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00億元華安基金的成長困局:業績承壓、人才變動、主動權益滑坡與投研震盪

市場資訊
09/28

  來源:財事匯

  2025 年,A 股市場在經濟復甦與政策支持下呈現回暖態勢,科技、週期及高端製造板塊輪番活躍,投資者信心顯著提升,公募基金行業隨之迎來淨值修復與規模擴張。

  作為國內首批成立的 「老五家」 公募基金之一,華安基金資產管理規模截至6月底已突破 8000億元,達到8225.06億元,較上年末增加6.5%,延續了穩健增長勢頭。

  但深入剖析其經營狀況與內部結構可見,亮眼的規模擴張背後,主動權益投資承壓、投研團隊波動、合規管理考驗及未來整合方向不明等問題凸顯,市場對其長期競爭力高度關注。

  結構性失衡,主動權益持續承壓

  華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於1998年,註冊資本1.5億元。過去五年,公司整體規模保持擴張,但增長背後隱藏着顯著的結構性失衡:固收類與被動指數類產品成為規模擴張的核心支柱,而主動權益業務則持續萎縮,逐漸偏離行業「重權益、強主動管理」的發展方向。

  從產品結構來看,固收與被動業務是推動公司規模增長的主要動力。2020年至2025年,華安基金貨幣基金規模從1949.76億元增至3038.58億元,增長55.84%;債券基金從569.43億元增至1379.7億元,增長142.3%;指數基金表現最為突出,從579.64億元飆升至1782.16億元,暴增207.46%。

  其中,華安黃金ETF(518880)截至2025年9月24日的年收益率達到43.74%,規模達到近600億元,成為同類產品中頭部黃金ETF之一。單一產品的規模接近公司全部主動權益基金總和,反映出指數類產品在華安基金中的重要地位。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主動權益產品規模持續下滑。股票型基金規模從2020年9月末的32.59億元降至2025年7月的23.16億元,五年縮水近30.1%;混合型基金則從1094.33億元降至819.4億元,降幅為25.12%。儘管2021年曾短暫衝高至1839.27億元,但此後連續三年下滑。

  主動權益萎縮的根本原因在於業績不振。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9月6日,華安基金旗下成立滿三年的股票型基金中,有35.14%的產品近三年收益率不及滬深300指數同期11.6%的漲幅;混合型基金近三年平均收益率僅7.95%,落後滬深300指數3.65個百分點,主動管理能力未達市場預期。

  從具體基金經理來看,業績表現同樣欠佳。王春自2022年起管理的華安品質領先混合A任職回報為-34.08%,遠低於基準;華安品質領先混合C與華安新能源主題混合C任職回報分別為-35.32%和-24.24%。即便是任職近十年的華安宏利混合A,累計回報也僅52.49%,缺乏長期競爭力。

  基金經理「一拖多」的情況進一步加劇了困境。聯席首席權益投資官萬建軍同時管理15只偏股混合基金,總規模約69億元,但其管理的華安研究精選混合C累計回報為-25.98%,華安研究智選混合C回報為-24.73%,均長期落後基準。

  蔣璆在管16只基金,總規模超過52億元,其中多隻產品任職回報為負,並且存在產品同質化問題。例如,蔣璆管理的華安成長先鋒混合A與華安製造升級一年持有混合A,前十大重倉股重合7只;萬建軍管理的兩隻研究系列基金也出現類似情況,投資者難以通過不同產品實現有效分散配置。

  這種低迷表現直接體現在投資端財務數據上。Choice數據顯示,2022年至2024年,華安基金旗下股票投資差價收入連續三年為負,分別為-253億元、-144億元和-39.5億元,累計虧損近437億元。雖然債券投資收益持續增長,分別達到65.4億元、67.8億元和84.3億元,但仍無法彌補權益端的巨大虧損。

  與此形成反差的是,公司管理費收入保持穩定,三年合計達到89.7億元。「投資者虧錢、基金公司賺錢」的矛盾,引發了市場對收費模式和利益對稱性的廣泛質疑。

  2025年上半年,受益於市場回暖,股票差價收入轉正為6.9億元,但權證差價收入仍虧損1.1億元,顯示出波動風險依舊存在。

  根據母公司國泰海通2025年半年報,華安基金報告期內營業收入為15.58億元,同比增長7.15%;淨利潤為5億元,同比下降3.66%。營收增長主要來自管理費收入,但利潤下滑反映了投資端盈利能力不足,公司整體盈利模式的可持續性仍面臨挑戰。

  投研與管理層動盪帶來新挑戰

  除了業務結構失衡與業績困境,華安基金近年來還面臨投研團隊不穩和管理層頻繁更迭的挑戰。

  在投研團隊方面,核心人員流動頻繁。自2022年以來,崔瑩、謝昌旭等多位知名基金經理相繼離職。崔瑩在牛市期間業績突出,其離職削弱了公司權益投資實力;謝昌旭則加入匯添富,進一步加大了團隊流失的影響。

  固收領域同樣受衝擊,被譽為「固收一姐」的孫麗娜於2025年3月卸任,涉及管理規模近3000億元,對固收團隊打擊嚴重。曾被稱為「華安TFBOY三劍客」的核心組合,如今僅剩胡宜斌在管,而李欣已於2025年5月正式離職。頻繁的人才流失不僅影響團隊內部穩定性,也削弱了外部機構客戶與渠道的信心。

  在權益投資端,新任基金經理的操作策略也引發關注。關鵬於2025年6月接手華安國企改革基金後,大幅調倉至大金融板塊,重倉上海銀行福建高速等標的。但這些標的年內表現不佳,導致基金整體業績承壓,也讓市場質疑公司在內部論證和風險控制方面的不足。如何在保持靈活性的同時確保風險可控,成為華安權益業務亟需解決的問題。

  在高管層面,頻繁更替為公司發展帶來了不確定性。2025年8月,任職11年的董事長朱學華退休,由徐勇接任。朱學華任期內,公司規模從600億元增長至7000億元,推動了黃金ETF、德國30(DAX)ETF和張江光大園REITs等創新產品落地。然而,他在主動權益業務上的調整未能扭轉業績低迷局面。由於「重固收、輕權益」的發展路徑,公司混合型基金管理費貢獻下降,2021年至2024年間營收和淨利潤連續下滑。

  徐勇的到任,意味着公司進入新的治理階段。他擁有政、保、基三界的從業背景,曾在招商基金任總經理,期間推動規模增長超過1000億元。但華安基金當前面臨的挑戰更為複雜:規模增長過度依賴固收和指數產品,主動權益轉型滯後,人才流動頻繁,品牌在權益投資領域的口碑受損。如何在短期穩住團隊、長期改善權益業務,將是其任內的核心考題。

  事實上,回顧過去十年,高管更替已成為華安基金的常態。2020年以來,公司總經理、督察長、副總經理等崗位均多次換人,戰略延續性受到影響。這種不穩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投研團隊的凝聚力和執行力。

  華安基金在2015年至2021年間曾有過短暫的輝煌。公司通過引入和培養多位優秀基金經理,打造出高收益產品。2019年至2021年間,有39只基金收益率超過100%,其中19只超過200%,7只超過300%。2021年,混合型基金規模達到1838.97億元,佔比超過三成。但隨着白馬股行情觸頂,業績迅速滑落。2022年至2024年,混合型基金收益率連續下跌,2024年雖有市場回暖,但公司157只混合基金中仍有42只虧損超過20%,佔比近三分之一。

  行業格局變革與未來不確定性

  除業績、人才等內部問題外,華安基金還面臨行業格局變化帶來的外部不確定性。2025 年,國泰海通證券完成合併後,按照 「一參一控一牌」 的監管要求,華安基金與海富通基金未來需進行整合。海富通基金手握社保基金等稀缺牌照,資源價值不容忽視,市場普遍關注兩家公司整合過程中是否會出現業務重組或品牌併入的情況。若華安基金失去獨立身份,必然對其員工、投資者及渠道合作伙伴造成影響。

  這一不確定性加劇了市場對公司未來走向的擔憂。對於機構客戶而言,基金公司能否保持長期的品牌獨立性與戰略穩定性,是決定合作意願的重要因素。若整合過程出現反覆或缺乏明確溝通機制,渠道與客戶流失的風險難以避免。如何在潛在整合中平衡投資者利益、員工權益與公司戰略訴求,成為華安基金未來必須直面的課題。

  從更廣泛的行業背景來看,公募基金行業正在經歷新一輪洗牌。在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的趨勢下,頭部公司優勢持續強化,中型基金公司需在投研、渠道與品牌層面構建更強的差異化戰略才能立足。華安基金規模雖處於行業中上水平,但主動權益的持續弱勢、核心人才的流失與合規風控的隱患,使其在行業競爭格局中面臨更多不確定性。疊加與海富通基金的整合不確定性,公司未來走向值得密切關注。

  在行業回暖與規模擴張的外部環境中,華安基金展現出一定的增長韌性,超過8200億元的總管理規模印證了其在被動與固收產品上的優勢。然而,主動權益的長期低迷、投研團隊的波動、合規風險的暴露以及潛在的整合不確定性,構成了公司未來發展道路上的多重挑戰。從產品業績到公司治理,從人才穩定到行業格局,華安基金所面臨的問題並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交織的結果。對於這家有着 「老五家」 背景的基金公司而言,如何在固守規模優勢的同時,修復權益端短板、穩定團隊並應對外部整合壓力,將決定其能否在行業新一輪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理財週刊-財事匯》出品)

MACD金叉信號形成,這些股漲勢不錯!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何俊熹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