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拐點隱現 激光雷達迎第二增長曲線

證券市場週刊
昨天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一方面,隨着激光雷達降本,應用逐漸下沉到低價車型,汽車領域激光雷達近年來滲透率持續提升;另一方面,由於機器人應用領域的拓展,用於機器人的激光雷達出貨量開始呈現數倍於以往的增長。目前,激光雷達仍處於行業成長期,前景廣闊。

  薛宇/文

  日前,激光雷達主要廠商禾賽及速騰聚創發佈最新業績,禾賽首次實現季度業績扭虧為盈。單二季度來看,禾賽實現收入7.06億元,同比增長53.9%,環比增長34.5%,淨利潤0.44億元,相比於2024年二季度的-0.72億元,以及2025年一季度的-0.18億元已經扭虧。分業務來看,二季度公司產品收入7.0億元,同比增長71.1%,環比增長37.1%,同比增長主要得益於中國市場需求強勁,ADAS激光雷達產品出貨量及銷售收入增加;激光雷達總出貨量為35.21萬臺,同比增長306.9%,環比增長79.8%。

  機器人激光雷達出貨量大漲,成為2025年以來行業的經營亮點。2025年二季度,速騰聚創實現總收入4.55億元,同比、環比分別增長24%、39%,主要系機器人收入高速增長。利潤方面,二季度實現毛利1.3億元,同比、環比增加133%、64%;淨虧損0.5億元,同比上年同期的1.4億元淨虧損大幅收窄。2025年上半年,速騰聚創實現收入7.83億元,同比增長7.7%,毛利額2.03億元,同比增長79.41%,毛利率25.9%,提升12.3個點,淨虧損1.49億元,相比上年虧損2.69億元顯著減少;其激光雷達產品、用於ADAS應用的激光雷達產品及用於機器人及其他的激光雷達產品的銷量分別約為26.68萬臺、22.05萬臺及4.63萬臺,同比分別增加9.6%、減少6.0%及增加420.2%。

  降本助力滲透率提升

  在輔助駕駛領域,有關純視覺方案與多感知融合的路線之爭由來已久。從目前車企的選擇來看,除了特斯拉選擇純視覺路線外,配置激光雷達的多感知融合方案仍然是主流,主要是因為激光雷達在感知系統中,多個傳感器可在彼此失效或誤判時提供備份,保證系統在關鍵時刻可靠運行。

  而隨着激光雷達降本,滲透率有所提升。近年來,受益於芯片化、平臺化技術持續推進,激光雷達的製造成本大幅下降,加之製造規模的持續擴大,其成本持續下降。2020-2024 年,速騰聚創的激光雷達平均售價由1.8萬元降至2800元,降幅約84%;禾賽科技的平均售價則從8.2萬元下降至3900元,降幅達95%。受益於成本大幅下降,2024年中國乘用車激光雷達標配數量達136.2萬輛,整體搭載率提升至6.0%。這無疑有利於激光雷達在中低價位乘用車中的快速滲透。

  例如,2024年首次出現了5個20萬元以下車型搭載激光雷達的情況。這一變化說明激光雷達技術將進一步走進大衆市場,不再是中高端車型的專屬配置。隨着硬件成本的繼續降低,10-20萬元車型將成為激光雷達競爭的重要市場。

  價格下降帶動了主機廠出貨量的提升。出貨量方面,2024年禾賽科技ADAS激光雷達交付量45.64萬臺,同比增長134.2%,2025年一季度ADAS激光雷達交付14.61萬臺,同比增長 178.5%。速騰聚創2024年ADAS激光雷達交付量51.98萬臺,同比增長113.9%,銷售毛利率從2022年的-7.41%到2025年一季度的23.49%;禾賽科技的銷售毛利率從2023年的35.24%回升至2025年一季度的41.74%。

  輔助駕駛的普及也將促進激光雷達滲透率的提升,且未來仍有較大提升空間。當前國內輔助駕駛正處於L2等級的普及階段,部分車企已開啓乘用車從L2向L3等級的跨越。截至2024年上半年,達到L2等級或以上的滲透率已超過50%,預計2025年該滲透率將達到70%。未來,20萬元以下車型的L2等級輔助駕駛滲透率有較大提升空間。截至2023年底,20-30萬元車型輔助駕駛的滲透率最高,已超過60%;20萬元以下車型滲透率則較低,其中10萬-20萬元車型滲透率未達到40%,10萬元以下車型則基本不具備L2等級輔助駕駛功能。

  年初以來,多家車企加速推動輔助駕駛落地,將帶動對激光雷達的需求。長安汽車發佈從2025年起不再開發非智能化新產品,未來3年將推出35款數智新汽車。比亞迪發佈天神之眼C高階輔助駕駛以及21款首批搭載的車型,覆蓋車型7萬-20萬元價格,將高階輔助駕駛功能下探至10萬元以下市場。

  交銀國際指出,隨着高階輔助駕駛的大規模落地,汽車對環境感知精度和可靠性的要求日益嚴苛,激光雷達憑藉高分辨率、強抗干擾能力,成為實現安全輔助駕駛的關鍵傳感器,其市場需求隨之激增。

  除了乘用車市場,激光雷達在機器人領域的潛力是行業增量的重要來源。

  機器人帶來新增量

  2025年以來,機器人市場正成為激光雷達的第二增長曲線。雖然輔助駕駛和機器人對激光雷達的要求有所不同,但機器人領域由於工作環境相對不惡劣,對激光雷達可靠性要求沒有車規級那麼高,因此車規級激光雷達的技術經過一定調整即可應用於機器人場景。

  上述激光雷達廠商銷量的快速增長的一個原因是把握了機器人增量市場。根據維科網產業研究中心數據,2024年禾賽科技、速騰聚創在機器人領域的市場份額為24%、15.8%。2025年一季度,禾賽在機器人領域交付量為49731臺,同比增長649.1%。速騰聚創2025年一季度機器人業務激光雷達產品銷量約11900臺,同比增長183.3%,實現收入7340萬元,同比增長87.0%。速騰聚創已為超過2600家機器人及其他產業客戶提供增量零部件及解決方案,包括阿里菜鳥、宇樹機器人、高仙機器人等。

  根據IFR和中國電子學會的統計,全球機器人市場總體規模保持高速增長態勢,國際機器人聯合協會數據顯示全球機器人銷售額自2020年持續增長,2020年銷售額為343億美元,至2024年增長至660億美元,複合增速高達17.8%。中國電子學會數據顯示中國機器人市場規模2020年以來持續增長,2020年市場規模為174億美元,而後逐年增長至2024年的470億美元,年複合增速為14.3%。

  目前激光雷達在機器人領域的新增應用主要集中在消費級機器人。根據雨果跨境數據,2020-2024年全球割草機器人滲透率從4.3%提升至7.5%,未來割草機滲透率仍有很大提升空間。

  人形機器人方面,據高工產業研究院測算,2024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約為10億美元,對應年出貨量1.19萬臺。預測至2030年,市場規模擴容至151億美元,對應年度銷量6萬臺;到2035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出貨量達400萬臺,對應2024-2035年年均增速70.6%。按照每個機器人標配一臺激光雷達,2035年機器人領域激光雷達搭載量將達到400萬臺。

  總體來看,近年激光雷達市場快速增長,據東興證券,預計2024年全球激光雷達市場規模已達512億元。就中國市場而言,2022年,中國激光雷達市場規模為26.4億元,隨着智能化技術的持續突破和升級,中國激光雷達市場駛入快車道。據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2026年市場規模可達431.8億元,年均增速達101%。

  實際上,2023年之前,機器人是激光雷達的核心應用。據中商產業研究院,2022年,機器人應用市場佔比達到68.2%,為整體市場最大份額,智能駕駛汽車和其他應用領域佔比28.7%和3.1%。只是由於汽車領域應用的快速增長,近年ADAS激光雷達出貨量出現反超。

  2025年以來,AI驅動的人形機器人迎來爆發,加速了激光雷達的應用進程。宇樹、智元、美國agility等人形機器人公司都在使用激光雷達。目前,激光雷達作用都體現在導航SLAM。攝像頭近距離感知能力強,但超半米後顯著下降;激光雷達與之互補,顯著提升機器人在複雜環境的感知能力。

  客戶合作方面,2025年以來,消費級機器人激光雷達出貨量加速,根據GGII數據,禾賽科技在2025年上半年中國機器人激光雷達出貨量排名第一。截至二季度末,禾賽JT系列發佈不到5個月累計交付就突破10萬臺,創全球最快紀錄,成為全球頭部割草機器人廠商的首選,近期與Vbot 維他動力、星動紀元宣佈達成合作;禾賽科技於4月與追覓生態鏈可庭科技達成戰略合作,未來一年內,禾賽科技將為之提供30萬臺激光雷達,用於追覓割草機器人;速騰聚創穫得庫獁120萬臺訂單,用於割草機。未來,人形機器人應用仍是行業重要的增量領域。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着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楊紅卜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