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要點
事件:9 月公司人形機器人整機佈局加速
1)聯手阿里雲:工博會期間,公司與阿里雲正式達成全面合作,整合雙方在機器人研發製造與大模型、雲計算等領域的技術優勢,共同推進具身智能雲端訓練、仿真測試和分佈式部署。協議由公司戰略副總裁蔡亮與阿里雲華北大區副總經理官本巖共同簽署,海爾集團CIO 劉超、公司CEO 劉長文現場見證。
2)進廠實訓:公司人形機器人已在海爾重慶冰箱工廠部署完畢,後續將逐步承擔作業並進階複雜流程。
點評:
1)大腦與小腦協同創新,加速整機產品場景落地。阿里雲具備通義千問AI 大模型、雲計算平臺優勢,結合公司應用場景(海爾工廠)、運動控制(小腦)、數據採集等能力,有助於推動公司人形機器人在工業、家庭場景落地和迭代。
2)公司亦多維佈局全產業鏈生態。①除阿里雲外,工博會期間公司亦與上電科簽署全系列產品CR 認證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機器人標準制定、檢測認證、技術創新等領域深化合作;②同時,公司攜手綠的諧波(減速器)、梅卡曼德(傳感器)、樂聚機器人(整機)等企業共同成立具身智能生態聯盟。
後續看點:
1)繼續關注公司人形機器人整機方面場景突破。根據投資者交流平臺,2025 年底公司有望完成人形機器人四大場景的數據採集和驗證工作,分別是自適應抓取機器人系統、智慧焊接、柔性自動化PCB 板卡質檢、雙臂協同裝配等。
2)未來公司在具身智能整機方面佈局可參考特斯拉、小米、小鵬等。從具身智能底層能力來看,公司擁有運動控制技術積澱、工業機器人制造經驗等,海爾擁有工業及家庭場景、數據採集能力等,結合阿里雲大的模型、雲計算能力,則我們認為公司未來有望打通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大小腦+本體+應用場景+銷售體系」全產業鏈。則從具身智能整機生態完整性角度,公司可參考特斯拉、小米、小鵬等頭部跨界廠商。
3)海爾系管理層主導公司運營,未來公司盈利能力有望持續改善。目前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財務總監等關鍵職位均由海爾系成員擔任。
盈利預測:我們預計2025~2027 年公司歸母淨利潤分別為0.13、0.84、1.90 億元,同比扭虧、增長567%、增長128%,2025~2027 年CAGR 約為290%,PE分別為1033、155、68 倍,維持公司「買入」評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