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汽本田產業「版圖」將再擴大。9月30日,廣汽集團發佈公告,審議通過了《關於廣汽本田股權投資相關事項的議案》。同意合營企業廣汽本田汽車有限公司(下稱「廣汽本田」),通過廣東聯合產權交易中心以公開受讓的方式收購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東風本田發動機有限公司(下稱「標的企業」 )50%股權。

記者獲悉,標的企業掛牌底價為117,248.54 萬元,收購資金來源為廣汽集團現金增資。在廣汽本田成功取得標的企業50%股權後,廣汽將對廣汽本田實施上述現金增資,同時推動本田使用其持有標的企業的50%股權對廣汽本田進行增資。
完成此次現金出資及股權增資後,廣汽集團與本田在廣汽本田持股比例保持50%:50%不變,標的企業將成為廣汽本田全資子公司。分析認為,此次收購獲得股東方的全力支持,將有助於廣汽本田降本增效,加快智電轉型。
廣汽本田方面表示,通過收購東風本田發動機有限公司股權,將進一步豐富發動機產品矩陣。以此為契機推動廣汽本田在發動機領域的一體化運營,有利於更精準地控制產品成本和質量。
加大投資,跨國車企轉型再提速
不僅本田,去年下半年以來,通用、大衆、豐田、奔馳、寶馬等跨國車企也紛紛做出決定,繼續「紮根」中國。不止是發動機項目,在接手東本發動機之前,廣汽本田投資35億元,在廣州投建新能源專屬工廠。新工廠於2024年12月正式投產,加速戰略轉型,給合資陣營帶來新活力。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今年上半年,隨着「油電共進」策略深入推進,跨國車企及零部件企業在華上演「逆襲」。最近三個月,合資車企市佔率和燃油車銷量連續環比上漲。
當前,跨國車企正在加速由「總部主導,中國跟進」的發展策略,向「中國定義,中國先行」的本土模式轉變。堅持長期主義,做耐心資本,這是合資車企在中國市場破局的關鍵。加大研發投入,深化產業佈局,跨國車企在華合作正在開啓以「研發2.0」和「供應鏈2.0」為核心的新週期。
發動機大有可為,燃油車依然能「打」
進入新能源汽車時代,「以用戶為中心」「科技創新」是跨國車企在華轉型升級的公認解決方案。和自主品牌稍有不同,跨國車企仍堅持「多元+多路徑」的技術路線圖。在動力總成領域,發動機不僅是燃油車的核心,也廣泛應用於油電混動、插混、增程等車型上。發動機可以給新能源汽車上一份保險,正在成為行業的共識,也將是合資車企的「底氣」所在。燃油與電動互補,「雙能齊驅」,能穩固企業基盤。
事實是,中國幅員遼闊,北方冬天寒冷,西部多沙多塵,單一動力總成無法滿足所有用戶需求。燃油和新能源「兩手抓」,雙管齊下。一方面,廣汽本田持續推進全動力矩陣佈局,打造多類型產品矩陣,覆蓋絕大部分用車場景。另一方面,以新能源專屬工廠為根基,廣汽本田將繼續加快電動化產品的開發和升級。
如果收購完成,廣汽本田將完全掌控原來的東風本田發動機。短期內,廣汽本田將實現發動機的完全自主供應,具備更強大的體系能力。立足長遠,不管汽車如何變化,「安全」「可靠」「耐久」的底層邏輯不會變。多位汽車動力總成專家告訴記者,2030年,發動機將再次成為汽車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東本發動機工廠位於廣州黃埔,與廣汽本田黃埔工廠毗鄰。廣汽本田和東本發動機一直是長期的合作配套關係,後者是前者的專屬供應商。1998年7月,廣州轎車項目通過「一個項目,兩家公司,三方合作」的合作模式,開始了整車及發動機事業。其中,「兩家公司」即為廣汽本田與東本發動機。前者負責整車開發、生產和銷售,後者聚焦開發、生產和銷售發動機總成及其零部件。自成立以來,東風本田發動機生產的發動機總成絕大部分供應廣汽本田。
(文章來源:廣州日報新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