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能進入2025年中國企業500強前十,主要得益於其「新型實體企業」戰略轉型、全鏈路供應鏈優勢和數實融合的商業模式創新。京東營收規模與自營模式的爆發力,在衆多民營企業中首屈一指,成為為數不多的營收過萬億元的民營企業之一。2024年京東營收達1.159萬億元,首次躋身中國企業500強第11位,2025年再進一步首次擠進前十。體現了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的競爭力。
京東其自營零售模式顯著放大了規模效應,京東供應鏈基建與效率革命成為關鍵點。京東物流是京東的「生命線」,其智能物流網絡已經覆蓋全國,目前京東物流運營超1000座倉庫,亞洲一號智能倉羣處理70%自營訂單,單件配送成本降至行業平均的60%,外部客戶收入佔比突破40%。這種「基建即服務」模式將成本中心轉化為利潤引擎。
在農產品領域,「奔富計劃」通過冷鏈直採將損耗率從30%降至5%;工業品領域鏈接超20萬家製造企業,MRO採購效率提升300%。全鏈路效率優勢使其區別於純平臺模式。
讓京東即時零售與健康醫療成為增長第二曲線,也逐漸形成即時零售的壁壘,京東到家GMV突破3000億元,「小時購」覆蓋95%城市,依託達達網絡實現45分鐘履約,貢獻整體營收的15%,成為對抗美團的核心業務。
京東醫療健康已經形成閉環,京東健康年活躍用戶1.8億,互聯網醫院日均問診30萬次,藥械供應鏈覆蓋80%頭部廠商,形成「問診-購藥-配送」的完整生態。擁有龐大的用戶羣體,京東以社會責任賦能,強化了品牌公信力。京東通過「防災減災應急供應鏈」等實踐,將商業能力轉化為社會價值,獲評2025年「防災減災社會責任擔當單位」。
京東的突圍印證了「數實融合」模式在數字經濟時代的競爭力,其成功本質是零售本質+技術基建+社會責任的三重疊加,不出意外的話未來多年京東將會持續出現在排行榜前列,成為民營企業的發展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