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家住市北區鴻仕雅居的張女士發現,小區裏多了幾抹亮眼的新顏色——5輛標識統一的嶄新自行車整齊停放。一打聽才知道,這是專門為騎手準備的「小區專用車」。
「電動車進不去,走路又太遠」,是不少騎手在大型小區配送時面臨的現實困境。為破解這一難題,在市北區委社會工作部的指導下,青島貝殼騎手驛站與雙山街道攜手,率先推出「貝殼騎手驛站暖新自行車」公益項目,以輕便靈活的出行方式,助力騎手高效完成「最後500米」配送,在社區與騎手之間搭起了一座溫暖的橋樑。
自行車成好幫手
破解「最後500米」配送難題
9月26日上午,青島鏈家鴻仕雅居騎手驛站舉行了一場溫馨的自行車交接儀式。5輛車身印有「驛路同行 貝暖島城」字樣的自行車擺放整齊,並且還貼心配置了打氣筒和維修工具包。

簡短的儀式之後,貝殼找房青島城市總經理、青島貝殼騎手驛站公益項目發起人趙陽與雙山社區黨委書記楊露璐共同完成了車輛交接。

交接儀式之後,騎手們紛紛試騎自行車。騎手莊師傅平時常到鴻仕雅居送外賣,他現場試騎了一圈說:「這車好,輕便好騎,一抬腳就下來了,速度也不快,挺適合小區短距離,以前我進來送單,要是走到最後一棟樓,至少10多分鐘,剛纔感受了一下,3~5分鐘就到了,真是幫了我們大忙!」

為了更好地協助騎手完成小區配送,貝殼青島站還特別招募了四名愛心志願者,由雙山街道辦事處主任王爽、副主任李璐現場為志願者代表授綬帶。

此外,貝殼青島站還為騎手們的電動車張貼了反光條,並在驛站內常備麪包、能量棒、水果、飲用水等;光明乳業也積極加入到暖心行動中,為騎手們準備了新鮮的牛奶、酸奶等營養飲品,從出行安全到能量補充,給予騎手實實在在的關懷與尊重。

從「送貨人」到「社區人」
鄰里情互動中升溫
除了硬件支持,此次「金秋送暖 騎享便捷」系列活動還精心設定了多元互動環節,助力騎手融入社區,從熟悉的「陌生人」變身為溫暖的「社區鄰居」。
在青島德佑明澤慧苑店,「中秋月餅手作」活動吸引了衆多居民和騎手參與。社區居民和騎手兩兩組隊,親自動手製作月餅。揉麪、包餡、壓模……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彼此有了更多交流的機會。
而在青島21世紀山海灣店,由「1名房產經紀人+1名外賣員」組成的志願小組,則承擔起了主動為社區老人「門口接水、上門送水」的免費服務。「我和小夥伴主要負責這周邊三四個樓棟,以前我就是送到就走,現在來來往往感覺和居民更親近了,有的阿姨還會問我要不要喝茶,心裏挺暖的,有了歸屬感。」活動現場一位外賣員說。
貝殼找房青島城市總經理、青島貝殼騎手驛站公益項目發起人趙陽也表示,「經紀人+外賣員」聯合志願隊不是一次性服務,日後我們將在社區形成長效機制,每月定期開展1~2次志願服務,如慰問老人、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機、普及防跌倒知識、參與環境清潔等,讓這支志願者隊伍成為社區服務中的新生力量。
小驛站釋放大能量
深度踐行「友好社區」理念
多年深耕社區,讓貝殼更深知鄰里冷暖。因此,貝殼致力於將每一家合作品牌門店都打造成有溫度的「城市補給站」,鼓勵經紀人作為志願者,通過日常便民服務、社區共建和公益活動,與社區建立高頻的連接,與社區共成長。
青島鏈家鴻仕雅居店是青島貝殼百餘家「騎手驛站」之一,自今年7月投入使用以來,這裏就持續為騎手們提供休息、充電、飲水、熱飯、上網、打印等免費服務,成為騎手們穿梭城市時的「暖心加油站」。而這次的自行車捐贈活動,則是服務的再升級,這在貝殼全國各站中也是首創,同時也是貝殼青島站對「社區友好」理念的深度踐行。
「遍佈全市的門店,不僅是提供房產服務的空間,更是貼近社區、服務羣衆的紐帶。目前,我們已將100餘家合作品牌門店升級為騎手驛站+社區服務的雙重空間,全力打造15分鐘暖心服務圈。希望騎手們在奔波之餘,能有地方休息,也希望通過騎手驛站的功能延伸,解決騎手面臨的大型社區配送‘最後500米’的難題,共同營造一種‘社會關愛騎手、騎手服務社會’的良性互動氛圍,助力我們的城市構建更有溫度、更具凝聚力的社區治理新格局。未來,貝殼青島站將繼續探索更多服務形式,讓驛站成為連接鄰里情感的互動平臺。」貝殼找房青島城市總經理、青島貝殼騎手驛站公益項目發起人趙陽說。

青島市市北區委社會工作部部長、「兩新」工委書記張兵建表示,「在忙忙碌碌中,新就業羣體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溫馨的服務。愛心企業結合自身優勢,以‘社區嵌入式’公益促進社區關係和諧,是企業社會責任的一種創新實踐。我們也期盼更多企業,能夠加入進來,為我們的新就業羣體提供無微不至的關懷和服務,大家同心同行,讓我們的社會更加和諧。」

隨着自行車輕快地駛入小區深處,一種充滿溫情的社區關係也在悄然生長。這或許正是貝殼公益更深層的願景:讓每個人在社區中找到歸屬感,讓城市生活因人與人之間的互助而更加美好。貝殼騎手驛站用行動證明,溫暖可以融入日常,公益在於切實的每一小步。而這,僅僅是一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