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向前科技
一紙公告,兩條岔路。當轉轉親手關閉自己開啓的C2C自由市場,中國二手電商平臺的兩條截然不同的道路從未如此清晰。
2015年,北京的冬天,58同城CEO姚勁波與騰訊投資部負責人的一次會面,催生了轉轉。幾乎同時,在阿里巴巴的西溪園區,一個名為「閒魚」的團隊正從淘寶二手頻道孵化而出。
彼時,中國互聯網的黃金時代尚未落幕,O2O的浪潮席捲一切。轉轉與閒魚,如同孿生兄弟,在萬衆矚目中同時踏入同一條河流。
十年後,河流已在入海口分叉。閒魚長成了龐然大物,日均交易額突破10億,成為阿里生態內最富活力的「青年社區」。
而轉轉,在9月22日通過一封內部信,親手關閉了孕育自己的C2C「自由市場」業務。
曾經在同一個擂臺上,用相似規則競技的兩位選手,一個選擇構建繁華的「市集」;另一個則轉身退守,打造權威的「當鋪」。
它們的抉擇,不僅定義了自身的命運,更映射出中國互聯網商業邏輯的深刻變遷:是做流量連接的「輕」平臺,還是做價值擔保的「重」服務?
轉轉的選擇:是無奈退縮,還是積極進取?
「二手物品概不退換。」
「你這東西不像你說的那樣,你必須給我退,否則投訴你。」
這兩句典型的交易糾紛對白,揭示了C2C自由市場難以解決的信任困境。
在C2C交易中,平臺僅作為信息中介,難以有效監管交易全過程。買家與賣家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幾乎無法消除。買家擔心商品質量與描述不符,賣家則害怕買家惡意退貨或砍價。
C2C業務不僅是信任窪地,更是轉轉的成本黑洞。黃煒曾在2022年透露,平臺每年需向C2C業務投入近2億元補貼,而該業務僅貢獻30%的營收。
轉轉的孖展情況也加劇了這一困境。因為繼2021年完成D輪1億美元孖展後,轉轉再未獲得新資本注入。
而此時,自我造血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轉轉CEO黃煒將關停決定稱為「戰略性的撤退」,這實則是面對現實的理性選擇。放棄僅佔平臺GMV不足3% 的邊緣業務,轉而聚焦已實現盈利的C2B2C模式,符合商業邏輯。
關閉C2C業務並非一轉了之。轉轉面臨的更大挑戰在於如何應對轉型後的流量獲取與成本控制問題。
C2C模式的魅力在於其長尾效應。低門檻的C2C市場能吸引大量個人賣家和多樣化商品,形成豐富的商品池。用戶可能為賣一本舊書而來,卻在瀏覽中意外發現需要的高價數碼產品。
砍掉C2C業務後,轉轉將失去這一天然流量入口。QuestMobile數據顯示,2020年轉轉合併找靚機後,月活躍用戶從3500萬腰斬至1507.5萬。 此次關停C2C業務,可能引發新一輪用戶流失。
全面轉向C2B2C模式意味着轉轉將走上重資產之路。這種模式要求平臺深度介入交易環節:建立質檢標準、搭建物流體系、提供售後服務。
轉轉已投入重金構建質檢體系,在深圳、成都、青島設立三大質檢中心,擁有超過2500名質檢工程師。
線下擴張也是重資產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轉轉的線下品牌門店數量已超過1000家,覆蓋全國超300個城市。 但線下模式成本高昂,包括租金、人力和庫存壓力。
轉轉的終極目標是在非標品交易中建立標準化規範。黃煒表示:「轉轉堅守的信念是,即便是最不完善的標準化,也優於無標準化的狀態。」
以手機為例,轉轉自研的二手手機回收鑑定標準有367道工序,包括20項外觀檢測、55項功能檢測。
這種標準化不僅體現在質檢流程上,還包括定價、售後等環節。轉轉針對大部分品類提供365天質保、七天無理由退貨等一系列售後保障服務,試圖通過標準化服務消除用戶對二手交易的不信任感。
二手交易這門「苦生意」,最終會青睞那些能夠建立信任、實現盈利的商業模式。轉轉的轉型之路註定坎坷,但卻是其在激烈市場競爭中尋求差異化的必然選擇。
閒魚的堅守與平衡
閒魚與轉轉的根本差異在於生態支撐。閒魚深度嵌入阿里電商生態,享有流量、支付和物流的全鏈路支持。
這種協同效應在「閒魚清倉」頻道中尤為明顯。淘系商家可一鍵將商品同步至閒魚,接觸年輕用戶,而無需額外開店。 這種設計不僅為淘寶天貓的庫存清理提供了新通道,也為閒魚帶來了豐富的貨源。
閒魚已成為阿里獲取年輕用戶的重要入口。數據顯示,閒魚95後用戶佔比高達43%,是阿里生態中用戶年輕化最高的平臺之一。
這些年輕用戶可能因閒魚的低門檻和社區氛圍首次接觸阿里生態,未來有望轉化為淘寶、天貓的消費者。
閒魚與淘寶的賬號體系完全打通,用戶無需重複註冊,極大降低了使用門檻。這種無縫連接的體驗是轉轉難以企及的競爭優勢。
截至2025年,閒魚註冊用戶已超6億,月活躍用戶突破2億大關,增速位列電商類APP第一,日均交易額更是達到10億元量級。
平臺商品數量同樣驚人,每天新增商品發佈量超400萬件,平臺商品總量已超10億件。儘管成績顯著,閒魚也面臨諸多挑戰。
商業化加速可能稀釋社區氛圍。2024年9月,閒魚開始向全體賣家收取0.6%的基礎軟件服務費,結束了長達九年的免費模式。 儘管費率不高,但這一變化仍引發部分用戶對平臺初心的質疑。
平臺治理問題日益突出。黑貓投訴平臺數據顯示,閒魚累計投訴量已超過22萬條,成為二手交易平臺中投訴量最高的品牌。 惡意差評、商品描述不符、信息收集過度等問題頻發。
閒魚還成為灰色交易的溫牀。平臺上存在大量違規「ID貸」業務,軟色情與違禁品服務屢屢頻發。雖然平臺方持續進行治理,但灰色交易常常通過更換關鍵詞、使用暗號等方式規避審查。
如何平衡用戶增長、商業變現與平臺治理,將是閒魚未來發展的關鍵挑戰。隨着阿里對閒魚的盈利期望提高,這種平衡將更加艱難。
寫在最後:
信任,是二手交易世界裏永恆不變的主題。閒魚的答案,是構建一個基於興趣與社區的「信用廣場」,用海量用戶和評價體系自發滌盪污濁。
而轉轉的最終答案,是豎起「驗貨寶」這面專業旗幟,試圖用標準化的質檢流程,為每件商品背書,將非標品轉化為準標品。
前者信奉市場的力量,後者篤信專業的力量。
因此,我們不必為轉轉的轉身而唏噓,也不必為閒魚的龐大而斷言。這個市場的真正成熟,恰恰需要不同的探索者。無論是閒魚構建的市集文化,還是轉轉打造的當鋪體系,它們共同推動的,是整個社會閒置資源巨輪的前行。
十年輾轉,一朝轉身。閒魚向左,轉轉向右。或許下個十年,他倆又會相見,因為道路的終點一定是「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