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桔子財經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蔡宇丹
數字化轉型進入深水區,一場圍繞數據要素,智能算力和場景創新的城市競爭新格局正在形成。賽迪顧問9月25日發佈的《2025年中國數字城市競爭力研究報告》顯示,2025年數字百強市排名變化劇烈,48個位次上升,18個持平,38個下滑;4座城市新晉百強市,其中包括東營和棗莊,至此山東16市全部位列2025年數字百強市。
賽迪顧問《中國數字城市競爭力研究報告》已連續發佈7年,這份報告基於6大維度、54項指標對全國200多個城市進行系統評估,全面反映城市在數字基建、經濟活力,創新能級、治理效能、綠色轉型、文化軟實力等方面的綜合能力,2025年的報告突出了實數融合、數據價值化與低碳發展等新趨勢。

記者注意到,從省級行政區域分佈看,山東、江蘇和廣東數字城市競爭力依然大幅領先。在城市競爭格局動態變化中,2025年數字百強市整體競爭力穩步提升,48座城市排名上升,進入「效能驅動」階段,實現從數字化到數智化的關鍵躍遷,4座城市因為在數字基礎設施、數字治理等領域的突出表現,新晉百強市,其中包括山東兩座城市東營和棗莊。
這兩座城市入列百強,使得山東16市會師數字百強市。此次山東16市在百強市排名為:青島(12)、濟南(14)、煙臺(43)、濰坊(49)、臨沂(51)、淄博(56)、濟寧(60)、威海(64)、德州(72)、菏澤(77)、聊城(86)、濱州(88)、泰安(91)、日照(94)、東營(98)、棗莊(99)。
記者注意到,16市在數字城市競爭力的排名中,前5排名與2024年山東16市經濟總量排名一致,而經濟體量在2000億-5000億量級之間的山東其他11座城市,在數字城市競爭力上的PK出現分化。
經濟體量在全省排名11位的威海(2024年GDP為3728.62億元),在數字城市競爭力排名位列全省第8;經濟體量在全省排名第9的東營(2024年GDP為4307.7億元),在數字城市競爭力排名位列全省第15,這個差距體現了兩座城市產業結構上的不同。長期以來,威海市連續多年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比位列山東第一,這讓威海市在數字化轉型上佔據先機。
城市梯隊分化也體現了城市競爭新格局的形成。全國重點城市在數字化轉型的激烈競爭中,已經完全打亂了原有的GDP排序,山東雙核青島排名第12位,濟南排名第14位,這一排名遠高於寧波、長沙(16)、西安(17)、鄭州(18)、合肥(19)。
賽迪顧問數字轉型研究中心分析師王昊月分析指出,2025年數字百強市中,處於效能驅動的城市數量由2024年的40個增加到48個,這些城市不再滿足基礎設施覆蓋,而是聚焦於數據賦能、場景創新與價值釋放,這些新的能力正在改寫數字城市的競爭規則。同時,同一發展階段內城市能力進一步分化,出現「卓越者」「精進者」「成長者」三級差異,卓越者城市已出現治理前瞻決策、服務無感辦理等先進模式。
這個連續發佈7年的排行榜顯示,城市的數字化轉型已經從規模擴張到系統深化的戰略轉型,數據要素,智能算力和場景創新的城市競爭新格局正在形成。儘管在賽迪顧問這份排行榜中山東長期領跑,但城市間數字競爭力是一場持續不斷的競跑,烈度正在加劇。
9月11日,《國務院關於全國部分地區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的批覆》發佈,北京城市副中心、蘇南重點城市、杭甬溫、合肥都市圈、福廈泉、鄭州市、長株潭、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九市、重慶市、成都市等10個地區,被列為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數據市場化是此次改革的內容之一,必將重塑城市間數字競爭力版圖。
在持續不斷的數字化轉型浪潮中,不在此次綜合改革試點之列的山東如何贏得新的競跑,需要在數據賦能、場景創新與價值釋放上持續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