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發債400億,光大銀行以新換舊,連續12個季度營收同比下滑)
文 | 劉振濤
左手發行400億債券補充資本,右手贖回400億已發行的債券,一發一贖,光大銀行「發新贖舊」引起了市場關注!
9月20日,光大銀行發佈公告稱, 9月18日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成功發行了規模為400億的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下稱「永續債」),募集資金用於補充其他一級資本。
9月23日晚間,光大銀行又發佈公告稱,公司在9月22日已經全部贖回了2020年9月發行的規模為400億的永續債券。光大銀行通過發行新的債券補充了資本的同時,也替換了市場上舊的債券。
光大銀行為何要進行這番操作?
一方面來看,銀行在日常經營和擴張發展中,對資本補充充滿渴望,需要不斷地通過外源方式來高效補充資本。光大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下降,需要進行補充。
另一方面可能要從光大銀行的業績來看,近年來銀行間的淨息差收窄,對銀行的收入帶來一定影響,從光大銀行發佈的中報來看,公司營收出現下降,回顧歷史,光大銀行的營收已經連續12個季度同比下降,淨利潤增速也放緩。
新發的債券票面利率遠低於市場上存量舊的債券票面利率,通過替換能夠減少利息支出,優化平衡息差,對改善業績有利。
通過發新贖舊,既能降低利息支出,還能在資本結構上搶佔先機,要是恰好碰上資金面寬鬆時段,銀行可能坐上「順風車」。這樣來看,光大銀行的這番動作是對自身發展的調整。
發400億債券, 光大銀行「發新贖舊」
根據光大銀行公告,光大銀行此次發行的是2025年永續債第一期,發行規模為400億元,採用的是「5+5」的期限結構,前5年票面利率為2.29%,每5年調整一次,在第5年及之後的每個付息日附發行人有條件贖回權。
簡單來說就是債券在發行5年後,銀行作為發行人可以在任何一個付息日贖回債券。
另外據光大銀行贖回公告,公司贖回的是2020年9月發行的永續債,贖回的債券規模也為400億元。同樣的規模,為何光大銀行要選擇這個時候「發新贖舊」呢?
觀察光大銀行的財報,選擇這個時候「發新贖舊」或許是優化資本結構以及改善業績的需求。
2025年中報顯示,光大銀行的總資產規模7.24萬億元,較2024年末增長了4.02%,站穩了7萬億大關。其中,貸款及墊款本金總額達4.08萬億元,較2024年末增長3.82%,吸收存款金額達4.25萬億元,較2024年末增長5.39%。光大銀行上半年進一步實現了表內資產擴張。
資產擴張的同時,光大銀行的資本消耗較大,資本充足率出現下降。2025年上半年末,光大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3.53%、11.55%、9.49%,較2024年末分別下降0.6個百分點、0.43個百分點、0.33個百分點。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佈的數據顯示,2025年二季度末,我國商業銀行(不含外國銀行分行)資本充足率為15.58%、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2.46%、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0.93%。
光大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低於商業銀行的平均值,光大銀行在擴張發展的過程中,需要補充資本提升資本充足率,特別是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
外源方式是商業銀行補充資本的重要手段,特別是發行「二永債」(二級資本債券、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2025年9月24日,2025年以來商業銀行發行的二永債規模達1.24萬億元。
從補充資本的視角來看,光大銀行發行新的債券是其對補充資本的渴求。
另一個方面來看,光大銀行發行新的債券置換舊的,也是對自身業績進行調整和優化。
光大銀行贖回的400億規模債券是2020年9月發行的,存續已經滿5年,光大銀行有行使贖回債券的權利了。細看贖回債券的票面利率,該批債券的票面利率為4.60%。
而光大銀行此次發行的2025年第一期400億規模的永續債的票面利率為2.29%。二者相比較,利率差了2.41個百分點。
特別是當前市場利率處於下行週期,通過較低的票面利率發行新債券置換舊的債券,能夠大幅減少利息支出,優化息差結構,進而穩定收入,優化提升盈利能力。
由此來看,光大銀行選擇贖回舊債併發行新債的模式,是提高資本充足度與孖展成本控制改善業績的最優選擇。
據媒體報道,市場專業人士表示,從供給端來看,若宏觀利率維持下行趨勢,銀行發行新債的成本優勢將長期存在,「以新換舊」的收益空間不會消失,或將進一步激勵銀行推進舊債贖回操作。
利潤增速放緩,營收連續12個季度同比下滑
上文提到了光大銀行發行債券「以新換舊」,能節省利息支出,優化淨息差,改善營收提升盈利能力。
那麼光大銀行近年來的業績如何呢?
2025年中報顯示,上半年末,光大銀行實現營業收入659.18億元,同比下降5.57%;實現歸母淨利潤246.22億元,同比增長0.55%。光大銀行上半年呈現「增利不增收」的情況。
對比光大銀行自己過往的營收和淨利潤,光大銀行的淨利潤增速在放緩,2024年同期歸母淨利潤增速為1.72%,而營收則呈現持續下降的情況。
回顧光大銀行過往的財報,以季度為單位觀察,從2022年三季度開始,一直到2025年二季度,光大銀行的營收一直處於下降趨勢,連續下降12個季度同比下滑;而如果以財報期為單位,從2022年三季報到2025年中報,光大銀行連續11個財報期營收同比下滑。
光大銀行為何營收會出現連續下降?哪些業務收入在下降?
以最新的2025年中報為例,拆分光大銀行的營收,2025年上半年,光大銀行的淨息差為1.40%,同比下降了0.14個百分點,呈現收窄的趨勢。
在淨息差收窄的擾動下,光大銀行的利息淨收入為454.32億元,同比下降5.57%。其中,利息收入下降119.20億元,利息支出下降92.41億元。利息收入的下降要高於利息支出,因而光大銀行利息淨收入下降。
作為銀行中間業務收入的重要部分,光大銀行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上半年為104.43億元,同比也下降0.85%。光大銀行表示,主要是銀行卡服務手續費收入減少,銀行卡服務手續費同比下降了5.61億元。
其他收入方面,光大銀行也出現了下降。2025年上半年,光大銀行的其他收入為100.43億元,同比減少11.21億元,下降了10.04%。主要原因就是公允價值變動從2024年上半年的收益25.45億元,變成了2025年上半年損失19.07億元。
根據2025年中報,利息淨收入佔光大銀行營收比為68.92%,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佔比15.84%,其他收入佔比15.24%。構成光大銀行營收的三個項目都出現下降,光大銀行的營收下降也就在所難免。
值得注意的是,在利息支出的項目中,2025年上半年光大銀行發行債券利息支出同比下降了14.05億,光大銀行表示主要是發行債券利率下降。
由此來看,聯繫光大銀行此次「發新贖舊」的操作,低利率發行新債券置換掉高利率的舊債券,能夠一定程度上減少支出,降低成本。
不過,要真正提升盈利能力,光大銀行需要在收益端加大努力,進一步提升資產的使用效率,提升利息收入,同時發力中間業務,提升手續費及佣金等中間業務項的收入。降本和增效一起發力,才能更加高質量發展。
對於光大銀行營收連續下降,發新債贖舊債的情況,你怎麼看呢?光大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