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勝技術港股IPO:客戶集中度接近100% 業績增速大幅放緩是否後勁乏力? 生產高度依賴外包毛利率持續下滑

新浪證券
昨天

  出品:新浪財經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君

  9月24日,浙江可勝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可勝技術」「公司」)向聯交所主板遞交上市申請,中信建投國際擔任獨家保薦人、獨家整體協調人。

  可勝技術計劃將募資進一步用於核心技術研發及前瞻性技術儲備、促進創新型熔鹽儲能技術的部署、通過建設智能化生產設施實現光熱發電產業化、營運效率提升、運營資本和一般企業用途。

  經營業績層面,2022-2024年,可勝技術的收入從2085萬元飆升至21.89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高達924.64%;淨利潤分別為-9125.9萬元、2.48億元及5.40億元,呈逐年快速增長趨勢。不過,2025年上半年,公司的收入及淨利潤增速大幅放緩,業績高速增長可持續性存疑。

  此外,可勝技術2023年出售多家聯營企業的收益佔當期淨利潤的六成左右,反映盈利能力有一定「水分」。同時,公司還存在產品結構極為單一、客戶集中度畸高、毛利率持續下滑等風險。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應收賬款及合同資產佔總資產的比重超過三成,減值風險較嚴峻。

單一產品收入佔比接近100% 最近一期業績增速大幅放緩

  可勝技術是全球領先的塔式光熱發電和熔鹽儲能解決方案提供商之一,專注於相關的技術研究、裝備銷售和工程化應用,並具備從項目開發、建設諮詢到後期運營支持的全生命週期服務能力。

  據新浪財經上市公司研究院統計,可勝技術成立至今的孖展總額高達21.88億元。截至今年9月的最近一次股權轉讓,公司估值約為40.54億元

  截至2025年9月16日,金建祥直接及間接透過湖州煜日及杭州晶久合計持有可勝技術25.1%股權,構成公司單一最大股東集團。公司其他投資者包括魯能集團、西子潔能、浙江新銳、浙商創投、杭州敦行等。

  資料顯示,金建祥,63歲,為可勝技術董事長、執行董事及首席科學家,主要負責制定整體發展戰略及主持集團董事會工作。

  金建祥在工業自動化和可再生能源技術創新方面擁有豐富經驗。學術上,自1984年7月起,金建祥一直在浙江大學擔任助教、講師、副教授、研究員(教授)和博士生導師。彼現任浙江省儀器儀表行業協會理事長、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太陽能熱發電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太陽能熱發電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理事。

  2021年至2024年,可勝技術為中國11座光熱電站提供了聚光集熱系統。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2011年至2014年期間,按項目總設計裝機容量與項目數量計,公司的市場份額分別達到57.9%與55.0%。

  2022-2024年,可勝技術的收入規模急劇膨脹,從2085萬元飆升至21.89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高達924.64%;淨利潤分別為-9125.9萬元、2.48億元及5.40億元,自2023年起扭虧為盈,2024年同比大幅增長117.48%。

  2025年上半年,可勝技術的業績增速大幅放緩,總收入為9.81億元,同比增長31.61%;淨利潤為2.33億元,同比增長13.24%

  可勝技術的收入主要來自銷售聚光集熱系統及其他核心子系統及建設諮詢、運維技術指導及其他技術服務,定價主要透過招標程序及成本加成考量釐定,其中成本加成因素涵蓋合同範圍、里程碑時程表及保修責任。

  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可勝技術銷售聚光集熱系統及其他核心子系統的收入分別佔當期總收入的99.6%、95%及99%,產品結構極為單一

  結合過往IPO聆訊案例來看,當申報企業銷售收入明顯依賴單一產品時,監管通常會要求其結合主營產品的市場空間、技術競爭力、訂單合作穩定性等方面,說明經營業績的穩定性。此外,監管還可能就發行人拓展新產品的可能性及風險提出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可勝技術淨利潤似乎有一定「水分」。

  報告期內,可勝技術其他收入及其他收益分別為2071.7萬元、1.45億元、7882.5萬元及3709.3萬元。其中,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分別佔當期淨利潤的58.19%、14.60%及15.92%

  招股書顯示,可勝技術的其他收入主要包括政府補助、銀行存款利息收入、增值稅加計抵減,以及與獨立第三方簽訂的特定產品聯合研發協議所產生的技術支援服務收入。

  2023年,可勝技術的其他收益高達1.15億元,主要系出售多家聯營公司的收益。

  2023年4月,可勝技術以1202.3萬元價格向一名獨立第三方出售金塔可勝100%股權;同年11月,公司向金建祥控制的杭州綠儲控股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出售綠儲科技51 %股權,現金代價為1.28億元;同年12月,公司以789.5萬元價格向關聯方中光新能源出售青海中光100%股權。

  天眼查顯示,龍控中光、復聚中光分別持有中光新能源51%及28.857%股權。同時,龍控中光、復聚中光為可勝技術的聯營企業,公司分別持有其12.33%及28.25%股權。

客戶集中度接近100% 應收賬款及合同資產顯著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可勝技術的客戶集中度畸高,對主要客戶存在重大依賴風險。報告期內,公司來自五大客戶的收入分別約佔總收入的99.9%、99.9%、88.5%及99.9%,除2024年外均高度逼近100%,其中來自單一最大客戶的收入分別約佔93.3%、84.8%、22.3%及28.5%。

  不過,隨着收入快速增長,可勝技術的應收賬款及合同資產也一路狂飆。截至2025年6月30日,應收賬款及合同資產合計10.29億元,佔期末總資產的33.62%

  同時,合同資產與應收賬款比例發生較大變化,合同資產由2024年末的5.91億元增長至6.68億元,佔應收賬款與合同資產合計金額的比例由59.40%增長至67.41%。

  報告期內,可勝技術分別錄得貿易應收款項減值虧損1843.5萬元、2647.4萬元、2318.5萬元、2253.9萬元合同資產減值虧損1398.2萬元、1963.2萬元、2043.3萬元及2913.1萬元。其中,合同資產減值虧損增速顯著快於貿易應收款項。

  值得一提的是,可勝技術採用輕資產模式,專注於核心技術輸出和系統設備組裝供應等高附加值環節,同時甄選符合資格的外協廠商,根據公司的設計方案和技術參數要求進行零部件的委外生產,包括用於定日鏡的高質量反射玻璃和鋼金屬部件。

  一方面,輕資產模式有助於降低前期固定資產投入、加快項目啓動速度,但另一方面,依賴大量外包生產可能會使公司面臨供應鏈協調風險、質量控制風險和運營風險,從而可能影響項目執行和財務表現。

  報告期內,可勝技術向五大供應商作出的採購金額分別約佔生產所用材料採購總額的50.7%、52.9%、44.4%及37.4%,而最大供應商於該等相關年度所佔百分比分別約為14.1%、14.9%、14.3%及9.0%。與客戶以國企為主截然相反,公司的五大供應商普遍為民營企業。

  可勝技術坦承,由於公司對該等供應商及其商業行為的控制有限,公司無法確保他們提供的關鍵材料的質量始終如一。關鍵材料的任何缺陷或質量問題,以及涉及此類第三方供應商的違規事件,都可能導致質量控制問題和與公司服務相關的負面宣傳,從而可能損害公司的品牌形象,影響公司的業務、前景、經營業績、財務狀況和現金流。

  此外,反射玻璃或熔鹽價格的大幅上漲可能會抬高可勝技術的生產成本,擠壓利潤空間。反射玻璃需要精確的光學特性,由數量有限的專業供應商生產。同樣,熔鹽的價格會受到市場波動的影響。在中國競爭激烈的太陽能熱發電市場上,固定價格合同非常普遍,公司將該等成本增加轉嫁給客戶的能力往往有限,從而影響了公司的毛利率盈利能力。

  可勝技術2023年的毛利率為36.1%,隨後於2024年下降至31.7%,2025年上半年雖回升至31.9%,但2024年同期為35.4%,同比下降3.5個百分點。整體來看,公司的盈利能力呈下滑趨勢。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公司觀察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