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門把手遭調查,「過度設計」風氣該剎停了

Ofweek維科網
09/28

導語 | Lead

2025年9月,特斯拉因隱藏式門把手安全隱患被美國監管部門調查。近日,國內一則「門把手新國標即將出臺,禁止全隱藏式設計」的消息在汽車圈引發熱議。這意味着不僅是特斯拉一家車企的隱藏式門把手存在問題,更是引發全球新能源行業對該設計的安全反思。這場由特斯拉引起的「過度設計」,終於要喊停了嗎?

本文出品|禾顏閱車工作室

撰文|蔡家倫

編輯|禾 子

全文1853字

閱讀需3分鐘

汽車創新的終極目標,究竟是科技的炫技,還是為人們服務的實用?

這場由特斯拉隱藏式門把手安全調查所引發的風波,早已超越單一零部件爭議,觸及了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對於創新與實用的權衡。近日,有媒體報道稱,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組織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開展了《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強制性國家標準及三項強制性國家標準修改單的制修訂,已形成徵求意見稿。針對汽車門把手的新國家標準預計於2025年內正式發佈,其中明確禁止使用全隱藏式門把手,並強制要求所有車型必須配備機械冗餘開門裝置。

「反人類」設計的隱藏式門把手,可能要說再見了。

△特斯拉因隱藏式門把手安全隱患被美國監管部門調查

隱藏式門把手的「反人類」設計

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對特斯拉Model Y的調查揭開了隱藏式門把手安全爭議的序幕。調查文件顯示,在9起上報事故中,由於電子門把手在低壓電池供電不足時完全失效,導致兒童被困車內,甚至出現車主被迫破窗救人的極端案例。儘管特斯拉車內配備了手動開門裝置,但其隱蔽的設計使兒童甚至部分成人難以在緊急情況下快速操作,暴露了過度依賴電控系統的致命缺陷。

近日,特斯拉設計總監Franz von Holzhausen在接受外媒採訪時表示,特斯拉正在重新設計其飽受安全爭議的車門把手系統。新設計旨在讓乘客在"緊急情況下"更直觀地操作車門。這一改進回應了監管部門對特斯拉車門安全性的關切。

其實,早在調查之前,已有許多用戶以及研究學者對於隱藏式門把手的安全性與合理性提出建議。此前,浙江大學能源工程學院動力機械及車輛工程研究所指出,隱藏式門把手的控制邏輯複雜,部分車型車內隱藏式門把手未與機械鎖止結構聯動,導致事故後操作困難。也有媒體報道稱,消防部門實測表明,隱藏式車門的破拆時間長達22分鐘,遠超傳統車門。此外,有研究表明,在-40℃的低溫環境下,門把手電機可能因潤滑油凝固或電阻增大而失效,可見隱藏式門把手在極寒地區中也容易出現問題。

△隱藏式門把手安全爭議從未休止

隱藏式門把手僅是新能源汽車「形式大於功能」設計趨勢的冰山一角。例如,特斯拉Model X推廣的異形方向盤也被認為存在安全隱患。另一項備受爭議的設計是全景天幕,雖然車企宣傳其能隔絕99%紫外線,但夏季車內溫度仍會飆升,實際隔熱效果遠遜於帶遮陽簾的傳統天窗。此外,取消空調、音量等常用功能實體按鍵的做法,迫使駕駛員通過中控屏進行多步操作,顯著分散注意力,埋下安全隱患。即使拋開隱藏式門把手安全隱患不談,此類「反人類」設計的操作複雜性與故障率也是痛點,其維修成本遠比傳統門把手更高,電動結構年均故障率亦遠高於機械結構。這些設計看似追求科技感與美學,實則忽略了用戶安全與實用性的核心需求。

△特斯拉Model X搭載的異形方向盤

新勢力創新設計「雙刃劍」

特斯拉等新勢力車企為汽車行業注入新鮮血液的同時,也隱藏着一些安全隱患。它們如同鯰魚般強力推動了汽車電動化與智能化進程,不僅加速了傳統車企的轉型步伐,更以先進的用戶思維重新定義了人車交互體驗,例如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新車智能座艙標配率已高達90%。然而,其消極影響亦不容忽視。對差異化和科技感的過度追求,導致部分設計陷入為創新而創新的誤區,隱藏式門把手等爭議性配置的泛濫便是例證。也有部分車企為趕進度大幅壓縮測試周期,最終由消費者承擔故障風險。

面對行業亂象,全球監管部門正積極出手引導規範。在中國,工信部已於2025年5月公開徵集《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強制性國家標準的意見,旨在填補監管空白。更為系統性的舉措是,工信部於2025年9月對《智能網聯汽車 組合駕駛輔助系統安全要求》強制性國家標準公開徵求意見,該標準為組合駕駛輔助系統劃定了清晰的安全基線,明確要求企業不得虛假誇大系統能力或進行引人誤解的宣傳,直擊過度營銷的痛點,這將深刻改變行業競爭邏輯,從比拼功能炫酷轉向確保安全合規。

△特斯拉的創新設計是把「雙刃劍」

點評

汽車設計的本質終究是為人服務,而不是為配置表上的參數,創新若以犧牲安全為代價,便是本末倒置。隱藏式門把手對風阻係數的優化對續航提升微乎其微,卻引入了不必要的風險,真正的進步應將電子與機械釋放整合為一鍵操作,兼顧直觀性與冗餘安全。

(本文系《禾顏閱車》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原文標題 : 特斯拉門把手遭調查,「過度設計」風氣該剎停了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