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是「真量子龍頭」,但市場對滙豐新聞反應過度

華爾街見聞
09/29

滙豐與IBM的量子計算合作引發IBM股價大漲,市值一日增加近130億美元。但大摩認為,市場反應過度,提前計入了數年後纔可能實現的、且充滿不確定性的商業化前景。模型推算顯示,市場當天的狂熱反應,相當於預期IBM在2029年能售出約265套單價1330萬美元的量子系統。

一則關於量子計算商業化應用的新聞,讓科技巨頭IBM的股價坐上了「火箭」。

滙豐銀行宣佈成功使用IBM的量子處理器優化債券交易後,IBM的市值在9月25日當天增加了近130億美元,股價當天漲超5%。

然而,據追風交易臺消息,摩根士丹利分析師Erik W Woodring團隊發佈的報告認為,這一市場反應雖然凸顯了IBM在量子領域的領導地位,但也可能過度消化了這項仍處於早期階段的技術的未來潛力。

該行通過模型反向推算指出,市場當天的狂熱反應,相當於預期IBM在2029年能售出約265套單價1330萬美元的量子系統。這是一個基於多重假設的高度樂觀情景,存在巨大不確定性。

量子計算「首秀」:滙豐應用成果顯著

報告首先引述了滙豐銀行的新聞稿。據該新聞稿,滙豐銀行利用IBM的Heron量子處理器,在預測歐洲公司債券市場的客戶詢價中標概率方面,與傳統計算資源相比,實現了高達34%的性能提升

滙豐銀行指出,這一結果展示了量子計算機在解決金融服務業動態問題時可能提供的價值。報告認為,這類早期的商業應用對於證明量子計算的價值主張「極其重要」。

IBM:無可爭議的量子霸主

報告明確表示,IBM是量子市場的「明確領導者」。研究表明,IBM擁有當今最大、最廣泛的先進量子計算機生態系統。

  • 系統數量: 自2017年以來,IBM已在全球安裝了超過75套量子系統,這一數字比全球所有其他量子供應商的總和還要多。

  • 系統規模: 其中包括13臺具有100個以上量子比特的「效用規模」(utility-scale)量子計算機。

  • 商業簽約: 自項目啓動以來,IBM已累計獲得價值約10億美元的量子業務簽約額,遙遙領先於同行。

市場狂熱:一日暴漲130億背後的「估值泡沫」

報告對市場的狂熱反應進行了冷靜的量化分析。IBM當天增加的近130億美元市值,背後究竟反映了怎樣的預期?

摩根士丹利通過「反向工程」估算,要支撐這一市值增長,市場可能隱含了以下預期:假設在2029年(IBM預計交付容錯量子計算機的年份),IBM能夠售出約265套量子系統

這一數字是基於每套系統約1330萬美元的售價、10%的淨利潤率、50倍的市盈率以及8%的折現率等多重假設推導出來的。

報告強調,雖然分析中存在多個未知數,但這在方向上揭示了市場對該新聞的解讀——即已經為遙遠且不確定的未來進行了定價。

現實與潛力:商業化之路道阻且長

報告最後為投資者點明瞭量子計算的現狀:「潛力巨大,但同時不確定性也巨大。」

儘管IBM計劃在2029年前提供第一臺容錯量子計算機,這將是商業化的重大轉折點,但目前量子計算的商業應用仍處於早期發展階段。滙豐的案例只是一個「相對狹窄的應用」範例,距離廣泛的商業化落地仍需數年時間。

因此,摩根士丹利總結道,雖然IBM和整個量子產業到2029年可能取得巨大成功,但「很難讓人相信量子計算在今天就應該成為股價的實質性驅動因素」。對於投資者而言,這意味着需要將眼前的炒作與遙遠的商業現實區分開來。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