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資本局9月27日消息在當前的人工智能盛宴中,每個科技巨頭都在砸重金以確保自己不會掉隊。
近期,Meta首席執行官馬克·扎克伯格表示,他正斥巨資確保Meta不會錯過人工智能的「大好時機」。他認為,人工智能泡沫「很有可能」出現,但更大的風險是猶豫。「如果我們最終浪費了數千億美元,我認為那顯然是非常不幸的。但我想說的是,我認為另一邊的風險更高。」
紅星資本局注意到,國內互聯網巨頭也斥巨資錨定這一賽道。除了傳統互聯網大廠阿里巴巴(BABA.US;09988.HK)、騰訊控股(00700.HK)、百度集團(BIDU.US;09888.HK),京東(JD.US)和小米集團(01810.HK)也在近日官宣在AI賽道持續加碼。
互聯網巨頭投資千億入場AI
相較於騰訊和百度,阿里高調宣佈了自己在AI領域的投入和佈局。
9月24日,2025雲棲大會上,阿里巴巴集團CEO、阿里雲智能集團董事長兼CEO吳泳銘稱,阿里正在積極推進今年2月宣佈的「未來三年投入3800億元AI基礎設施的建設」,並計劃在此基礎上追加更大的投入。意味着阿里在未來三年對雲和AI基礎設施的投入超過過去十年總和。
騰訊方面,9月16日,騰訊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羣CEO湯道生曾表示,AI已經成為騰訊的「新業務基因」。
財報數據顯示,自去年四季度AI戰略加速以來,截至今年第二季度,騰訊累計資本開支已達831.6億元。
今年第一季度,騰訊控股研發投入同比增長21%至189.1億元,資本開支同比激增91%至274.8億元,重點投向算力基礎設施、大模型研發及人才儲備。今年第二季度研發投入同比增長17%至202.5億元,資本開支同比增長119%至191.1億元。
8月13日,在騰訊2025年第二季度業績電話會議上,騰訊總裁劉熾平表示,目前在AI方面,騰訊已經投入了相當多的資金,而且還在增加投入,並且會隨着時間的推移繼續加大投入。
另據3月19日的騰訊財報電話會,騰訊首席戰略官詹姆斯·米歇爾稱,資本支出的大頭包含三部分:首先用於購買GPU,以支持廣告技術,也有一小部分用於遊戲業務;其次是使用GPU進行大語言模型訓練;最後是購買GPU服務器,再出租給客戶,從中獲取回報。
騰訊總裁劉熾平則明確表示,2025年資本支出將佔收入的「低兩位數百分比」。騰訊2024年收入6602.57億元,若按10%-15%的比例推算,資本支出範圍為660億-990億元。若考慮其2025年營收增長,則這筆支出將達千億級別。
百度也並未公佈今年在AI投入上的具體計劃,不過今年發佈的《百度人工智能創新與專利白皮書》中提到,百度在AI領域近十年來累計研發投入超過1800億元。
雷軍、劉強東也加碼「AI戰爭」
京東和小米也在近日官宣加碼AI賽道。
9月25日,京東在2025全球科技探索者大會上宣佈,未來三年將持續投入,帶動各產業形成萬億級人工智能生態。京東集團SEC副主席、CEO許冉還表示,京東將在技術上持續加碼。並透露已升級了京東探索研究院,創始人劉強東親自擔任探索研究院院長,在全球招募了人工智能科學家。
京東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京東科技控股」)作為京東旗下的數字產業公司,也在9月多次增資。
天眼查APP顯示,9月9日,京東科技控股註冊資本由約50.24億元增至約50.52億元;9月19日,京東科技控股註冊資本再次由50.52億元增至約53億元。
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則在9月25日的公開演講中,為小米造芯立下「軍令狀」,稱要「至少堅持十年、至少投入500億」。並表示,哪怕沒有成功,也將徹底改變這家公司的質地。
而在今年6月時,雷軍就宣佈未來五年小米研發投入預計再投2000億元。對於今年的投入,3月18日小米財報電話會上,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表示,AI是小米研發投入的核心領域之一,2025年小米300億研發費用中,有四分之一會投入AI領域。
紅星新聞記者王田
(文章來源:紅星資本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