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新經緯
9月26日,白銀價格突破46美元/盎司,創出14年新高,過去6個月白銀價格大漲超30%。
金銀輪番創下多年新高,成為大宗商品市場的焦點,引發大量資金湧入。不過,業內機構普遍提醒投資者警惕貴金屬價格波動風險。
價格創下14年新高
9月26日,國際白銀價格強勢上行,倫敦現貨白銀突破46美元/盎司,最高觸及46.62美元/盎司,創下自2010年以來的14年新高。在過去6個月內,現貨白銀累計漲幅已超過30%,表現遠超多數大宗商品,年內漲幅更是達到59%,也超過黃金的43%漲幅。
相比之下,2024年白銀的平均價為每盎司28.27美元,2023年為每盎司23.35美元。
國內市場方面,白銀期貨同樣表現亮眼。9月25日滬銀主力2512合約收於10632元/千克,當日漲幅達2.27%,創出該品種上市以來歷史新高。
尚藝投資總經理王崢表示,本輪白銀上漲除了避險資產價格上漲之外,還與其工業屬性有關。首先,全球能源轉型加速,2025年光伏新增裝機量預計突破600GW,白銀作為光伏銀漿關鍵材料需求激增,以及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提升,進一步擴大白銀的工業缺口。其次,市場避險情緒升溫,均使得資金湧入貴金屬,而金價已處在歷史高位,銀價雖大幅上漲但相對於黃金仍具有價格優勢。
金瑞期貨研究員吳梓傑表示,白銀價格的上漲主要是白銀貴金屬與工業金屬雙重屬性的共同發力。首先是通脹上行疊加流動性寬鬆的環境,對白銀構成利好。其次,近期公佈的美國經濟數據相對偏強,使得預防式降息後經濟可能觸底反彈的預期走強,利好白銀的工業金屬屬性。兩者共同作用下,銀價出現較大幅度的上漲。
國信期貨首席金屬分析師顧馮達表示,本輪白銀價格強勢上漲,是宏觀環境、供需緊平衡及金銀比修復等多因素共振的結果。宏觀方面,聯儲局降息預期持續升溫,疊加中東等地緣局勢緊張推升避險情緒,共同為白銀提供上行動力。行業方面,光伏、新能源汽車及半導體等領域對白銀的工業需求保持強勁,白銀呈現供不應求格局。
金銀比方面,當前內盤金銀比約為82,外盤約為85,顯著高於過去50年與20年的歷史均值(分別為63和70),表明白銀估值仍處相對低位,具備明顯的比價修復空間。在投機資金流入與基本面支撐的共同作用下,白銀展現出較黃金更強的彈性。
供給存在明顯缺口
白銀具有優良的常溫導電性、導熱性等物理化學特性,常用作催化劑、導電觸點材料以及抗微生物劑等,被廣泛應用於電子、可再生能源和醫療衛生等工業領域。根據世界白銀協會的數據,2024年白銀下游需求中,工業、珠寶首飾、投資分別佔比58%、18%、16%,其中屬於工業的光伏領域佔比17%。
吳梓傑表示,今年是白銀連續第5年在供給需求上有明顯缺口,據測算,可能有大概4000噸的供需缺口矛盾,就是全世界的白銀產量比白銀的消費量少約4000噸。此次白銀價格的上漲,與其金融屬性爆發也有重要關聯。今年以來全球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和地緣政治局勢緊張推升了避險情緒,驅動黃金價格大幅走強,從而帶動白銀價格穩步上漲。此外,聯儲局降息等政策也利好白銀的金融屬性。
吳梓傑稱,從資產配置的角度講,當黃金價格上漲,因為黃金白銀這種緊密的金銀聯動的屬性,大家可能也會把更多的資金配置一部分給白銀,其實會帶來白銀價格的上漲。
警惕貴金屬價格波動風險
雖然貴金屬整體行情高漲,但業內機構普遍提醒投資者保持謹慎,尤其是快速拉昇後價格出現大幅波動的風險。
吳梓傑指出,展望未來,白銀仍有較好的上行驅動,但也需要注意價格高位時的波動風險。操作上,逢低做多仍是穩妥策略,避免在高位盲目追漲。
值得注意的是,白銀價格的快速拉昇也引發了部分市場人士的擔憂。一方面,若經濟出現波動,白銀的工業需求邏輯可能受到削弱;另一方面,若聯儲局貨幣政策節奏出現變化,流動性預期也可能反向擾動銀價。換言之,白銀上漲雖有邏輯支撐,但其高位波動特徵同樣明顯。
顧馮達認為,展望後市,寬鬆的貨幣政策預期與持續的地緣不確定性將繼續為白銀價格提供支撐,但需警惕兩方面風險:一是價格快速拉昇後,投機資金獲利了結可能引發高位震盪;二是若美國通脹數據再現粘性,可能促使市場重新定價降息節奏,從而抑制白銀進一步上行動力。操作上建議把握回調機會分批佈局,注意控制倉位,避免追高,密切關注宏觀數據與資金動向對市場情緒的擾動。
徽商期貨貴金屬研究員從珊珊表示,綜合來看,短期由於9月降息符合市場預期,利多消化,疊加聯儲局內部分歧加劇,未來降息路徑確定性較大,黃金短期或高位震盪。中長期來看,央行購金持續,疊加全球流動性寬鬆和去美元化趨勢,黃金價格重心或震盪上移。由於白銀避險屬性不及黃金,同時受工業屬性影響,上漲動能或強於黃金。
中新經緯綜自券商中國、央視財經、21世紀經濟報道等
編輯:王玉玲 責編:薛宇飛
責任編輯:江鈺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