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衆號記得加星標⭐️,第一時間看推送不會錯過。
來源:內容編譯自晨星。
得益於人工智能技術支出的激增,半導體股有望迎來又一個輝煌的一年。在4月份經歷了比大盤更深的跌幅之後,該行業在今年夏天強勢反彈,晨星全球半導體指數2025年迄今已上漲 34% ,是整個美國股市回報率的兩倍多。一些股票的漲幅甚至更為驚人,例如博通(AVGO)今年上漲了47%。行業領頭羊英偉達(NVDA)上漲了33%。
但投資者是否會在這個波動劇烈、可能面臨回調的行業中放棄投資呢?在半導體行業大牛市的表象下,潛伏着人們對人工智能需求增長預測是否過於樂觀、估值是否過高的擔憂。
雖然人們幾乎不擔心湧入人工智能領域的資金會枯竭,但投資者還需要考慮另一個風險。人工智能的增長速度是否會低於投資者目前的預期,從而導致半導體類股大幅下跌,因為它們的盈利潛力被低估了?
人工智能需求推動半導體股票上漲
半導體是計算機芯片,為從手機到汽車再到家用電器等各種電子產品提供動力。過去兩年半導體價格的大幅上漲,是因為尖端芯片是人工智能流程的關鍵組件,而人工智能流程高度數據密集,需要大量的電力和資源。
在整個行業中,公司在生產鏈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些公司,例如臺積電(TSM),負責製造芯片。其他公司,例如英偉達(Nvidia)、博通(Broadcom)和超微半導體(AMD),則主要從事芯片設計,並將製造業務外包給其他公司。晨星分析師表示,這些設計公司近年來實現了最佳增長。過去兩年半以來,人們對人工智能技術似乎永無止境的需求推動了半導體公司及其客戶的資本支出激增。
這一需求的核心是被稱為「超大規模企業」的公司,它們提供人工智能應用所需的雲計算能力、數據中心、存儲容量和其他基礎設施工具。晨星公司分析師在一份新的行業報告中預測,到2027年,超大規模企業——微軟、Alphabet 、亞馬遜、Meta Platforms 和甲骨文——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年度總投資將從2023年的1500億美元增加兩倍,達到4500億美元。
私人市場也加入了這一行列。阿波羅首席經濟學家托爾斯滕·斯洛克(Torsten Slok)分析的數據顯示,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目前已成為北美所有風險投資的主要驅動力。
夏季浪潮
在2023年和2024年,許多半導體股大幅上漲之後,突然出現的經濟前景不確定性以及芯片關稅威脅,導致許多半導體股在今年春季跌入熊市區域(跌幅超過20%)。但過去幾個月的情況卻截然不同。全球半導體指數的前五大持股——英偉達、博通、臺積電和AMD——今年的回報率均達到或超過30%。
最近一份重磅財報顯示,人工智能芯片收入同比增長 63%,推動博通股價在過去幾周大幅上漲,該公司今年迄今的回報率已接近 50%。
甲骨文公司季度財報顯示,超大規模客戶對數據中心和雲人工智能服務的需求巨大,甲骨文股價本月飆升30%。晨星公司將甲骨文的公允價值預期從每股205美元上調至330美元。
與此同時,英偉達和英特爾的股價上週大幅上漲,此前英偉達宣佈向在人工智能領域競爭中遠遠落後的英特爾投資 50 億美元,共同開發數據中心和芯片。英偉達與 ChatGPT 製造商 OpenAI 宣佈達成 1000 億美元合作,這進一步推高了英偉達的股價。
人工智能將繼續推動增長
這些股票的上漲源於投資者的樂觀情緒,他們認為對運行人工智能技術所需芯片的大規模投資將持續下去。晨星分析師表示,目前這股熱潮沒有放緩的跡象。高級股票分析師布萊恩·科萊洛表示:「我們仍然看好以英偉達為首的人工智能和半導體行業,因為人工智能的需求似乎仍然超過供應。」 與此同時,他補充道:「我們沒有看到超大規模數據中心支出放緩的跡象。甲骨文和Meta的計劃尤其令人瞠目結舌。」
晨星分析師預計,未來幾年人工智能芯片的收入將增長約四倍,使這項新技術成為行業最大的增長動力。他們寫道:「人工智能將創建一個全新的數據中心生態系統,為整個科技行業帶來巨大的需求順風。」
晨星分析師將微軟和 Meta 等雲計算超大規模企業描述為「當今人工智能繁榮的支柱」。這些企業的資本支出增長「前所未有,並且短期內沒有減弱的跡象」。他們預計,到 2028 年,整個行業的人工智能芯片收入將以 40% 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而英偉達作為當之無愧的市場領導者,其大部分價值已經來自人工智能。科萊洛稱,對於一個原本年增長率只有中高個位數的行業來說,這是一個「非凡」的增長速度。
分析師寫道,博通將成為繼英偉達之後的「強勁第二大參與者」。他們預計,人工智能將為博通、AMD 和 Marvell MRVL等公司貢獻 40%-50% 的收入。他們還預計,衆多半導體公司將受益於人工智能相關的需求,並在未來幾年實現「卓越增長」。他們指出,臺積電、Cadence CDNS、新思科技SNPS、安謀控股ARM、ASM International ASMXF和阿斯麥ASML將是主要受益者。
基數效應可能發揮作用
這些股票增長前景的一個潛在障礙來自華爾街所謂的「基數效應」。人工智能支出可能會大幅增長,以至於其無法保持同樣的增長速度。如果發生這種情況,投資增長率可能會下降。
展望未來數年,晨星股票分析師 Phelix Lee 表示,半導體製造商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支出增長可能會開始放緩。「人工智能的資本支出已經高達數千億美元,其規模之大使其不太可能保持同樣的高速增長,」他說道。「這意味着人工智能股票的盈利增長更有可能放緩,這對股價來說並非好消息。」 他警告稱,他預計增長不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而下降,而只會以較低的速度增長。
李在最近一份涵蓋半導體製造商的報告中寫道:「我們認為,在雲服務提供商提高2025年的資本支出後,市場對長期人工智能投資增長以及中國先進人工智能芯片製造商的盈利能力過於樂觀。」 在這些公司中,他看好臺積電和環球晶圓 ,因為它們利潤率高,且在美國市場佔有率較高。
基數效應現象也經常在英偉達的盈利情況中被討論,其盈利確實超出了分析師的預期。但隨着公司規模越來越大、越來越穩健,增長規模相對於其規模而言變得越來越小。不過,科萊洛表示,對這些股票的前景而言,更重要的是,即使增長速度放緩,投資於人工智能的資金也能持續增長。「所有信號都表明情況確實如此,」他說道。他指出,Meta、甲骨文和OpenAI等公司都制定了樂觀的支出計劃。
人工智能與芯片股的週期性
考慮到過去幾年的指數級增長,目前可能看起來並非如此,但半導體行業是一個週期性行業。「半導體行業的繁榮衰退週期大約持續四年,這與應對短缺(規劃、建設和提升新產能)通常所需的時間相吻合,隨後是不可避免的需求變化和潛在的產能過剩,」我們的分析師解釋道。
人工智能正在略微改變這一格局。分析師預計,到2030年,全球經濟將保持每年約7.1%-9.6%的潛在增長率,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於對這項新技術的需求。從根本上講,人工智能的繁榮為某些產品和市場帶來了指數級的增長,例如針對人工智能優化的服務器。
但總體而言,分析師並不認為人工智能能夠平滑行業週期。他們警告投資者,即使增長趨勢加快,未來幾年仍將經歷「坎坷」。分析師預計,在整個週期中,擁有寬護城河的公司盈利和股價的波動性會更小。
參考鏈接
https://www.morningstar.com/markets/will-ai-boom-semiconductor-stocks-continue
*免責聲明:本文由作者原創。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半導體行業觀察轉載僅為了傳達一種不同的觀點,不代表半導體行業觀察對該觀讚好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異議,歡迎聯繫半導體行業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