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伴隨着中國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汽車行業內的競爭愈來愈激烈,然而在競爭成長過程中,非理性競爭如 「雜草」 般瘋長,企業對短期利益的過度追逐,像一把鈍刀,反覆切割着產業健康生態的 「肌理」,也礙了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一方面,衆多企業陷入盈利能力持續下滑的困境 難以脫身;另一方面,汽車行業 「虛假繁榮」 的泡沫如同易碎的玻璃罩,其下可持續發展的隱憂不斷加劇,危機已然近在眼前。 面對國內汽車行業在產銷量、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以及國際影響力迅速增長的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所以,2025年4月,工信部密集推出了一系列政策,並正在重塑汽車產業生態。 「四化戰略」背後的製造本質迴歸 面對中國汽車產業高速發展的歷史性機遇,車企如何在行業非理性競爭中實現快速發展?中國汽車產業的競爭下半場究竟路在何方?長城汽車(601633)董事長魏建軍在央視《對話》節目中給出了一個看似「反潮流」卻迴歸本質的答案——堅定推進以「泛內燃機化、新能源多元化、油電平等化、戰略全球化」為核心的「四化戰略」。魏建軍逐一拆解了這一戰略的邏輯: 「泛內燃機化」,他強調,長城汽車「泛內燃機化」是基於對全球市場多元能源需求的冷靜判斷。在混動(Hi4技術)、高效燃油發動機領域,長城汽車擁有深厚的技術積澱和市場份額。這不僅使得鞏固長城汽車在SUV、皮卡等優勢市場的領導地位;還通過技術升級,證明內燃機在低碳時代依然擁有強大生命力,滿足不同用戶羣體的實際需求。這是一種對技術路線的尊重,也是對龐大現有用戶資產的負責。 「新能源多元化」他強調以技術儲備應對全球化競爭。長城汽車在燃油、純電、混動(Hi4)、氫能等多條技術路線上並行投入,展現了其作為頭部車企的技術前瞻性與抗風險能力。「這表明長城汽車不盲目隨波逐流,而是基於自身判斷穩步推進」,而是為未來可能出現的多種能源解決方案做好充分準備,確保在任何技術路線成為主流時都不掉隊。 「油電平等化」,他認為這是從「價格戰」升維至「價值戰」的關鍵一步。。這意味着,無論用戶選擇燃油車還是新能源車,都應獲得同等水準的智能化體驗、駕乘品質和服務保障。長城試圖藉此重新設定競爭規則,將消費者的注意力從「我該買油車還是電車」的糾結,引導至「長城的產品是否能為我提供最佳價值」的判斷上。 「戰略全球化」,他認為將「全球化」提升至戰略高度,是長城汽車破局的關鍵。當國內市場增長放緩、競爭白熱化,廣闊的海外市場是釋放產能、提升品牌溢價能力的藍海。長城汽車憑藉提前佈局的全球生產、研發和營銷體系,已經具備了將中國製造的「技術紅利」和「品質紅利」輸出全球的能力。全球化不僅是銷售市場的拓展,更是品牌價值的重塑和對抗單一市場波動的壓艙石。 研發不設限,重研發就是重創新 在競爭激烈的汽車行業中,無論是對傳統燃油效率的極致優化,還是對新能源如純電動以及混合動力等的深入研發,車企研發部門在企業內部是舉足輕重的核心地位,從根本上來說,車企研發工作的本質是創新的推動力量。 據瞭解,長城汽車以"研發不設限"為鐵律,連續三年持續加碼研發投入,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實現核心技術自立。企業建設了全球領先的試驗室體系,包括能模擬極寒、極熱、17級大風的綜合測試環境,為產品品質提供硬核保障。實現專利技術領跑和核心技術自立,打破外資技術壟斷。 年報數據顯示,2022年,長城汽車研發投入高達64.45 億元,同比增幅43.56%,打響技術攻堅戰,2023年公司研發投入持續加碼至80.54 億元,同比增加24.97%;2024年公司研發投入為92.84億元,同比增加15.27%;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發投入為42.3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21%。 另一方面站位全球視野進行產品、技術佈局,打造全球化產品和技術體系,持續開拓海外市場。長城汽車率先推進生態出海,在泰國工廠實現50%本地化率,巴西工廠創造2000個就業崗位,踐行真正的全球化經營。這種以誠信良心經營核心價值的破局實踐,正在重塑汽車行業競爭生態,為產業健康發展提供新的路徑。 深層邏輯:以製造本質和用戶價值,回溯到「四化戰略」的確定性路徑 若想在行業 「內卷」 中實現 「破卷」,其穩固根基必然是過硬的產品力。魏建軍認為,長城汽車「四化戰略」的落腳點,始終是「靠產品為用戶創造價值」。這要求企業沉下心來打磨核心技術、嚴控供應鏈品質、提升製造工藝。這纔是穿越週期、建立用戶信任的根本。此外,面對「長期主義」對抗「短期投機」,「四化戰略」是一項典型的長期主義規劃。它不追求短期銷量的暴漲,而是着眼於構建一個能夠適應未來十年甚至更長時間全球競爭的系統性能力。這種戰略耐性,在當下環境中顯得尤為珍貴。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