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球新建18座晶圓廠,超八成為12英寸晶圓廠

半導體新知道
昨天

全球半導體產業,正迎來新一輪產能擴張潮。

2025年全球半導體行業共有18座晶圓廠新建,其中12英寸晶圓廠佔據15席,8英寸晶圓廠為3座。

對比2024年全球新增42座晶圓廠,整整少了24座,反映出行業的結構性調整。

這18座晶圓廠中,美洲和日本各有4座新廠,中國大陸有3座,歐洲及中東地區3座,中國臺灣2座,韓國和東南亞各1座。預計將在2026年至2027年陸續投產,推動全球月產能達到3360萬片約當8英寸晶圓,同比增長6.6%。在新產能建設呈現明顯的區域集聚特徵。

2025年新開建的15座12英寸晶圓廠,主要服務於7nm及以下先進製程。這一領域的產能,預計在2025年增長至220萬片/月,年增長率高達16%,成為半導體行業增長最快的細分市場。

人工智能與高性能計算需求,是推動先進製程投資的主要動力。晶圓代工廠商的總產能預計2025年將達到1260萬片/月,相比2024年增長10.9%。

臺積電作為行業龍頭,其3nm工藝已量產,2nm也將在2025年底量產。位於新竹的Fab 20廠,正是2nm研發及量產基地,預計2026年底月產能達12萬片。

日本則憑藉其深厚的半導體材料與設備基礎,積極發展本土半導體製造業。臺積電熊本晶圓廠的帶動效應明顯,日本正試圖重獲全球市場話語權。

中國大陸地區由於前幾年已進行大規模晶圓廠建設,2025年新項目數量相對放緩。中國半導體產業在成熟製程領域持續擴張,以滿足汽車、物聯網等關鍵應用的需求。

強勁的生成式AI需求,正在推動存儲市場的重大變化,特別是對高帶寬內存的需求激增。DRAM產能預計2025年同比增長約7%,達到450萬片/月。

成熟製程節點產能同樣保持增長,預計2025年將再增加6%,達到1500萬片/月的里程碑。這一增長主要得益於芯片自給自足戰略,以及汽車和物聯網應用的預期需求。

2025年將是2納米技術的關鍵一年,臺積電、三星英特爾三大晶圓製造商都將進入2納米量產階段。臺積電預計下半年穩步邁入量產,三星則可能更早投入生產。

產能擴張也帶來了設備需求的增長。2025年第一季度,半導體資本支出同比增長27%,其中存儲器相關領域的資本支出同比增長57%。

封測廠和晶圓廠的投資中,有70%至80%用於購買設備,這將為半導體設備及零部件企業帶來新的市場機遇。中國大陸在所有地區中,繼續領先於產能擴張,儘管預計在未來幾個季度增長速度將有所放緩。

全球芯片製造能力正重新分佈。到2025年,中國大陸12英寸晶圓產線數量將佔全球近一半,總產能有望超過290萬片/月。

聲明:以上內容整理自網絡,僅供交流學習之用。如有任何疑問或異議,請留言與我們聯繫。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