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產品的核心是效果和信任,無論技術故事講得多好,最終還是要通過提升學員通過率和良好的用戶口碑來獲得市場認可。
文 | 嘯 天
在341.6萬考生湧入2025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人數再創新高的背景下,作為職業教育賽道龍頭的粉筆公司(下稱「粉筆」),卻交出了一份營收淨利雙降的成績單。
9月29日晚間,粉筆發佈2025年中期業績報告,數據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收14.92億元,同比下滑8.5%;淨利潤2.27億元,同比減少18.34%。
對於這份營收淨利雙降的財報,粉筆將其歸因於行業競爭加劇。面對困局,粉筆正將未來的增長希望,寄託於AI。財報中,公司特意強調了其AI刷題系統班已初步取得2000萬元收款的成績,並計劃將大部分未動用的IPO募集資金投向AI領域。然而,「AI新故事」目前對總收入的貢獻尚不足2%,且公司整體的研發與營銷投入都在同步收縮。
在行業競爭白熱化的當下,粉筆的AI轉型,究竟是高瞻遠矚的戰略破局,還是在主業承壓下的無奈?
業績全面下滑
2025年上半年,粉筆交出了一份營收、淨利潤、成本、人員規模,各項關鍵指標均出現下滑的財報。
數據顯示,粉筆上半年實現營收14.92億元,同比減少了8.5%。這一下滑並非由單一業務拖累,而是其兩大主營業務的同時下滑所致。
作為公司收入基本盤的培訓服務業務,上半年實現收入12.95億元,同比減少6.1%。圖書銷售及其他業務的下滑更為嚴重,錄得收入1.97億元,同比大幅減少21.7%。兩大引擎同時熄火,直接導致公司整體業績承壓。
收入端承壓同時,粉筆還嚴控成本。上半年,公司收入成本為6.86億元,同比減少8.2%,與營收降幅基本持平。這使得公司整體毛利率得以維持在54%的水平,與去年同期的54.2%相比微降0.2個百分點。
費用端的削減則更為明顯。報告期內,公司銷售及營銷開支為3.16億元,同比減少4.4%;行政開支為2.53億元,同比減少7.7%。
粉筆公司成本與費用的控制,是以犧牲業務規模和人力資源為代價的。財報顯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粉筆員工總數從去年同期的7177名減少至7053名。其中,作為教學質量核心保障的全職講師團隊,人數從3249名減少至3007名,淨減少了242人。
此外,兩大核心業務的毛利率也出現了下滑。培訓服務業務的毛利率從去年同期的58.9%降至58.2%;圖書銷售業務的毛利率則從20.6%下降至19.8%。很顯然,即便在成本收縮的情況下,公司核心業務的盈利能力仍在減弱。
從現金流狀況來看,截至2025年6月30日,粉筆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9.736億元,較去年同期的9.46億元略有增加。但值得注意的是,其經營活動所得的現金淨額出現了減少。
財報中唯一的積極信號來自於合約負債。該科目主要反映公司預收的學員學費,被視為未來收入的「蓄水池」。報告期末,粉筆的合約負債達到2.278億元,相較於去年同期的1.404億元,增幅高達62%。這表明,儘管當期收入下滑,但市場對粉筆課程的預訂需求仍在增長。
同時,公司退款負債從去年同期的1.735億元降至1.282億元。退款負債主要與「不過即退款」的協議班課程相關。該項負債的減少,可能意味着公司正在優化產品結構,減少高退款風險的協議班佔比,從而改善盈利質量。
AI新故事難講
在傳統業務增長乏力的背景下,粉筆將AI視為破局的關鍵,並已開始全力講述其AI轉型的新故事。
財報顯示,粉筆於2025年推出的AI刷題系統班,已成為其AI戰略落地的首個商業化產品。截至2025年6月30日,該課程已銷售約5萬人次,確認收入(收款)約2000萬元。公司在財報中將此定義為「頗具潛力的新增長點」。
然而,這筆2000萬元的收入僅佔上半年14.92億元總營收的1.3%,在大盤裏仍顯得微不足道。作為對比,公司傳統、以線下為主的小班培訓課程,同期貢獻的收入高達10.33億元。AI業務的「星星之火」,距離真正燎原、成為第二增長曲線,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一個更令市場關注的悖論,在投入端。一方面,粉筆展現出「All in AI」的決心。公司近期宣佈,將對全部未動用的IPO募集資金淨額約6080萬港元進行重新分配,其中超過80%(約4864萬港元)將投向AI相關領域,用於AI垂直模型研發、技術人才引進和基礎設施建設。
但另一方面,公司在財報中實際體現的研發和營銷投入卻在減少。2025年上半年,粉筆研發開支為1.61億元,同比減少了1.8%;銷售及營銷開支為3.16億元,同比減少了4.4%。
在行業競爭加劇、自身業績下滑的背景下,培育一個新的增長點,通常需要更大規模的先期投入,尤其是在技術研發和市場推廣兩個方面。然而,粉筆在宣佈大力投入AI的同時,卻削減了整體的研發和營銷預算。這種戰略與執行之間的矛盾,讓外界對其AI轉型的決心不免產生疑問。
在講述AI新故事同時,粉筆也面臨着用戶端的信任挑戰。在黑貓投訴平臺上,與「粉筆」相關的投訴量已接近3000條,大量投訴集中在「退費難」問題上。
這些投訴多與粉筆此前主打的「協議班」有關。該模式承諾學員若考試未通過則可退還部分或全部學費,以此吸引用戶。然而,大量用戶反映在申請退款時遭遇流程繁瑣、拖延退款、甚至拒絕退款等問題。
儘管財報顯示公司的退款負債正在下降,但高企的投訴量表明,其在用戶服務和履約方面仍存在問題。這對於推廣一個新的、以技術為核心的AI課程產品而言,並不是好事。教育產品的核心是效果和信任,無論技術故事講得多好,最終還是要通過提升學員通過率和良好的用戶口碑來獲得市場認可。
對於粉筆而言,其AI產品至少需要經過一個完整的考試周期,用真實的用戶數據來證明其價值。在此之前,這場關於AI的佈局和押注,結果仍充滿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