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高通副總裁Chris Patrick:為何我們不再執着於GPU峯值性能?

鳳凰網科技
09/30

作者/於雷

編輯/劉毓坤

在高科技產業的聚光燈下,每一代旗艦芯片的發佈都不僅是技術的迭代,更是企業戰略方向的宣言。高通公司在2025驍龍峯會上,正式推出了備受矚目的第五代驍龍8至尊版移動平臺。會後,高通技術公司高級副總裁兼手機業務總經理Chris Patrick與高通產品市場高級總監馬曉民接受了鳳凰網科技在內的媒體採訪,深入解讀了這款新品背後的設計哲學與市場野心。

相較於以往對性能參數的極致追求,此次高通傳遞出一個異常清晰的信號:在端側AI浪潮席捲而來的關鍵節點,公司正進行一場深刻的戰略聚焦——從單純的峯值性能競賽,轉向以AI為核心、注重持續能效與真實世界用戶體驗的務實路徑。這不僅體現在其第三代自研CPU的精進上,更激進地表現在對GPU「跑分王座」的淡然處之,以及對構建開放視頻生態的勃勃雄心。

AI是核心議題:從「PPT功能」邁向「私人化智能體」

貫穿整場專訪的核心,無疑是「AI」。面對端側AI長期以來「雷聲大、雨點小」,未能成為用戶常態化體驗的質疑 ,高通高管坦言,用戶需求的「水漲船高」是技術發展的驅動力 。當前雲端AI在處理複雜大規模任務上仍有優勢 ,但高通堅信,邊緣側的獨特價值正日益凸顯。

Chris Patrick強調,高通在AI領域擁有超過二十年的研發積累,並始終與學術界緊密聯繫,以確保其AI引擎設計的「面向未來」 。全新的NPU在設計之初就考慮了未來可能出現的模型類型、底層技術和不同的數據格式,具備泛化和可適變性。高通率先在邊緣側運行Stable Diffusion等多模態模型,正是這一戰略的體現。

更重要的是,高通描繪了端側AI的終極形態——個性化智能體(Personalized AI Assistant)。馬曉民指出,消費者更希望AI成為一個「私人化助手」 。這正是端側AI的最大優勢所在。「邊緣側擁有云端不具備的數據,其優勢在於能夠及時獲取身邊的數據 ,」Chris Patrick舉例說,「手機知道我的會議安排和我剛參加過的體育活動,從而提供更具情境感知能力的建議 。」 這種基於手機內部NPU和傳感器中樞,通過收集個人數據進行實時感知、訓練和推理,最終以極低功耗為用戶提供前瞻性提醒的能力,被高通視為「AI智能體真正實現的第一步」。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高通明確了在手機端成功部署AI的五大核心要求:

足夠高的每秒Token處理速度,避免用戶體驗遲滯。

極致的功耗控制,保證手機續航。

充分的安全性與隱私保護,確保個人數據保留在本地。

足夠小的內存開銷,以控制OEM廠商的硬件成本。

結果的準確性,這是用戶持續使用的基礎。

GPU戰略轉向:一場與「跑分文化」的切割

本次專訪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高通對GPU性能的全新論述。在被問及「這是近幾年來驍龍移動平臺的GPU在峯值性能上第一次不及競爭對手」這一尖銳問題時,高通方面並未迴避,反而藉此闡明瞭一次重大的戰略轉向。

Chris Patrick直言:「我們觀察到一個趨勢:傳統的、現有的基準測試,與真實遊戲表現和用戶體驗的相關性正變得越來越低 。」 他強調,高通的重點是優化真實的應用場景,而非GPU基準測試分數。

為了佐證這一觀點,高通着重介紹了獨立高速顯存(HPM)技術。據稱,這項技術雖然可能對傳統的基準測試分數有一定影響,但它能顯著提升GPU在真實遊戲中的數據傳輸吞吐量,帶來更穩定、更流暢的幀率表現,從而讓用戶體驗的收益最大化。

馬曉民對此進行了更詳細的補充,他指出,GPU的峯值性能,例如在十幾瓦的功耗區間,在用戶的真實生活場景中「幾乎用不到」。

絕大多數遊戲場景,甚至部分AI應用,GPU的功耗都集中在4W左右的區間。因此,高通的策略是將這一「甜蜜點」範圍內的能效優化到極致,以求在真實使用中獲得最佳的性能功耗比。

這一系列表態,被外界解讀為高通意圖引領行業擺脫「唯跑分論」的桎梏。儘管承認基準測試作為一種與消費者直觀溝通的方式有其存在的價值 ,但高通更希望推動一個能反映綜合體驗的評價體系。馬曉民提到,高通自去年開始引入的

Speedometer基準測試,就是一個旨在評估瀏覽器及各類採用WebView引擎的應用真實運行速度的嘗試。

CPU的內涵式增長:更聰明的性能,而非更高的頻率

相對於GPU的激進變革,第五代驍龍8至尊版在CPU上的提升則更顯「內秀」。Chris Patrick解釋說,這得益於其自研的第三代Qualcomm Oryon CPU的成熟

這已是高通應用在移動平臺上的第二代自研CPU,團隊從去年的實踐中汲取了大量經驗,進行了包括微架構層面和電源管理方面的深度改進,其核心目標是為移動平臺的獨特性和整個SoC進行優化 。

馬曉民進一步闡述,絕對性能只是CPU優化的一個維度,高通更關心的是性能的持續發揮能力,因此IPC(每時鐘週期指令數)的設計至關重要 。他透露,新芯片的單核IPC曲線相比上一代有明顯改善,這意味着它能夠在持續運行時保持穩定高效的性能輸出 。

此外,新平臺還擁有更多的CPU頻點數量,這使得OEM廠商可以進行更精細化的性能調度優化。針對不同的應用場景,系統能夠以更小的功耗投入,換取更優的性能表現,從而提升實際用戶體驗。在指令集方面,高通也對其SME1的實際性能表現充滿信心,稱有合作伙伴反饋其性能已顯著超越友商的SME2。

系統工程與開放生態:內存、視頻與製程工藝的整體觀

除了三大核心處理器,高通還從系統工程的角度闡述了其設計理念。

在內存方面,面對大模型對內存帶寬和容量的巨大需求,高通的思路是「儘可能減少對外部內存的訪問」。馬曉民解釋說,內存是一個系統工程,包含了DDR和各種片上緩存 。高通的策略是優先利用高效的片上內存,如系統級緩存(SLC)以及新增的GPU獨立高速顯存(HPM),以有效降低功耗和時延 。只有在運行大模型等必須訪問DDR的場景下,纔會調用外部內存,並通過先進的量化技術,在不犧牲精度的情況下,最小化內存開銷

在視頻創作領域,高通正試圖構建一個足以抗衡蘋果ProRes生態的開放聯盟。第五代驍龍8至尊版支持高級專業視頻編解碼器(APV),旨在為創作者提供最高質量的原始素材 。與蘋果的封閉生態不同,Chris Patrick明確表示:「我們的目標是賦能一個更加開放的生態。」 目前,DaVinci Resolve等專業剪輯軟件已確認將支持APV,高通期待一個健康、蓬勃的生態體系能逐步成型,最終服務於廣大創作者。

至於業界高度關注的半導體制程,當被問及對2nm工藝的展望時,Chris Patrick則表現得相當審慎。他強調,儘管第五代驍龍8至尊版採用了臺積電最新的N3P工藝 ,但高通的關注重點始終在於SoC層面的整體優化,包括微架構的調整、IP間的協同、功耗與數據流的管理等 。「製程之外還有大量的創新空間,」他總結道,「今年我們在製程方面是小幅提升,但在微架構方面有了大幅的改進 。」

第五代驍龍8至尊版的發佈,不僅是一款旗艦芯片的問世,更映射出高通在行業十字路口的一次深思熟慮的戰略抉擇。它宣告着,在AI重新定義計算的時代,對「真實世界」的洞察與優化,或許比在跑分榜上多出的幾分,更具長遠的價值。這場「反跑分」的豪賭能否成功,將取決於整個市場生態是否願意隨之起舞。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