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要點
月度關注:各地區以舊換新政策調整,將略微減弱需求,但購置稅退坡將促進提前購車,Q4 需求仍有博弈。自今年6 月起全國各地由於資金使用完畢暫停了以舊換新的申請,近期隨着第三批資金下達,各地區均調整了以舊換新政策,調整主要分為三類:
申領難度加大。政策調整了補貼申領方式,調整前消費者購車後提交材料申請即可拿到補貼,調整後多數地區是每月或每週的固定時間釋放補貼資格、搶到補貼資格的消費者可以獲得補貼。
補貼標準下降。比如雲南單車補貼金額由1.5 萬元下調為1 萬元。
上牌限制增加。上海和海南新增上牌地限制,主要是因為部分地區補貼暫停後,消費者在異地購車享受補貼後再返回本省上牌,新增上牌地限制是為了保證政策僅本省居住的消費者使用。
總量上,補貼資金存在缺口,無法支持全年以舊換新需求。2025H1 補貼申領流程簡單、政策拉動效果明顯,導致補貼資金透支,上半年使用補貼資金1620億元, 2025H2 剩餘資金約1380 億元,可用資金不足全年額度的50%。為了保證政策貫穿全年,各地區調整了補貼申領方式。
結構上,資金季度分配忽略了汽車消費的季節性因素,Q4 資金缺口放大。10月將下達2025Q4 支持以舊換新的中央資金690 億元,資金額度與Q3 相同,但汽車消費需求通常下半年強於上半年且Q4 最為旺盛,Q3 和Q4 資金額度平分導致Q4 資金缺口放大。
需求上,由於購置稅退坡將促進提前購車,需求仍有博弈。截至9 月10 日,2025 年汽車以舊換新申請量達到了830 萬份,政策拉動效果明顯,雖然以舊換新政策調整會部分減弱換購車輛的需求,但購置稅退坡帶來的壓力將促進消費者提前購置新能源車,我們預計2025 年中國新能源車銷量1625 萬輛,同比增長約26%。
重點數據跟蹤:國內插混連續兩個月負增長,後續隨着插混車型推出有望重回增長;美國迎來補貼退出前的增長。
中國:8 月銷量同環比均提升,受補貼暫停和去年高基數影響零售端增速放緩;插混銷量連續兩個月下滑,主因是比亞迪、理想等銷量承壓,我們預計隨着插混車型上市有望重回增長;商用車和出口增速仍然保持高速增長。
海外: 美國新能源車補貼即將退出,消費者提前購車帶動滲透率創新高11.5%,同增約14.8%。歐洲及海外其他地區持續保持快速增長。
行業及公司變化:(1)車企產能出海取得進展。長城巴西工廠竣工投產,年產能5 萬輛;小鵬汽車首個歐洲本地化生產項目2025Q3 在奧地利投產,G6與G9 順利量產下線;零跑汽車將選擇Stellantis 西班牙工廠作為其歐洲製造基地,計劃2026Q3 啓動生產。(2)車企及零部件企業港股上市。奇瑞、禾賽港股上市,東風集團擬私有化,拆分出嵐圖保持上市。
風險提示: 1、各國對新能源車均有支持政策,政策變動對新能源車銷量影響明顯;2、宏觀經濟對汽車銷量影響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