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未成年人保護營地教育負責人馬瀅: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應築「護城河」而非「高牆」

中國經營報
09/25

  中經記者李立上海報道

  9月24日,在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中國經營報社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媒介傳播與青少年發展研究中心協辦的「人工智能與未成年人健康成長」——《青少年藍皮書:中國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報告(2025)》新書發佈暨青少年科技創新可持續發展論壇上,騰訊未成年人保護營地教育負責人馬瀅分享了對其當前網絡保護工作的深度思考與實踐經驗。

  馬瀅指出,基於上萬案例的研究表明,單純的管控與限制猶如「築高牆」,極易引發親子對抗,真正有效的保護在於構建「護城河」——即為青少年提供一個安全、可自由探索的空間,並以技術、服務、公益的模式賦能家庭。

  馬瀅在發言中深刻反思了傳統防沉迷模式的侷限性。她認為,核心問題不應是「能不能玩」,而是「玩什麼、跟誰玩、玩多久」。

  「如果我們不是築高牆,我們想要的可能是護城河這樣的方式。我給你一個安全的可以去探索的空間,給到一個你可以去自由創作的環境,我覺得比高牆更重要。」馬瀅引用了學生的發言,對「裝飾筆記本」成為孩子「唯一娛樂」的現象表示心疼,強調滿足青少年對快樂和陪伴的正當需求至關重要。

  另外,這一理念已轉化為具體行動。在全國婦聯家兒部這些單位指導下,騰訊聯合中國家庭教育學會上線幸福家家庭教育服務園地,推出首款公益「家庭教育AI大模型」。模型是在園地裏。

  首先是AI即時響應:基於大量實際服務經驗,模型可處理家長的基礎教育困惑,模型可以根據家長們的問題,給到家庭定製化的教育方案。

  其次志願者深度支持:連接了31萬名線上志願者及其線下隊伍,為家長提供更深度的解答。

  最後又加入了人工教育專家的團隊,針對複雜問題,引入人工教育專家進行最終把關。

  馬瀅特別提到「服務溫度」的重要性,她分享了一位家長的反饋:「如果是半夜十一點半有煩惱,AI能給我很好的支持,我感覺它會在陪伴我。但它取代不了的是人對他提供的服務溫度。」截至目前,該模型已為11萬家長提供解答,推送的內容覆蓋約430萬家庭,獲得了廣泛好評。

  面對城鄉、代際間的「AI素養鴻溝」,馬瀅指出科普工作任重道遠。據其介紹,騰訊已在線下進入293個社區和106所學校開展AI通識教育,併發起「家庭守護者計劃」,鼓勵孩子們成為「小小未保傳播官」。馬瀅強調,最終的守護防線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通過提升全民網絡素養,才能為未成年人營造一個真正健康、充盈的成長環境。

(文章來源:中國經營報)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