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和林:備戰「十一」消費高峯,平臺用AI重塑購物邏輯

市場資訊
09/29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中新經緯

  中新經緯9月29日電 題:備戰「十一」消費高峯,平臺用AI重塑購物邏輯

  作者 盤和林 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

  「十一」長假將至,準備出遊或出行的人們紛紛為自己的旅程提前準備裝備,消費需求高漲。這也讓各大購物平臺嗅到了商機。近日,各平臺紛紛發佈自己的AI購物技術進展。美團推出AI生活助手「小美」,用一句話下單提升購物體驗。淘寶也悄悄上線購物神器「AI萬能搜」,只要輸入一句話或關鍵詞,系統就會基於深度思考和聯網搜索的能力,幫用戶做一份詳細的購物攻略。京東則計劃在10月份上線智能搜索推薦功能「愛購」,通過自然語言交互精準理解用戶需求,實現對傳統購物方式顛覆性的效率突破,為用戶提供真正的個性化購物體驗。

  今年「十一」長假消費場景尤其豐富:長途旅遊、城市周邊遊、自駕露營、家庭聚會都帶動了新一輪採購潮。露營帳篷、登山鞋、旅行箱、車載冰箱等商品需求大增,不少消費者甚至在AI工具的輔助下,直接生成「一站式出遊清單」。比如,消費者在某些購物平臺的「AI萬能搜」中輸入「國慶露營,適合三口之家」,系統便能整合出帳篷、睡袋、炊具、戶外燈等全套裝備,附帶品牌推薦與選購要點,大幅節省了自己反覆比價、查資料的時間。對於臨時決定出行的人來說,這類「即時攻略」式的購物方式顯得尤為高效。甚至連返鄉送禮、家庭聚餐的禮品選擇,也能通過AI生成「伴手禮攻略」,避免了用戶糾結和浪費時間。

  筆者認為,這標誌着AI競爭正從技術端嚮應用端落地,電商行業正經歷一場從「人找貨」到「貨找人」,再到「AI為人精準尋貨」的範式革命。

  傳統電商推薦系統的核心邏輯是基於用戶的歷史行為數據,如瀏覽、收藏、購買記錄,進行「猜測」,形成「智能推薦」引導用戶購物。這種方式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存在明顯侷限:它滯後於用戶的即時、動態需求,且容易陷入「信息繭房」,難以發現用戶潛在但未明確表達的興趣以及新的需求。尤其在「十一」這種集中消費節點,很多人平時不會搜索的商品突然成為剛需,傳統推薦邏輯往往難以及時捕捉。

  本輪以「自然語言交互」和「深度思考」為特點的AI購物技術,最大的突破點在於AI直接從用戶那裏得到用戶想要什麼產品的答案,而不是通過用戶行為數據去猜用戶喜歡什麼。相比以前,這種方式更直接,也更精準。這和AI技術的進步也分不開。如AI不再是機械地匹配關鍵詞,而是能理解「國慶」「露營」「新手」「輕量級」等複雜的需求維度,並通過聯網搜索和深度思考,整合出一份包含帳篷、睡袋、炊具等在內的、有品牌對比和選購要點的攻略。

  此外,如今的AI具備更強的邏輯能力,購物需要面對很多細分領域的知識,AI模型通過推理和數據訓練,能夠更好地解決用戶在購物時的疑問,且越是專業度高的行業,AI越能發揮引導客戶選擇達成交易的作用。

  不過,距離實現理想的AI購物體驗,仍面臨一些技術或商業挑戰。例如,AI不夠智能,不能準確理解一些模糊的需求,甚至因此會出現南轅北轍的情況。例如,「幫我找一個有格調、不撞衫、適合通勤的包包」這類需求,涉及主觀審美,AI很可能給出南轅北轍的結果。另外,絕大多數消費者已經習慣了輸入關鍵詞、自行篩選比價的購物模式。讓用戶信任並習慣於向AI描述需求,需要一個漫長的教育和適應過程。例如,在「十一」這種高頻消費場景下,很多消費者還是會「圖快」,傾向於直接搜索和下單。如何在這種節奏下讓用戶嘗試用AI「說出需求」,考驗着平臺的引導能力。

  所以,在提升AI認知水平的同時,也要培養用戶使用AI購物的習慣,而這就需要在AI和消費者之間建立長期可持續的互信。換句話說,數據還不夠,模型理解和推理能力還需提高,和用戶的互信還需要時間來建立。

  面對這些新興的AI購物工具,普通消費者又該如何更好地利用它們?筆者認為,未來,若AI購物足夠好用,可以用AI找一些專業度很高的商品,無論是公司採購專業的服務器配件、實驗室器材,還是個人購買滑雪裝備、專業相機鏡頭,AI可以快速跨越知識門檻,提供專業的參數對比和品牌評測匯總,成為用戶的「外腦」。而像「十一」這樣的長假,AI能幫用戶在短時間內整理出行裝備、伴手禮清單,甚至餐飲預訂、景點推薦,真正成為節日消費的得力助手。但對於購買決策鏈路短、個人偏好極強的普通商品來說,如購買一瓶可樂、一包熟悉的紙巾等,傳統的搜索方式可能依然更高效。

  未來,若AI技術足夠成熟,能深度理解每個人的獨特品位和生活方式,它或許能進化成真正的「個人生活管家」,實現「比你更懂你」的個性化服務。(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宋亞芬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