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最後的瘋狂?補貼退坡的末班車經濟學

鈦媒體
09/29

文 | 新能源行業觀察

2025年的秋天,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正上演着一場前所未有的速度與激情。

理想i6上市後,幾個小時就收穫了超過2萬個大定訂單;鴻蒙智行秋季新品發佈會後,全新問界M7在24小時大定訂單迅速突破4萬個;蔚來新ES8上市後,大定訂單超過了今年4萬輛產能上限。

在這片狂熱的景象之下,一個冰冷的倒計時正在滴答作響:2025年12月31日,它不僅是日曆的翻頁,也是新能源汽車免徵車輛購置稅(每輛新能源乘用車免稅額不超過3萬元)政策的終點,還是2025年「國補」的最後窗口期。

圖/新能源汽車購置稅政策

從2026年開始,多項購車優惠退坡。消費者們爭分奪秒地鎖單,彷彿在搭乘最後一班福利列車,而車企的產能與交付系統卻在這場突擊考驗中頻頻告急。

北京的蔚來車主孫先生在9月20日搶購新ES8時,遭遇系統崩潰,苦等8分鐘才鎖單,提車時間排到了2026年1月底。雖然蔚來承諾「兜底」購置稅政策,但1.5萬元的置換補貼可能沒了。

這場由政策和市場共同催生的「最後的瘋狂」,究竟是消費者的理性抉擇,還是泡沫下的集體衝動?當狂歡落幕,那些因車企原因無法準時提車的消費者,他們的損失又該由誰埋單?1.購置稅與補貼退坡下的「最後盛宴」

中國新能源車購置稅減免政策已實施十年,直接推動行業滲透率從0.3%躍升至50%以上。但從2026年1月1日起,政策將迎來實質性調整:購置稅從全額免徵改為減半徵收,且單車減免上限僅1.5萬元。

圖/2026年購置稅新政調整

以長續航版特斯拉Model Y L為例,因為它的定價33.9萬元就是減免購置稅的「標尺」。已知:購置稅=裸車價÷1.13×10%,那麼,特斯拉Model Y L的購置稅就是3萬元。所以,2025年買的話,購置稅剛好減免;2026年買的話,購置稅就需要1.5萬元。

這也意味着,一輛30多萬元的新能源車,明年購車成本將相當於多買一臺高端筆記本電腦,40多萬元的車型則等同於多支付一個奢侈品包包的費用。這種「政策紅利疊加期」的稀缺性,成為刺激消費的直接動因。

除了國家級政策,地方消費補貼也在加速退坡。2025年以來,多地推出「額度有限、先到先得」的補貼政策,與購置稅減免形成疊加效應。

比如海口、成都、大慶等城市,購買新能源車額外補貼3000-5000元,疊加置換補貼1.5萬元和車企的保險優惠活動等,優惠甚至能達到3萬元。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城市,如連雲港,雖然有補貼政策,但不與汽車報廢更新和置換補貼疊加,大家需要了解清楚。

圖/四川--海南地方補貼政策

這種雙重優惠讓消費者切實感受到 「早買早划算」。真金白銀的差額,成為驅動消費者在年底前果斷下單的關鍵因素。

金秋的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上正在發生趕補貼末班車的火爆行情。

鴻蒙智行與蔚來引發的訂單風暴成為2025年秋季車市的一大奇觀。在蔚來新ES8上市後,由於訂單火爆,官方訂車小程序甚至一度被擠癱瘓,不少消費者面臨錯過補貼的風險。

事實上,政策退坡背後是行業發展的必然邏輯。隨着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不斷提升,政策驅動正在逐步讓位於市場驅動。這種轉變並非對行業的打壓,而是鼓勵行業自身造血,走向成熟的標誌。未來市場競爭將更集中於技術、成本控制與用戶體驗。2.數萬大定背後的真相與成本解析

這段時間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訂單風暴,大家有目共睹。

全新問界M7上市前的小訂訂單突破22萬,尚界H5的小訂也達到15萬,再加上享界S9T上市首周破萬的訂單,鴻蒙智行單週新增訂單就超過10萬輛。

這樣的熱度並非偶然,背後是產品力、政策窗口期和營銷助推的三重合力。

從產品力來看,問界M7搭載的鴻蒙座艙能實現手機、車機、家居的無縫互聯,解決了很多用戶的互聯痛點;蔚來ES8採用的碳化硅平臺讓續航突破600公里,還支持3分鐘快速換電,這些核心配置都戳中了消費者的需求。再加上購置稅退坡的倒計時,消費者都明白明年購車成本會增加,自然願意提前下單。

圖/蔚來ES8碳化硅電驅系統

車企火上澆油推出的限時保價、交付承諾等營銷策略,又進一步製造了消費者下單的緊迫感。有行業數據測算,僅購置稅減免這一項因素,今年四季度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同比增幅可能會超過50%。

儘管訂單數據足夠震撼,但行業內關於其真實性的討論從未停歇。蔚來董事長李斌就曾直言:「如果按照大家公佈的訂單數統計,都有1億輛了。我們沒有參與這個‘通貨膨脹’。」 這番話點出了行業內的一個隱憂,訂單統計口徑的差異,讓數據很難完全反映真實需求。

很多車企公佈的訂單其實是「小訂」,消費者只需支付很少的訂金,而且可隨時退訂;真正能反映購買意願的「大定」,通常需要支付5000元及以上,且退訂有一定條件,兩者的轉化率往往只有10%-30%左右。

還有部分消費者會同時在多個品牌下訂,最終只選擇一輛車,這也導致訂單量虛高。更有甚者,一些經銷商為了完成廠家的考覈指標,會自行墊付定金製造虛假訂單。這種數字狂歡雖然能短期提振市場信心,卻損害了行業的公信力,也讓普通很難判斷真實的市場供需情況。

除了政策變動帶來的直接成本差異,消費者購車時面臨的成本構成其實更為複雜。例如電池成本,2025年動力電池價格已經降至0.4元/Wh,相比2022年的高位直接下降了40%,以一輛搭載100kWh電池包的車型為例,單電池成本就從6.5萬元降到了4.2萬元,這部分成本節約直接反映在了車價上。

圖/新能源動力電池相關材料價格 來源/鋰電研究

再例如智能配置的溢價,主流智駕系統激光雷達等核心部件的降價,讓高端車型的價格逐漸下探,更多消費者能買得起帶高級智駕的車型。

3.狂歡下的隱憂:如何應對「幸福煩惱」?

火爆的訂單量,正在給車企的供應鏈和交付體系帶來前所未有的壓力,一場關於交付能力的大考已經拉開序幕。整個行業都在承受着供應鏈和生產線的雙重壓力。

在供應鏈端,電池、芯片等核心部件的需求突然暴增,寧德時代比亞迪半導體等主要供應商不得不開啓24小時加班模式,即便如此仍有部分車企因為缺件陷入等米下鍋的困境。

生產線方面,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一再提升單班產能,還是無法滿足Model Y的訂單需求;蔚來在產能上優先ES8和樂道L90,其他一些車型自然要做出一些讓道。而在交付環節,不少車企因為物流網絡跟不上,導致車輛積壓在港口或倉庫,無法按時送到消費者手中。

非個人原因造成消費者的損失,這筆損失該由誰來承擔,成為了市場關注的核心焦點。

蔚來率先行動,針對新ES8推出了明確的購置稅兜底政策:凡在2025年12月31日前完成鎖單的訂單,若因廠家原因需跨年至2026年交付,蔚來將通過發放「購置稅差額補貼券」承擔因購置稅退坡產生的差額,最高可抵扣1.5萬元。

圖/蔚來全新ES8安心鎖單方案

據悉,目前僅有蔚來明確了這樣的政策,其他車企仍在觀望。

即便這樣,也並不意味着新ES8的用戶會高枕無憂,比如上文提到的孫先生。孫先生表示,他已經將置換補貼損失的情況,通過銷售反映給了蔚來總部,蔚來「答應研究」。顯然,有此困擾的準車主不在少數。

截至發稿,蔚來方面還沒有任何反饋。

正如孫先生所言,1.5萬元不是小數目,如果企業不兜底,等車時間又太長的話,一定會導致很多用戶最終放棄蔚來轉投其他品牌。

從法律角度來看,大多數購車合同都會約定「因不可抗力導致延遲交付,車企不承擔責任」,但「系統崩潰」「產能不足」是否屬於「不可抗力」,在法律上並沒有明確界定,這也會引發糾紛。

此外,地方補貼的「先到先得」規則,也給消費者增加了額外的風險。例如連雲港的政策,不僅要求購車發票須在12月31日前開具,還規定補貼申報要在明年1月10日前完成,一旦逾期就視為自動放棄。

圖/連雲港煥新補貼要求

訂單狂歡的背後,更值得警惕的是售後服務與用戶體驗能否跟上前端銷售的步伐。今年三季度數據顯示,新能源汽車的投訴量同比增加了37%,其中交付延遲和虛假宣傳的佔比超過60%,這說明前端銷售的火熱已經開始引發後端服務的「消化不良」。

金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末班車」狂歡,本質上是政策紅利、產品迭代與消費心理共振的結果。對消費者來說,在政策退坡前下單,是基於成本控制的理性選擇;對車企來說,這既是搶佔市場份額的機遇,也是檢驗供應鏈韌性和服務能力的試金石。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