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節假日影響,今天市場暫停交易,因此我們需聚焦昨天的大盤表現。週二大盤小幅高開後,在橫盤整理一段時間基礎上繼續小幅上漲,下午則以橫盤震盪為主,收盤點位已接近本波上漲的最高收盤點位;當日大盤收紅盤,K 線呈現一根小陽線,成交量小幅萎縮,目前已再次站上 5 天均線。
創業板的走勢與大盤有所分化,週二其略微高開後快速上衝至 3280 點附近,但隨即出現回落,經歷 3 波下跌後回到水線之下;下午主要圍繞週一的收盤點位上下震盪,最終收出一根假陰十字星線,不過目前仍繼續沿着 5 天均線向上運行。
從本週盤面來看,後續仍有上漲空間。本週的熱點延續了上週三提及的半導體、芯片等科技行業,週二漲幅居前的板塊包括能源金屬、存儲芯片和鋰礦概念,跌幅居前的則是輪轂電機、公用事業和銀行板塊;此外,軍工、工程機械板塊在週二也出現異動。金融三駕馬車的下跌是否會影響節後盤面走勢,值得大家密切關注。
上週三我們探討了氦氣相關話題,本週將重點分析汽車整車行業。目前我國汽車銷售市場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年銷量超 3000 萬輛,佔據全球汽車市場的四分之一;同時,隨着城市化進程推進與中產階級崛起,我國汽車消費需求持續增長,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分會祕書長崔東樹預測,「十五五」 期間汽車行業總體年銷量將達到 4000 萬輛。
現階段,中國汽車產業呈現集羣式發展特徵,國內已形成東北、長三角、中部、京津冀、珠三角和西南六大產業集羣。這種集羣模式實現了地理上的集中,不僅為企業間分工協作提供便利、降低運輸成本、提高運營效率,更推動了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作為朝陽產業,汽車行業的發展直接帶動了公路、租賃、電氣等相關產業進步,對國民經濟增長起到重要支撐作用,因此長期以來持續獲得政策支持。
當前,我國汽車行業產業結構調整不斷深入,政府出臺一系列政策鼓勵企業加大技術創新,推進產業轉型升級與結構優化,推動行業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尤其是 AI 技術的融入,讓汽車產業邁入智能時代:9 月 24 日,商務部等 8 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大力發展數字消費共創數字時代美好生活的指導意見》,提出開展智能網聯汽車准入和上路通行試點;9 月 30 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官網披露,已會同財政部向地方下達今年第四批 690 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資金,至此全年 3000 億元中央資金已全部下達,而汽車正是以舊換新的重要抓手。
值得注意的是,新一輪以舊換新政策力度顯著升級,報廢舊車後購買新能源乘用車可獲 2 萬元補貼,購買 2.0 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車可獲 1.5 萬元補貼,且資金需在 2024 年底前使用完畢,政策撬動效應將集中釋放。眼下行業正進入 「金九銀十」 傳統旺季,疊加國補資金全面落地及地方性購車補貼密集跟進(部分地區補貼實行先到先得),消費者購車熱情有望進一步釋放。
從乘聯會後續發佈的完整數據來看,9 月全國狹義乘用車零售 210.9 萬輛,同比增長 4.5%,環比增長 10.6%,其中新能源乘用車零售 112.3 萬輛,同比大增 50.9%,滲透率達到 53.3%,連續三個月突破 50%。自主品牌表現尤為亮眼,9 月零售 134 萬輛,同比增長 25%,市場份額升至 63.5%,而比亞迪以 38.7 萬輛的銷量蟬聯廠商榜首。這一數據印證了市場需求的回升態勢,也為汽車行業後續發展注入信心。
作者:王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