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4日,中國證監會國際合作司發佈億騰醫藥境外發行上市備案通知書,億騰醫藥擬通過與嘉和生物合併,實現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嘉和生物同時發行不超過18.84億股境外上市普通股。
此消息一出,又引起了業界對於兩家藥企合併上市的關注。
01
億騰醫藥、嘉和生物擬合併上市
早在2024年10月7日,嘉和生物發佈公告稱,公司與億騰醫藥訂立合併協議,嘉和生物將通過合併方式收購億騰醫藥,合併後的新公司名稱預計將改為「億騰嘉和」。
此次合併構成嘉和生物的反向收購,在合併後的新公司中原億騰醫藥股東佔比77.43%,原嘉和生物股東佔比22.57%,億騰醫藥實際控制人將成為合併公司的控股股東。
合併消息公佈後,嘉和生物股價大幅上漲。
不過,進入2025年這項合併又有許多變動——1月24日,嘉和生物及其附屬公司與億騰醫藥就合併協議訂立修訂協議,以延長提交新上市申請截止日期及建議合併交割的最後截止日期。
2025年4月15日,嘉和生物向港交所提交有關嘉和生物和億騰醫藥建議合併的新上市申請,以期實現「研發驅動」與「產品商業化」的雙向賦能;2025年9月1日,嘉和生物發佈2025年度中期業績報告,其中提到嘉和生物和億騰醫藥的合併申請仍在推進中...
值得關注的是,雙方此次交易採用反向併購結構:法律上嘉和生物是收購方,但交易完成後,億騰醫藥股東將通過換股獲得合併公司的控制權。這種安排既保障了嘉和生物上市地位的延續,又實現了億騰醫藥的實際上市目的。
從股權比例看,18.84億股的發行規模很可能使億騰醫藥原有股東成為合併後公司的第一大股東羣。這意味着,儘管使用嘉和生物的上市平臺,但億騰醫藥將掌握公司實際控制權。
02
兩家公司能否成功整合
資源優勢 ?
資料顯示,億騰醫藥由醫藥銷售出身的倪昕於2001年創立,早期以CSO(合同銷售組織)模式為跨國藥企提供代理營銷服務起家,後在「兩票制」「集採」等政策推動下轉型,通過收購整合原研藥資產並佈局創新管線。
其主營業務聚焦抗感染、心血管及呼吸系統三大治療領域,核心商業化產品包括從禮來收購的抗生素穩可信、兒科感染用藥希刻勞,以及從GSK收購的哮喘治療藥物億瑞平,同時擁有唯思沛(心血管風險干預)、景助達(晚期乳腺癌治療)等創新專利藥。
近年來,億騰醫藥的營收表現較為穩健。2020年至2024年,其營業收入分別為17.68億元、20.73億元、20.74億元、23.04億元和25.46億元。淨利潤方面,2020年至2024年分別為0.87億元、1.57億元、3.06億元、3.08億元和3.88億元。
億騰醫藥的直接IPO之路歷經多次嘗試與波折——2020年9月,億騰醫藥首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後於2021年3月、12月兩度遞表,期間雖在2021年6月通過港交所聆訊,但因未啓動招股導致招股書失效,此為三次衝擊港股IPO未果。
2023年6月,公司第四次向港交所遞表,由摩根士丹利獨家保薦,彼時披露 創新藥 產品預計年內開售,但仍未成功上市。多次折戟的核心原因包括:核心產品多為收購所得非自研、早期依賴代理模式的盈利結構難獲 資本市場 對創新屬性的認可,以及較高的債務壓力引發對資產質量的擔憂。
直到2024年起,公司轉向通過反向併購實現上市,與嘉和生物達成合併交易,以「曲線上市」突破直接IPO困局。
嘉和生物成立於2007年,最初由惠生集團出資設立,並邀請了在安進擔任工藝開發部科學總監的周新華擔任CEO。
2013年, 疫苗 巨頭 沃森生物 以2.92億元從惠生集團手中拿下嘉和生物控股權。2018年,高瓴資本從沃森生物和其他股東手上收購了嘉和生物的股權,最終實現了對公司的控股。2020年10月,嘉和生物在聯交所主板上市。
其主營業務聚焦腫瘤及自體免疫領域創新藥物研發,核心技術平臺覆蓋多特異性抗體、雙特異性T細胞接合劑等前沿方向,在研管線包含口服CDK4/6抑制劑來羅西利(GB491)、CD3/CD20雙抗GB261、EGFRxc/Metxc/Met三抗GB263T等,曾達成GB261海外4.43億美元許可交易,僅生物類似藥英夫利昔單抗(GB242)獲批上市。
不過,嘉和生物的商業化能力受到質疑,主要源於其PD-1藥物GB226在2023年成為國內首個被拒批的同類產品。
該藥物用於治療復發/難治性外周T細胞淋巴瘤(PTCL),其上市申請未獲中國國家藥監局批准,原因可能包括:PTCL亞型複雜,全球尚無PD-1產品獲批用於該適應症,監管部門對此持謹慎態度;此外,國內PD-1市場競爭激烈,同質化研究增多,審批趨嚴。
受此影響,嘉和生物的GB221等管線也被迫暫停開發。這反映出嘉和生物在產品開發和市場適應性方面面臨挑戰,商業化進程受阻。
近年來,嘉和生物的營收表現呈現出明顯的波動性。2020年,嘉和生物的總收益為1226.9萬元人民幣。2021年和2023年,公司總收益均為零。2022年,公司總收益為1590萬元人民幣。2024年,嘉和生物的總收益約為2.06億元人民幣,這一增長主要源於與TRC2004, Inc.簽訂的許可及股權協議所帶來的收入。2025年上半年,嘉和生物的總收益約為3224.5萬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22.84%。
9月26日, 嘉和生物-B (股票代碼:06998.HK)股價下跌5.076%,收於3.74港元。市場對此次嘉和生物與億騰醫藥的反向併購結構反應較為複雜,可能是股價下跌的原因之一。
交易完成後,億騰醫藥的股東將通過換股獲得合併公司的控制權,此舉可能引發投資者對嘉和生物未來業務方向和控制權變更的擔憂,進而導致部分投資者選擇拋售股票,造成股價下跌。
此外,嘉和生物自身財務狀況也受到關注,其賬上資金有限,而主力產品推廣和新藥研發需要大量資金投入,這也可能影響投資者信心,對股價產生壓力。
不管怎樣,這筆交易可能開啓 醫藥行業 新一輪整合浪潮。大量生物科技公司面臨資金困境,估值迴歸理性,為產業資本提供了併購機會。
不過,億騰醫藥與嘉和生物合併後的新實體也將面臨立即的考驗:能否成功整合兩家公司的資源優勢,實現從研發到商業化的無縫銜接?答案不僅關乎兩家公司的命運,更將影響整個醫藥行業的整合方向。
在資本市場的寒冬裏,抱團取暖勝過獨自掙扎。億騰醫藥與嘉和生物的合併,或許正預示着醫藥行業從野蠻生長走向理性成熟的新 週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