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達財經出品 文|彭程 編|孟帥
「股神」巴菲特與比亞迪長達17年的投資「緣分」,於近日正式畫下句號。
據中國基金報,9月21日晚間消息,有投資人注意到,持有比亞迪股份的伯克希爾·哈撒韋能源子公司在其第一季度財務文件中,將該項投資的賬面價值列為零。
隨後,伯克希爾·哈撒韋的一位發言人證實,比亞迪的全部持倉確已售出。
雷達財經注意到,自今年5月下旬以來,比亞迪股價整體持續走低。截至9月23日收盤,比亞迪的股價較年內高點已跌去約三成。
業績層面,據比亞迪發佈的半年報,上半年,公司實現歸母淨利潤155.11億元,同比增長13.79%。儘管淨利潤規模仍保持增長,但這一增速已創下2022年以來的同期新低。
更受行業矚目的是,在半年報發佈後不久,9月初有消息稱,比亞迪已將2025年銷量目標下調16%,從年初設定的550萬輛調整至460萬輛。有媒體就此消息向比亞迪求證,比亞迪方面表示「不予回應」。
有媒體統計,巴菲特持有比亞迪股票的這些年裏,比亞迪的股價上漲了約3890%。而在這場財富盛宴中,身為比亞迪創始人的王傳福同樣收穫頗豐。
據《新財富雜誌500創富榜》,王傳福今年的身家高達1451.4億元,創下了其個人登上該排行榜以來的財富新高。
17年陪伴落下帷幕,巴菲特清倉比亞迪
雷達財經梳理發現,巴菲特與比亞迪的投資淵源始於2008年。在當時全球金融危機的背景下,比亞迪迎來了這位重要的戰略投資者。
彼時,巴菲特聽從好友查理・芒格的建議,通過伯克希爾·哈撒韋旗下的中美能源公司以每股8港元的價格認購了2.25億股比亞迪公司的H股股份,交易總金額約18億港元。
此次入股後,伯克希爾・哈撒韋持有比亞迪的股份比例約佔其配售後總股本的10%,正式開啓了長達17年的投資合作。在之後14年左右的時間裏,巴菲特一直重倉着比亞迪。
然而,巴菲特對比亞迪的堅守,在2022年被正式打破。自當年8月起,伯克希爾·哈撒韋開啓了對比亞迪的減持之旅。
據港交所披露,2022年8月24日,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以277.1港元/股的均價出售了133萬股比亞迪H股,藉此套現約3.69億港元,其佔比亞迪已發行的有投票權的比例降至19.92%。
此後,巴菲特又多次減持比亞迪。據中國基金報,截至2023年10月25日,港交所共披露伯克希爾・哈撒韋的13次減持行為,其持股比例逐步降至7.98%。
時隔八個月後,港交所於2024年6月11日再度披露伯克希爾·哈撒韋的減持行為。去年7月16日,伯克希爾·哈撒韋又減持139.55萬股比亞迪股份,隨後其持倉比例降至5%以下。根據港交所規定,持股5%以下的股東如若減持,不再需要進行披露。
事實上,巴菲特的這筆投資最初並未引起外界太多的關注。畢竟2008年的比亞迪,僅是新能源領域初露鋒芒的企業,而全球汽車行業正處於深度調整階段,鮮少有人能預料到,它會成為巴菲特投資生涯中又一經典案例。
而這筆投資的重要轉折點,始於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爆發式增長。近年來,隨着全球能源轉型加速,新能源汽車賽道迎來黃金髮展期。
而比亞迪憑藉多年在電池技術研發、新能源汽車製造領域的積累,順勢抓住行業機遇,迅速崛起為全球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領軍企業之一。
企業的高速成長直接反映在股價上,也讓巴菲特的這筆投資收穫了驚人回報。據證券時報,巴菲特買入比亞迪時,比亞迪對應的市盈率僅10.2倍、市淨率1.53倍。而在巴菲特持有比亞迪股票的這些年間,比亞迪的股價上漲了約3890%。
雷達財經瞭解到,巴菲特曾就投資與減持比亞迪一事公開作出闡釋。在2017年的一次採訪中,他講述了當年決月供資比亞迪的經過,並對比亞迪創始人王傳福進行評價——「有非常多的偉大的想法,並且他也非常擅長把這些想法變為現實。」
9月22日早間,針對巴菲特清倉比亞迪的舉動,比亞迪集團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李雲飛在微博回應稱,2022年8月,伯克希爾·哈撒韋開始陸續減持其於2008年購買的公司股票,去年6月其持股就已在5%以下了。
李雲飛還表示,「股票投資,有買就有賣,這是很正常的事情!感謝芒格和巴菲特對比亞迪的認可!也感謝過去17年的投資、幫助和陪伴!為所有的長期主義讚好!」
前8月目標完成率僅52%,比亞迪下調銷量目標?
儘管相較巴菲特最初投資時,比亞迪如今的股價飆漲不少,但雷達財經注意到,截至9月26日收盤,比亞迪股份報106.5港元/股,股價較年內157.53港元/股的高點下跌約三成。
業績方面,據比亞迪披露的中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約3712.81億元,同比增長23.3%;歸母淨利潤為155.11億元,同比增長13.79%。
進一步拆分來看,今年第二季度,比亞迪實現營收2009.2億元,同比增長14.04%,但同期其歸母淨利潤同比卻下降近三成至63.56億元,而這是比亞迪自2022年以後首次遭遇季度歸母淨利潤下滑的情況。
事實上,隨着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持續攀升,整車出口屢創新高,自主品牌份額不斷增長,汽車行業的市場競爭已愈發白熱化。
比亞迪在半年報中也提到,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中國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達到68.5%,同比增長6.6個百分點。在新老交替進程加快的大背景下,市場博弈異常激烈、價格競爭加劇、營銷過度現象頻發,產業發展面臨階段性不利影響。
值得關注的是,9月初,多家媒體報道稱,比亞迪已將今年的銷量目標下調至多16%,從年初制定的550萬輛降至460萬輛。
如果前述調整屬實,這意味着比亞迪的全年銷量目標將下調90萬輛,比亞迪或面臨近五年來最慢的年度增長。
針對銷量目標下調一事,有媒體向比亞迪方面求證,比亞迪表示「不予回應」。
雷達財經從比亞迪此前發佈的8月份產銷快報獲悉,今年1月至8月,比亞迪累計銷量達286.39萬輛,同比實現23%的增長。而對照550萬輛的年銷量目標,比亞迪前8個月的目標完成率僅52%。
若要達成原定的550萬輛目標,在未來的4個月內,比亞迪每月的銷量需達到約66萬輛。而若以460萬輛為銷量目標,比亞迪在未來4個月內的每月銷量需超過43萬輛,方有望達成。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來,比亞迪旗下的多款車型開啓降價。5月下旬,比亞迪官方推出限時「一口價」或限時補貼的促銷活動,涉及王朝網、海洋網共計22款智駕版車型,最高補貼優惠可達5.3萬元。
此外,比亞迪王朝網也推出「618搶先購」活動。其中,秦PLUS DM-i智駕版優惠後的價格低至6.38萬元起。
有分析認為,若傳聞屬實,那麼比亞迪此次審慎地下調銷量目標是一項理性的決策,尤其在「金九銀十」這一汽車銷售旺季到來之際,前述調整能讓企業更從容地貼合當前市場節奏,優化資源配置,促進供應商的產銷協同以及市場促銷策略的制定。
不過,從品牌認知層面,部分消費者或投資者可能會將「下調銷量目標」與「企業增長乏力」關聯,這可能在短期內衝擊市場對公司業績的預期,進而給公司的股價表現帶來一定壓力。
身家突破1451億,王傳福刷新個人財富紀錄
提到比亞迪,繞不開的便是其創始人王傳福的傳奇創業史。天眼查顯示,王傳福為比亞迪的實際控制人。
公開報道顯示,王傳福於1966年在安徽的一個農村家庭出生,家中兄弟姐妹一共8個,家境十分清貧。
1987年,王傳福從中南大學冶金物理化學專業畢業後,進入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深造並留院工作。
26歲那年,憑藉出色的專業能力,年紀輕輕的王傳福便被破格提拔為副主任,端上了令人豔羨的「鐵飯碗」。
九十年代,王傳福被派遣至深圳工作。彼時的深圳商貿氛圍濃厚,匯聚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商賈,「大哥大」、傳呼機等電子通信產品也開始風靡市場。
而王傳福命運的齒輪,也在此時開始轉動。王傳福注意到,當時炙手可熱的大哥大手機價格高昂,其中一塊微小的鎳鎘電池竟價值上千元,這讓技術派的王傳福敏銳捕捉到了背後的商機。
於是,王傳福當機立斷,毅然放棄了穩定的「鐵飯碗」,迅速投身商海,踏上自主創業的征程,比亞迪公司也由此誕生。
值得一提的是,1997年,比亞迪在規模尚小之時,便招聘了13名碩士研究生和6名博士生。而當時公司的管理人員還不足50人,碩博人才佔比接近50%。對一個初創企業而言,這樣的人才配置比例相當驚人。
2002年7月,比亞迪成功登陸港交所,完成資本化的關鍵一步。在電池領域站穩腳跟後,王傳福並未停下腳步,開始將目光投向更廣闊的製造領域。次年,王傳福帶領比亞迪入局汽車行業。
2006年,比亞迪憑藉較大的價格優勢、出色的技術表現和靈活的交貨模式,贏得越來越多客戶的信任,成為當時全球三大手機巨頭的重要合作伙伴。
而進入汽車行業後,比亞迪的創新步伐也不斷加快。2008年,比亞迪推出全球首款上市銷售的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此後,王傳福帶領企業在新能源汽車技術上不斷探索。
2020年,比亞迪正式推出刀片電池,2021年又發佈DM-i超級混動技術。到了2022年,比亞迪更是做出了一個足以震驚全球汽車行業的決定——成為全球首個宣佈停止燃油汽車整車生產的車企。
如今,比亞迪已發展成為市值在萬億規模左右的巨頭企業。伴隨着公司在資本市場所斬獲的亮眼表現,身為公司掌舵者的王傳福也成為了各大富豪榜上的常客。
雷達財經注意到,在不久前公佈的《2025新財富雜誌500創富榜》中,王傳福以1451.4億元的身家位列排行榜第12名的高位,財富較去年的1016.8億元漲超430億元,且財富規模創下了其在該排行榜上的新高。
在「股神」巴菲特抽身離開、銷量目標下調傳聞擾動市場的背景下,王傳福後續還能否繼續書寫自己的財富神話,雷達財經將持續關注。
歡迎點擊關注我們,記得「標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