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中鐵參建的一大批重點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在全國多地同步開通運營,涵蓋了高速公路、城際鐵路、城市軌道等多個領域,為即將到來的國慶增添喜慶氛圍,也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
大道通衢 跨越山河
桑龍高速、爐慈高速
9月29日,由中鐵交通投資建設運營,中鐵二院勘察設計,中鐵三局、五局、六局、九局、十局、隧道局、廣州局、北京局、上海局、科研院、物貿等單位參建的湖南桑龍高速、爐慈高速公路正式通車運營。
桑龍高速桑植服務區
桑龍高速、爐慈高速是湖南省高速公路網「七縱七橫」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桑龍高速是G5515張家界至南充高速公路的核心組成部分,全長61.527公里,設計雙向四車道,時速110公里,設服務區(桑植、茨巖塘)2處,收費站(陳家河、上河溪、茨巖塘)3處;爐慈高速是G59呼和浩特至北海高速公路的一部分,全長78.901公里,設計雙向四車道,時速110公里,設服務區(老峪、東嶽觀)2處,收費站(太平、維新、龍王洞、東嶽觀)4處,停車區1處。
爐慈高速
桑龍高速、爐慈高速作為兩條穿越武陵山腹地的「鋼鐵巨龍」,結束了湘西北「盤山繞行」的歷史,打通了湘、鄂、渝交通動脈,標誌着湖南省「七縱七橫」高速路網進一步完善,對促進武陵山片區協同發展、服務長江經濟帶建設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爐慈高速長潭河大橋
國道544線九寨溝雙河至縣城段
9月29日,由中鐵一局、三局、四局承建的G544線九寨溝雙河至縣城段公路改建工程(簡稱「雙九路」)正式通車。
項目全長約18.71公里,橋隧比高達73%,全線分段採用一、二級公路標準建設。其中一級公路段長10.7公里,路基寬25.5米;二級公路段長8.01公里,路基寬12米。線路起於九綿高速雙河互通,沿湯珠河、白水江佈線,最終接入G544線川九路起點,構成串聯區域路網的重要通道。作為四川省與阿壩州重點工程,雙九路是九寨溝「四橫四縱三環」交通骨架的關鍵組成部分。該路的建成,將顯著提升區域路網結構與抗災能力,進一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與全域旅遊發展,為川西北地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交通支撐。
吉林省G331國道改擴建工程
9月28日,由中鐵五局參建的吉林省G331國道改擴建工程正式通車運營。該國道吉林段全長1211公里,縱貫吉林省東南部中朝邊境地區。其中,中鐵五局承建的2標段全長259公里,橫跨通化、白山兩個地級市,共涵蓋150處災害整治工點。
該項目建成通車後,將顯著提升幹線公路的通行效率與綜合服務能力,有效改善邊境地區交通條件,為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推動興邊富民行動提供有力的交通支撐。
合周高速公路潁臨段
9月30日,由中鐵五局、七局等單位參建的合肥至周口高速公路潁上至臨泉段正式通車運營。該項目全長119.2公里,採用雙向四車道一級公路標準建設,設計時速120公里。
合周高速潁臨段是阜陽打造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和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的關鍵工程,也是該市加快交通強市建設的標誌性項目。該路段通車對擴大有效投資、穩定區域經濟具有重要作用,並將進一步助力阜陽城市圈建設,推動Ⅰ型大城市發展和皖北地區協調發展。
徐淮阜高速公路阜陽段
9月30日,由中鐵四局參建的徐淮阜高速公路阜陽段正式通車。項目全長約48公里,採用雙向四車道標準,設計時速120公里。線路北起太和縣三塔鎮,銜接G36寧洛高速,南至潁州區三塔集鎮,與阜淮高速、滁新高速實現互聯,串聯太和縣、潁泉區與潁州區。
該段的通車,將進一步優化區域高速公路網絡結構,顯著提升阜陽與徐州、淮北等城市間的交通效率,強化與徐州都市圈、武漢都市圈之間的快速聯繫,對阜陽加快建設長三角區域重點城市和中原城市羣區域中心城市具有重要支撐作用,也為推進皖北振興、促進淮河生態經濟帶發展、融入長三角一體化進程注入了強勁的交通動能。
織就經緯 脈動新城
南寧市軌道交通4號線一期工程後通段
9月26日,由中鐵六院參與設計,中鐵二局、隧道局、電氣化局、上海局、交通等單位參建的南寧市軌道交通4號線一期工程後通段正式開通運營,標誌着4號線一期工程全線貫通。4號線是南寧市第四條建成運營的地鐵線路,全長約24.6公里,設19座地下車站。本次開通的後通段為楞塘村站向東延伸段,包括清平坡站與終點站龍崗站,共3站3區間。該線路的通車使南寧軌道交通運營總里程突破132公里,首次實現邕寧區與中心城區軌道連接,有效緩解地面交通壓力,加強五象新區、邕寧區等重點區域聯動,為優化城市空間結構、提升綜合承載力提供重要支撐。
深圳地鐵6號線支線二期
9月28日,由中鐵武漢電氣化局參建的深圳地鐵6號線支線二期正式開通初期運營,推動深圳城市軌道交通線網邁入「600公里+」時代。深圳地鐵6號線支線二期起自6號線支線一期光明站,終至光明城站,線路全長約4.95公里,設光明城站、虹橋公園站、碧眼站等3座車站。
深圳地鐵6號線支線二期的開通,實現了光明區高鐵和地鐵的高效換乘,大幅縮短了光明科學城與福田中心區之間的通勤時間,讓綠色、便捷軌道交通出行方式惠及更多深圳市民,推進粵港澳大灣區交通互聯互通、經濟協同發展。
徐州地鐵6號線
9月28日,隨着兩列「紫薇藍」全自動列車緩緩駛出,標誌着中鐵六院參與設計,中鐵二局、三局、十局、隧道局等單位參建的徐州地鐵6號線一期通車運營,徐州進入「四線併網運營」新階段。地鐵6號線一期是徐州第一條採用GoA4全自動運行地鐵線路,線路全長22.919公里,共設車站16座,與已通車運營的1、2、3號線換乘站共3座,分別在徐州東站與1號線換乘、在行政中心站與2號線換乘、在玉泉河站與3號線換乘,全部為地下線。
長春地鐵2號線東延線
9月28日,由中鐵四局、華鐵等單位參建的長春市地鐵2號線東延線正式開通運營。該線路西起東方廣場站,東至霧開河大街站,沿東吉林大路敷設,全長約10.6公里,共設6座地下車站,分別為哈爾濱大街站、竇家溝站、英俊大街站、英凱大街站、林溪大街站及霧開河大街站。作為連接城市中心與長春龍嘉國際機場的重要通道,2號線東延線將進一步強化軌道交通與航空樞紐的銜接,有效緩解區域交通壓力。線路以「一站一景」的生態美學塑造城市空間,助力優化城市佈局、激發東部區域發展活力,成為串聯民生出行與城市發展的重要紐帶。
廣州地鐵13號線二期(魚珠-天河公園)
9月29日,由中鐵廣投總承包,中鐵六院設計,中鐵二局、五局、七局、八局、十局、電氣化局、廣州局、北京局等單位承建的廣州地鐵13號線二期工程(魚珠-天河公園)正式開通運營。
該段線路全長8.3公里,共設天河公園、棠下、車陂、天河珠村4座車站,貫穿白雲湖、羅衝圍、北京路文化區、珠江新城、國際金融城及黃埔臨港商務區等重點發展區域,能夠有效連接廣州中心組團與東部發展組團。項目通車後,將顯著提升中心城區交通承載能力,緩解地面交通壓力,強化軌道交通網絡結構,為廣州城市更新與區域協調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軌道交織 聯通未來
廣州東環城際鐵路、琶蓮城際鐵路
9月29日,由中鐵南方牽頭施工管理,中鐵一局、二局、四局、隧道局、北京局、設計、華鐵等單位參建的廣州東環城際鐵路(番禺—白雲機場北)與琶蓮城際鐵路同步開通運營,標誌着粵港澳大灣區軌道交通網絡進一步完善。
廣州東環城際全長57.8公里,設13座車站;琶蓮城際全長18.2公里,設4座車站。兩條線路串聯廣州南站、白雲機場等關鍵樞紐,實現肇慶、佛山、廣州、東莞、惠州、清遠六市快速通達,推動珠三角城際從「線型佈局」邁入「網絡運營」新階段。
建設中,中國中鐵項目團隊攻克複雜地層施工難題,創新採用「超前地質預報+動態參數調整」等技術,並應用國內首創超大直徑鋼套筒接收工藝。全線依託BIM技術、智慧工地系統實現精細化管理,軌道幾何尺寸偏差嚴格控制在0.3毫米以內,有力保障運營平穩舒適。項目同步踐行綠色施工理念,落實「六個100%」環保要求,得到了業主單位的高度認可。
廣惠城際北延段(小金口-惠州北)
9月29日,由中鐵四局、廣州局、設計等單位參建的廣惠城際北延段(小金口—惠州北)正式開通運營,標誌着惠州全面融入「軌道上的大灣區」,灣區城際服務範圍進一步拓展。
廣惠城際北延段線路全長6.36公里,線路從廣惠城際小金口站北端引出,沿惠州大道向北走行,以隧道形式下穿京九鐵路,隨後並行贛深高鐵引入惠州北站。
線路最大亮點在於實現「城際+高鐵」一站式換乘。乘客可在惠州北站無縫換乘廣惠城際與贛深高鐵,實現從惠州中心城區直通廣州、東莞、佛山、肇慶、清遠五市,並直達廣州南站、白雲機場等核心樞紐,徹底打通惠州融入大灣區城市羣的「最後一公里」。
福州地鐵濱海快線
9月29日,由中國中鐵聯合體施工總承包,中鐵南方牽頭施工管理,中鐵二局、四局、六局、七局、八局、上海局等單位參建的福州地鐵濱海快線正式開通運營,標誌着福州主城區與濱海新城、長樂國際機場步入「半小時通勤圈」,為閩東北協同發展注入新動能。
該線路全長約62.4公里,設15座車站,設計時速140公里,是福州「一城雙核」戰略的關鍵通道。中國中鐵承建的1標段涵蓋6站6區間及1處停車場。項目沿線地質複雜,堪稱「地下地質博物館」。建設團隊依託科技攻堅,運用跨孔地震CT成像系統精準探測孤石,結合BIM與無人機技術強化質量控制,自主研發「隧底注漿防噴湧裝置」,構建全流程數字化管控體系,成功攻克過江穿越、臨近既有線施工等多項難題。
作為福州市首條市域快線,濱海快線串聯福州火車站、濱海新城、長樂機場等核心樞紐,實現主城至濱海新城30分鐘、火車站至機場40分鐘通達,顯著提升福州城市能級與區域一體化水平。
中國中鐵參建的交通基礎設施項目集中開通,是其建設實力的集中體現,更是我國基礎設施建設飛速發展的縮影。這些項目共同構成了連接區域、暢通內循環的交通脈絡,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提升民衆出行幸福感提供了堅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