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觀察者網 熊超然
當地時間9月24日,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在接受福克斯商業頻道《與瑪麗亞共度的早晨》(Mornings with Maria)節目採訪時稱,來自中國的稀土礦物正在流入美國,但美國仍在繼續努力加強某些戰略物資和產品的供應。「我們並非沒有籌碼。我們有很多他們(中國)依賴的產品。」貝森特列舉了飛機發動機及其零部件、特定化學品和塑料,以及硅材料原料。
「你看,我們以相互尊重的態度與他們打交道,他們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美國已經明確表示,我們有優先事項,我們有利益,我們將捍衛這些利益。」貝森特為自己「壯膽」道。
貝森特聲稱,美國正在盡最大努力確保自己或其他親密盟友生產的半導體供應安全,並降低風險,因為中國臺灣地區幾乎完全主導了該市場。
「世界經濟最大的失敗點在於,99%的高性能芯片都是在臺灣生產的,」貝森特說:「他們做得很好,他們有一個很棒的生態系統,但在風險管理方面,我們必須將一部分需求——我不知道是30%、40%還是50%,轉移回美國或我們的盟友國家,無論是日本還是中東,我們每天都在為此努力。」
貝森特參加節目接受採訪視頻截圖
今年8月19日,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在接受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一檔節目採訪時證實,美國政府正與英特爾就入股這家芯片製造商進行磋商,並將該計劃描述為是將《芯片和科學法案》撥款轉換為股權的嘗試。
彭博社同日報道指出,正在進行的有關英特爾的談判,標誌着美國半導體政策的重大轉變,如果最終敲定,可能會為與其他芯片製造商達成類似協議奠定基礎。
「想象一下,拜登政府實際上是在免費給英特爾,免費給臺積電,免費給所有這些公司錢,」盧特尼克當時還談到了臺積電,帶有威脅意味地說:「唐納德·特朗普把這變成了說,‘嘿,我們想要用這筆錢換取股權,如果要我們給你錢,就得分一杯羹’,比起白白給錢,這樣難道不是對美國納稅人更明智、更有利、更重要嗎?」
盧特尼克表示,出於「國家安全考慮」,美國希望將部分芯片製造業務遷回國內,他建議美國總統特朗普可以尋求與其他受「芯片法案」資助的企業達成類似交易。「我們需要自己生產芯片,我們不能依賴臺灣。」他說道。
據央視新聞報道,當地時間9月14日至15日,中美雙方經貿團隊在西班牙馬德里舉行會談。李成鋼在會談結束後中方代表團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指出,中方注意到,在中美經過一系列經貿磋商之後,美方仍然在不斷擴大對中國實體的制裁。美方泛化國家安全,不斷擴大對中國實體的制裁清單,長臂管轄的手越伸越長,這是典型的單邊霸凌行徑,有違國際法和國際關係的基本準則,中方對此堅決反對,並在會談中向美方提出了嚴正關切。
李成鋼強調,中美雙方經貿會談的成果來之不易,美方不能一方面讓中方照顧美方的關切,另一方面又持續打壓中國的企業。中方敦促美方糾正錯誤,儘快取消這些限制措施,與中方相向而行,共同維護來之不易的中美經貿磋商成果,推動雙邊經貿關係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
來源|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