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泳銘坦露野心,阿里猛漲3000億港元

新浪財經
09/25

來源:中國企業家雜誌

未來雲棲大會或許將取代雙11,成為觀察阿里最重要的戰略窗口。

文|《中國企業家》記者 鄧雙琳

編輯|何伊凡 見習編輯|李原

頭圖來源|受訪者

這或許是阿里歷史上,最重要、也最價值連城的一次雲棲大會。

9月24日,阿里巴巴集團CEO、阿里雲智能集團董事長兼CEO吳泳銘在2025年雲棲大會上發表演講。執掌阿里兩年多,他此前只有寥寥幾次公開亮相,演講風格也言簡意賅。

這次卻不同尋常,吳泳銘足足講了22分鐘。據阿里工作人員透露,從來只使用文稿的吳泳銘,專門為此做了PPT。

開門見山,吳泳銘便拋出了一個關鍵論斷:「通用人工智能AGI並非AI發展的終點,而是全新的起點。AI不會止步於AGI,它將邁向超越人類智能、能夠自我迭代進化的超級人工智能(ASI)。」

當各家科技公司還在「通用人工智能」(AGI)道路上苦苦求索、爭論不休時,吳泳銘已對下一程「超級人工智能」(ASI)打開暢想,其意在展露阿里對AI長期投入的決心。

吳泳銘同時宣佈了阿里雲的新定位——做全球領先的「全棧人工智能服務商」。阿里AI相關業務負責人會後向《中國企業家》表示:這個定義十分重要,意味着「雲」已不再是阿里雲的關鍵邏輯。「未來阿里是因為要提供AI,才需要提供雲。」

演講中,吳泳銘還立下了兩大宏願:其一,通義千問希望成為下一代操作系統,甚至消滅軟件。其二,阿里雲要成為「超級AI雲」,把Token做成未來的電。

吳泳銘表示,阿里巴巴除了正在積極推進三年3800億元的AI基礎設施建設計劃,還將持續追加投入。為了迎接ASI時代的到來,到2032年阿里雲全球數據中心的能耗規模將比照2022年提升10倍。

吳泳銘之後,阿里雲CTO周靖人登臺,他用40分鐘時間一口氣發佈了阿里覆蓋語言、語音、視覺、多模態、代碼等領域的大模型技術產品,在模型智能水平、Agent工具調用以及Coding能力、深度推理、多模態取得了全面技術突破。

吳泳銘和周靖人這番堪稱激進的野心和「肌肉」展露,贏得了市場極為積極的回應。

來源:受訪者

吳泳銘講話同時,阿里在港股股價直線拉昇。截至當日收盤,阿里股價全天上漲9.16%,創2021年10月以來的新高。截至9月25日發稿前,阿里港股市值已來到3.28萬億港元。

不過這或許只是阿里價值被重估的開始。

隨着阿里已從電商公司,朝向AI驅動的科技公司轉型,《中國企業家》發現,近兩年阿里已在有意弱化618、雙11的概念。曾經每年的雙11,是阿里最關鍵的業績節點,未來雲棲大會或許將取代雙11,成為觀察阿里最重要的戰略窗口。

阿里雲非雲

作為阿里創業團隊最年輕的「十八羅漢」,吳泳銘向來低調,也從未接受過媒體專訪。接近他的人士透露:「吳媽(吳泳銘)話不多,講話總是慢悠悠的,帶着點江浙口音。」

但吳泳銘用結果,向外界證明了自己的鐵腕作風和前瞻視角。

《中國企業家》從知情人士處獲悉,兩年前阿里新管理層上任。最開始討論方向時,是吳泳銘堅持提出一定要做戰略聚焦,將非重點業務進行收縮。他也成功說服馬雲:「AI有機會把阿里巴巴打造成一個世界級公司。」阿里得以全面推行AI化,讓AI驅動成為最重要的戰略,也是賴吳泳銘之力。

歷經兩年多的轉型與聚焦,如今用「雲廠商」已經不足以形容阿里雲。

阿里通義已開源300餘個模型,覆蓋「全尺寸」及LLM、編程、圖像、語音、視頻等「全模態」,全球下載量突破6億次,全球衍生模型17萬個,穩居全球第一。

全球已有超100萬家客戶接入通義大模型。調研機構沙利文2025上半年報告顯示,在中國企業級大模型調用市場中,阿里通義佔比第一。

在增長曲線上,通義大模型和阿里雲表現出了業務協同的擬合感。阿里雲收入的增速從吳泳銘接任後首個季度的2%,加速增長到了26%。

周靖人在會後接受《中國企業家》等媒體採訪時表示:「今天阿里雲是全球少數幾家在大模型和雲計算方面都能夠做到全棧自研,並聯合創新的雲計算公司。其實所有的創新是聯合在一起的,今天也是相輔相成的。今天模型之間的競爭,也是系統的競爭;今天雲的競爭,也是模型的競爭。」

如周靖人所說,「AI即雲」的市場教育正在全行業中加速進行。

阿里雲智能集團通義大模型業務總經理徐棟向《中國企業家》透露:最近半年他發現,互聯網、消費電子公司多數交互已由大模型取代,出現了幾十倍的增長。在製造業、傳統企業、政府、金融機構中,許多企業已將大模型嵌入到了企業級流程中。工業質檢、巡店、導購等功能,已經藉助大模型批量應用到了生產環節中,增長極快,「且是線性的增長,黏性非常高。」

來源:受訪者

阿里雲政企事業部產品解決方案與服務管理總經理霍嘉也表示:央企、國企的模型場景使用量級,也已遠遠超出預期。「過去比較難的是場景找不到,今年的難點是場景不收斂。」

他透露:不僅在科技公司,在傳統行業的AI人才也已經出現了全面匱乏。「前段時間跟某個能源企業交流,他們選了五六十個人,內部層層考試選拔上來,脫產一年學習AI,未來再讓這些人回到一線,去指導業務落地。」

阿里接下來的業務協同整合,或許還將進一步打開市場的想象空間。

阿里雲百鍊高級產品專家徐志遠表示:「在阿里雲裏面,我們已經打通了不同Agent的鑑權方式。或許未來在整個阿里巴巴集團和阿里雲層面,我們所有的Agent都會follow統一的通信協議,允許Agent之間互相調用。」

點擊封面訂閱全年雜誌

阿里AI的「關鍵先生」

阿里雲和整個阿里集團,能用兩年時間完成大船調頭,與吳泳銘這位「關鍵先生」的決斷密不可分。

知情人士向《中國企業家》透露,「2023年,吳媽(吳泳銘)提出阿里雲要在2025年下半年業務增速回到兩位數,當時大家都覺得不太可能,覺得在畫餅。現在回頭看,吳媽的確是做到了。」

2023年,阿里雲營收增速基本徘徊在個位數增長甚至負增長。彼時,阿里外部競爭壓力加劇,內部組織結構尚未理清,股價也跌到低谷。

但到今年,阿里財報和股價都已揚眉吐氣。據阿里最新財報顯示,阿里雲全財年收入突破雙位數增長。調研機構Omdia報告中顯示:2025年上半年,中國AI雲市場規模達223億元,阿里雲穩居第一,超過二到四名的總和。

阿里內部對吳泳銘的評價是,「對技術和錢的流向判斷很超前」。在許多人看來,阿里如今的轉變,源於兩年前吳泳銘上任後提出的兩大戰略重心——用戶為先、AI驅動。近兩年,集團幾乎都是在圍繞這兩大重心進行業務梳理,重塑業務戰略優先級。

從此次雲棲大會上也能看出,吳泳銘先行業一步的、更激進的前瞻式判斷。

他在演講中表示:ASI的核心價值在於能夠解決人類複雜難題,將指數級放大人類的智力槓桿。能夠處理無限複雜數據的ASI有望發現人類無法洞察的深層規律,創造出一批「超級科學家」和「全棧超級工程師」,解決現在未被解決的科學和工程問題,比如攻克醫學難題、發明新材料、解決可持續能源和氣候問題,甚至星際旅行等等。

但能將宏大目標落地,也需要吳泳銘與決策層的非凡關係、膽識和資源運作能力。

衆所周知,馬雲和吳泳銘關係匪淺,二人在阿里成立之前便相識。馬雲前後的三次創業,都帶上了比自己小11歲的吳泳銘。在阿里內部,吳泳銘是004號員工,也是阿里的第一名程序員。

吳泳銘在阿里的履歷,一直集中在技術崗位。他先是擔任淘寶網技術總監,隨後成為支付寶首席技術官。手機淘寶、阿里媽媽幾個產品的研發,吳泳銘也在其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吳泳銘後來曾參與到了收購高德地圖、UC瀏覽器、陌陌、友盟等業務,隨着阿里巴巴集團進軍健康領域,吳泳銘又在阿里健康擔任了5年董事長。

2015年離開阿里之後,吳泳銘創立元璟資本,關注早期創業公司,進一步鍛煉出了財務洞察眼光。理想汽車、每日優鮮、塗鴉智能等明星項目,背後都有元璟資本的身影。在阿里,找一個懂技術的人才很簡單,同時懂商業、懂資本的人才也不罕見。但如果三者皆精通,又能與馬雲、阿里一起風雨同舟成長至今的人,恐怕唯有吳泳銘一個。

來源:受訪者

面向未來,吳泳銘將通往ASI的路徑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智能湧現」,AI通過學習人類知識具備泛化智能,目前通義千問已進入這一階段;第二階段是「自主行動」,AI掌握工具使用和編程能力以「輔助人」;第三階段是「自我迭代」,AI通過連接物理世界的全量原始數據實現自學習,最終達成「超越人」。

在吳泳銘看來,當下行業正處於通往ASI的第二階段——「自主行動」的階段,AI不再侷限於語言交流,而是具備了在真實世界中行動的能力。AI將重構整個基礎設施、軟件和應用體系,成為真實世界的核心驅動力,掀起新一輪智能化革命。

作為承載阿里AI使命的阿里雲,某種程度上也決定了阿里未來能夠達到的高度。如吳泳銘在演講中所言,「一切才啱啱開始。」

新聞熱線&投稿郵箱:tougao@iceo.com.cn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或立場,不代表新浪財經頭條的觀點或立場。如因作品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需要與新浪財經頭條聯繫的,請於上述內容發佈後的30天內進行。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