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石家莊9月29日電(記者王小璐、劉桃熊)9月的秦皇島,從火車站一路向南前往港口,沿途風清氣朗。作為常年轉運煤炭的傳統幹散貨港口,秦皇島港早已褪去粉塵瀰漫的景象,正以全新面貌展現在眼前。
近日,中國上市公司協會聯合新華財經等媒體開展「我在‘十四五’這五年上市公司在行動」主題宣傳活動,多角度展現千行百業上市公司在「十四五」期間實現的發展成果。記者在調研中瞭解到,作為我國北方首個自開口岸、「北煤南運」重要樞紐港,近年來,秦港股份着力推動綠色港口建設,完成了從傳統能源港口到「五星級」綠色港區、國家4A級旅遊景區的蛻變。
從「污染防治」到「綠色創建」
秦皇島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秦港股份」)衛生環保部高級經理王帥告訴記者,2025年前三個季度,秦皇島港東港區PM2.5指數均值達到了每立方米19微克,同比2024年降低了20.8%,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
在過去,傳統大宗幹散貨港口在貨物裝卸作業中產生的粉塵污染、污水排放等問題,不僅影響港區環境,更制約着企業長遠發展。在全球港口綠色轉型浪潮湧動下,秦港股份主動作為,將綠色港口建設提升至戰略高度,開啓了從「污染防治」到「綠色創建」的系統性變革。

圖:秦皇島港東港區堆東路
資源投入是戰略落地的關鍵。秦港股份副總裁、安全總監毛德偉告訴記者,在綠色港口創建的過程中,近三年來,秦港股份在綠色創建上累計投入超5.8億元。其中2024年單年環保投入達2.49億元,重點投向粉塵治理、污水回用、智慧設備改造等領域。
「做幹散貨的港口,最主要的污染物就是顆粒物粉塵,治理這些顆粒物有效的手段還是以溼式除塵為主。」王帥表示,為從源頭有效治理粉塵,秦港股份首創了「五步抑塵法」。在煤炭來港前先根據煤種檔案預灑水,作業過程中用幹霧抑塵,在翻車機底層再次對含水率較低的煤炭進行補水,並通過噴灑潤溼劑降低煤炭起塵率,最後對翻卸後的空車進行清洗,全流程下來粉塵溢出量降低97%,煤炭灑落量減少了80%。
此外,秦港股份搭建的環保設備智能管控平臺,能夠將煤炭含水率、粉塵濃度、風速風向等數據實時接入,動態調整灑水策略,實現「精準抑塵」。
除塵帶來最直接的變化是空氣質量的改善。據監測,2024年全年,秦皇島港區PM2.5、PM10平均濃度均達到空氣質量二級標準。

圖:秦皇島港口工業旅遊區東港區聽海公園
水資源循環利用則是另一大亮點。秦港股份建成的儲水沉澱池二期項目,將含塵污水全部回收處理,實現港區污水「零排海」。到了夏天,處理後的沉澱池中會栽植荷花、養殖金魚,煤炭堆場中的「荷花池」成為別樣風景。其首創的移動式壓濾系統,就地對沉煤池內煤泥水進行壓濾處理,每小時可處理4立方米煤泥水,壓濾後的清水回用率100%,煤泥則壓成煤餅返還貨主,有效避免了二次污染。
到現在,戰略升級的成效逐步顯現。2024年,秦港股份成功創建全國首家「五星級」綠色港區,秦皇島港煤一期、煤二期及煤一期擴容碼頭通過「四星級」綠色港口現場評審,秦皇島港即將實現東港區專業化幹散貨碼頭綠色港口全覆蓋。
港產城融合塑造發展新格局
綠色轉型不僅改變了港口的面貌,更重塑了秦港股份的企業價值。五年間,秦港股份從推動地區經濟的「發動機」,轉變為展示城市魅力的「形象牆」,實現了經濟價值、環境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
工業旅遊的興起是最直觀的體現。秦港股份以「工業風、港口範、時尚感」為定位,打造「一核兩翼」景觀格局。「一核」為西港開埠地,依託120餘年的文脈資源,秦港股份打造了進境商品展示交易大廳、帆船遊艇碼頭等特色標識,豐富海上游輪、遊艇、帆船等業態。「兩翼」中的東港區,利用既有作業場景、新建港口工業文化展示景點,建成閱海長堤、觀海花園等「四海」工業景觀;西港集裝箱港區則突出智慧港口屬性,建成「離海最近的遊客中心」。

圖:秦皇島港口工業旅遊區西港開埠地鳥瞰圖
過去人們提到秦皇島港,想到的是煤炭和粉塵,而現在卻是碧海藍天和工業美景。2025年2月,秦皇島港口工業旅遊區國家4A級旅遊景區揭牌,為河北省首個港口轉型的國家4A級旅遊景區。在各大點評軟件中,秦皇島港口工業旅遊區已成為當地熱門的打卡地標。據統計,2025年1-8月,景區遊客總量累計超450萬人次,較2024年全年增長50%。
站在「十四五」收官與「十五五」謀劃的交匯點,秦港股份正朝着「世界一流乾散貨港口」目標邁進,未來將進一步拓展氫能應用、推進清艙機器人落地,持續推動綠色智慧港口發展,為大宗幹散貨港口行業提供可複製、可推廣的「秦港方案」。
(文章來源:新華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