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基金白話解讀《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系列之七:降費「紅包」來襲

新浪基金
09/30

專題:北京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系列活動 新時代、新基金、新價值

  作者:新浪倉石基金

  《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明確提出要降低基金投資者成本,而《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銷售費用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稿」)正是將這一要求轉化為具體行動的「細則」。這份「意見稿」通過實打實的降費措施,預計每年能為投資者節省300億元,加上前兩階段改革,三年累計讓利已超500億元,讓普通投資者真切感受到實惠。

  「意見稿」的降費「紅包」覆蓋交易階段和持有階段。

  在交易階段——申購費按基金類型精準下調:股票型基金申購費上限從1.5%降至0.8%,混合型基金從1.5%降至0.5%,債券型基金也從0.8%降至0.3%。以買1萬元基金為例,混合型基金申購費從最多150元降到50元,債券型基金則從80元降到30元,入門成本大幅降低。

  進入持有階段——管理費和銷售服務費的雙重讓利同樣實在。管理費方面,主動權益類基金(股票型、混合型)年費率從1.5%降至1.2%,1萬元投資每年可少交30元;股票ETF等被動產品降幅更明顯,像滬深300ETF管理費從0.5%降至0.15%,持有10萬元一年能省350元。銷售服務費調整還帶引導性: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從0.6%降至0.4%,指數型和債券型基金從0.4%降至0.2%,貨幣基金從0.25%降至0.15%,而且只要持有滿一年,這項費用就全部免收。

  對投資者來說,「意見稿」中的降費帶來的收益看得見摸得着。同樣投1萬元持有一年,混合型基金的申購費+管理費+銷售服務費,從原來的210元降到現在的110元,持有10年累計節省1000元以上。長期投資的成本優勢更明顯,持有時間越久,省下的費用相當於額外增加收益。

  這次「意見稿」中的降費不是簡單的「打折促銷」,而是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一步。通過真金白銀讓利投資者,規範行業生態,引導長期投資理念,基金行業正在從「規模競賽」轉向「價值創造」。對普通投資者來說,未來買基金成本更低、環境更規範,這正是行業以投資者利益為核心,邁向高質量發展的生動體現。

MACD金叉信號形成,這些股漲勢不錯!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