內卷"措施及時出臺,設定價差控制"錨點"和"兜底價",要求企業承諾不低於成本報價,這些措施有助於避免惡性價格戰,保障企業合理利潤空間,引導行業從價格競爭轉向質量和創新競爭。此外,規則對兒童適宜劑型價格有所放寬,鼓勵兒童用藥小規格供應,為專注於兒童用藥研發和生產的企業提供更有利的市場環境,促進兒童用藥市場的健康發展。
投資建議:基於本次集採規則的優化調整,我們建議重點關注以下方向:首先,質量控制優勢突出的龍頭企業更易滿足新增資格要求,在同類報價中獲得優先中選資格,這些企業通常具有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和穩定的生產工藝;其次,具備兒童用藥研發與生產能力的企業將受益於對兒童適宜劑型的價格包容性政策,這類企業往往擁有專業的技術儲備和產品線;第三,研發驅動型創新藥企在長期發展中更能抵禦政策波動風險,其創新能力和產品管線深度構成核心競爭力;同時應避免單純依賴低成本競爭的企業,因其在未來集採中的不確定性增加,缺乏可持續的競爭優勢。我們建議重點關注在過往集採中表現良好、品牌認可度高的企業,以及那些具備穩定生產工藝和嚴格質控體系的頭部藥企,這些企業更能適應新的集採環境,保持市場競爭力。建議關注:恆瑞醫藥、邁瑞醫療、藥明康德、聯影醫療、皓元醫藥等。
風險提示:政策執行力度可能不及預期、短期內可能對公司業績造成影響、策略調整不及預期的風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