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安徽網)
轉自:安徽網
2025年9月26日,在首個法定「全國科普月」到來之際,由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會、中國平安聯合主辦的「青少年科技素養提升計劃總結展望會暨科學家見面會」在中國科技會堂舉行。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主任、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會創會會長顧秀蓮,中國工程院院士金湧,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會理事長王衛國,中國平安集團黨委副書記、副總經理黃寶新,雲南省教育廳關工委主任陶晴,以及 20餘家科技型企業及公益組織代表和來自內蒙古、河南、貴州、雲南等7個省的項目受益學校師生代表參會。會議全面總結了青少年科技素養提升計劃實施六年來取得的成果,並啓動2025-2026年度項目。
會上,舉行了 "青少年科技素養提升計劃專家團" 聘任儀式。顧秀蓮為首批「青少年科技素養提升計劃專家團」專家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金湧、中科院自動化所紫東太初大模型中心資深研究員唐明、中國教科院研究員王素、同濟大學教授劉東頒發聘書。未來,專家團將聚焦項目課程研發與活動設計,提供專業指導,為青少年科學素養培育精準定向、專業把關。

青少年科技素養提升計劃2025-2026年度項目啓動。
立足國家戰略,"青少年科技素養提升計劃"惠及超 31 萬名學生
王衛國在會上指出,在顧秀蓮副委員長的高度重視、親切關懷、親自推動下,在院士、專家的專業賦能下,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會攜手平安集團,堅持普惠原則,做實公益平臺,聚焦相對欠發達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將優質科學教育資源輸送到最需要的地方,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教育公益答卷」。面向未來,項目將立足發展新質生產力,強化培育科學核心素養,探索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全學段科學教育公益新模式,實施「四個一」策略,加強與科研機構、科技型企業的協同合作,促進學生擁有更廣闊的眼界、更開闊的思路、更開放的觀念、更專業的特長,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時代洪流中綻放青春力量、成就出彩人生。

王衛國講話。
黃寶新在致辭中指出,一直以來,中國平安始終把「金融報國、回饋社會」的初心刻在骨子裏,堅持將「金融+科技」優勢轉化成服務國家、溫暖社會的「實招」,讓平安的力量成為推動科普事業和科學教育發展的一股暖流。期待更多科技型企業、科研院所加入到項目實施中來,與平安一道搭建開放共享、互利共贏的科學教育公益生態圈,匯聚更多力量為鄉村孩子「加油」。

黃寶新致辭。
金湧院士在致辭中強調,「科技創新的根基在教育,而科普教育正是連接科研與青少年的重要橋樑,是培育科技創新 ‘土壤’、促進城鄉科教資源均衡、提升全民科學素養的關鍵環節。」
陶晴在發言中對項目成效給予高度肯定,她說「六年來,青少年科技素養提升計劃在雲南穩步推進,不僅捐贈科學教育物資到校,還資助雲南省教育系統關工委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技活動,從接受愛心捐贈到組織點對點、面對面、線上線下結合的科技教師培訓,幫助雲南省廣大師生的科技素養得到極大提升。」
據悉,作為"青少年科技素養提升計劃"公益項目的發起單位之一,中國平安從1994年捐建第一所平安希望小學以來,持續建設並維護119所希望小學,並逐步形成了包括:校園硬件維護、課程培訓、獎助學金、支教行動、夏令營的平安教育公益"五大工程"。每年超千名平安員工和外部愛心人士報名參加平安的公益支教行動,線上通過遠程科技課程覆蓋超3000萬人次。
目前,青少年科技素養提升計劃實施6年,取得顯著階段性成效,贏得廣泛讚譽。項目已覆蓋全27 個省區市1058 所鄉村小學,惠及超 31 萬名學生與 2 萬餘名鄉村教師;精心打造「科技燃夢・科技型企業開放日」科技體驗活動,組織3000餘名青少年走進中國移動、比亞迪、愛達郵輪等科技型企業,近距離感受前沿科技魅力;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培訓教育工作者3萬餘人,有效提升了鄉村科學教師的教學能力,打造「帶不走的科教隊伍」;初步構建政府、慈善組織、企業、學校與社會組織間的協同育人機制,架起了科學知識與應用場景之間的橋樑。
匯聚多元力量,"走進科技型企業開放日"全面升級
隨着《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最新修訂內容的實施以及《關於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意見》《中小學人工智能通識教育指南》的深入落實,「深化科學教育方法、推動社會多元參與、搭建優質科教平臺」成為項目深化的新課題。會上,青少年科技素養提升計劃2025-2026 年度項目啓動,將通過打造「一個科普講師團」、落地「一批線下公益科普活動」、製作「一系列真實場景公益科普視頻課」、研發 「一套基於真實場景的科普資源包」四個一行動為青少年科學教育注入新動能,提供「知行合一」的科學教育探索路徑。
總結展望會後,一場充滿互動活力的科學家見面會如期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金湧、中科院自動化所唐明研究員、北京天文館劉茜研究員(天文科普作家)與學生代表面對面交流,現場氛圍熱烈。同學們踊躍提問,從 「如何培養科學思維」 到 「AI 未來會改變哪些生活場景」,再到 「宇宙有多少未解之謎」,問題充滿童真與好奇。金湧院士結合自身科研經歷,用 「實驗室裏的小故事」 講解創新的重要性;唐明研究員拆解 AI 在教育、醫療中的應用實例,展望技術新突破;劉茜研究員則用通俗語言 「揭開宇宙面紗」,帶大家 「讀懂星空」。科學家們的解答不僅傳遞了知識,更點燃了孩子們的科學熱情。參會同學紛紛表示:「這次交流讓我對科學更感興趣了,未來想當一名科學家!」 見面會在和諧熱烈的氛圍中圓滿落幕。
活動當天,還邀請專家學者、教育人士、科技型企業代表等召開青少年科技素養提升計劃項目調研交流會,圍繞「科教融合新常態」探索發展新路徑,通過多方交流匯聚育人合力。阿里巴巴、騰訊、中興、國軒高科等企業分享了在公益科普領域的實踐經驗。京東、聯想、海南商發、北大醫療、伊利、隆基綠能等企業就構建青少年科普多元協同機制展開討論。參會人員認為,科技型企業作為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的主體,掌握前沿科技資源與應用場景,未來可在科普事業和科學教育中發揮更大作用。企業通過開放科研設施、轉化創新技術、開發優質科普課程等方式,既能將尖端科技轉化為青少年可感知、能理解的教育內容,也能為科學素養培育提供持續資源支撐,由此構建多元化、可持續的科普和科學教育支持保障機制,進一步推動跨界融合與資源共享,助力青少年科學教育邁上新臺階。
中國平安表示,本次會議既是對項目階段性工作的全面總結,更是凝聚多方共識、整合優質資源、深化協同合作的關鍵契機。站在新起點,青少年科技素養提升計劃將積極響應國家戰略,從四方面推進工作:一是以科技企業為載體,開發前沿科普內容,搭建實踐平臺,培育科學思維;二是整合多元主體公益力量,從設備、技術、人才等方面為薄弱地區提供支持;三是推動產學研協同,構建學校、科研機構、企業協同育人模式;四是以數字化手段促進教育公平,縮小資源差距,保障普惠共享。
供稿:平安人壽安徽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