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個詞來形容如今的萬辰集團,只能說是——「炸裂」。
行情上,從去年7月的最低點至今,萬辰集團股價已經上漲超10倍。
業績上,今年上半年,萬辰集團營收225.83億元,同比增長106.89%,淨利潤4.72億元,同比狂飆50358.80%,今年上半年淨利潤增長率在滬深A股中排名第一。
近日,萬辰集團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計劃在港交所主板掛牌。
在持續的利好刺激之下,萬辰集團能否持續資本狂歡呢?
01
成立於2011年的萬辰集團,原本主業為食用菌業務。
2021年在A股上市之時,這一年萬辰集團的主營業務食用菌種植,營收僅4.26億元,而這也是萬辰集團的總營收。
但此時,食用菌業務營收已經連續連年下滑。
次年,萬辰集團就創立了量販零食品牌「陸小饞」,進入量販零食賽道。
2023年,萬辰集團幾乎是閃電般通過合資和收購接連拿下來優品、好想來、吖滴吖滴、老婆大人,並將來優品和吖滴吖滴逐步更名為「好想來」,僅在浙江保留「老婆大人」作為獨立品牌運營。
「好想來」也就成為了全國規模最大的量販零食店之一。
在資本的狂歡和激烈的競爭之下,萬辰集團開店速度迅猛,僅2024年,萬辰集團就新開了近一萬家門店。
門店的迅速擴張背後,公司業績也突飛猛進。
2024年,公司營收同比增長247.86%至323.29億元,淨利潤也同比增長453.95%至2.94億元,直接扭虧為盈。
其中,量販零食業務實現收入317.90億元,同比增長262.94%,在萬辰集團總營收佔比達到98.33%,成為公司絕對的主營業務。
這種漲勢也一直延續到了今年上半年。
然而,公司的隱憂已經開始顯現。
今年上半年,萬辰集團新開店僅1467家,擴張速度明顯放緩,上半年閉店數量也達到259家,超過2024年全年關閉總數。
萬辰集團曾在招股書中表示,公司主要採用加盟模式擴張實現門店網絡的增長,公司的經營業績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門店的表現,以及維持現有加盟商並吸引新加盟商的能力。
而在萬辰集團的1.5萬家門店中,加盟店佔比超過99%,而自營門店數量僅90家。
無限擴張的門店,必定導致門店密度大幅上升,單店收益下降,集團和加盟商之間的利益產生衝突。
近年來,好想來多次被消費者舉報食品安全問題,加盟商則控訴集團稱利潤微薄。
輕資產模式下,公司的品控與供應鏈管理正在出現問題,而這,或許也是萬辰集團門店擴張放緩的原因之一。
逐漸放緩的開店數據背後,是擴店模式帶來的隱患。
萬辰集團在進入量販零食行業之前,現金流並不充沛,因此前期用於整合收購、門店建設及供應鏈的資金,幾乎全部來自於外部舉債。
2022年以來,萬辰通過債券和中期票據進行了多輪孖展。
在收購擴張、瘋狂開店的同時,2024年,萬辰集團的資產負債率也已經飆升至79.9%,對比之下,休閒零食行業的健康水平基本在40%~60%。
到了今年,情況更加嚴峻。
截止2025年6月,萬辰集團的負債總額為51.44億元,同比增長39.69%。
儘管資產負債率下降至68.95%,但8月,萬辰集團再次斥資13.79億元購買南京萬優商業管理有限公司49%的股權。
而在交易完成後,萬辰集團的資產負債率將進一步上升至90.97%。
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的背景下,這種高槓杆運營模式可能使公司面臨較大的償債壓力和經營風險。
在高負債率的基礎之上,萬辰集團門店增長放緩或許也會帶來一定的連鎖反應。
目前,萬辰集團的擴張很大程度依賴於門店銷售回款,通過門店銷售回款補充現金流,進而支持進一步擴張。
這樣的高槓杆模式,在行業粗放增長期固然能創造增長奇蹟,但一旦市場環境發生變化,萬辰集團的現金流也會很快受到限制。
然而,此時的量販零食行業早已經從藍海迅速轉為紅海,市場飽和跡象愈發明顯。
萬辰集團的擴張神話,還能否繼續?
02
萬辰集團過去的瘋狂擴張,建立在量販零食賽道的迅猛增長之上。
萬辰集團招股書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4年,按GMV計算,中國量販零食飲料零售市場規模由73億元增長至1297億元,年複合增長率超過70%。
然而,量販零食行業跑馬圈地的模式已然迅速走到盡頭。
伴隨着量販零食的興起,各大手握着更為優質的渠道和供應鏈的零售、電商巨頭紛紛佈局硬折扣超市。
目前,盒馬、美團、京東,包括傳統商超物美、中百等巨頭,都推出了自己旗下的硬折扣超市,而這,無疑會擠壓量販零食的生長空間。
財信證券研報顯示,根據測算,全國量販零食門店數量天花板未來或將超過7萬家。
而根據公開數據,截至今年上半年,萬辰集團門店數量突破1.5萬家。今年9月,鳴鳴很忙的門店數量已突破2萬家。
2024年底的數據顯示,鳴鳴很忙共有14394家門店,也就是說,在過去的8個月內,鳴鳴很忙門店淨增長近6000家。
因此,對於萬辰集團來說,擴張的空間正在一步步壓縮,天花板也日益靠近。
而從行業競爭來看,去年,鳴鳴很忙營收393.44億元,淨利潤達8.29億元,兩項指標均優於萬辰集團。
在整體經營效率上,萬辰集團經調整的淨利潤率為2.5%,略高於鳴鳴很忙的2.3%。
但不難發現,不論是鳴鳴很忙還是萬辰集團,利潤率均低於休閒零食行業的普遍水平,屬於典型的「高營收、低盈利」模式。
這種商業模式的根源在於量販零食賽道低價競爭的特有屬性。
一般來說,量販零食用來吸引客流的大品牌毛利僅在5%左右,35%毛利的肩腰部品牌為盈利主力,剩下的自有品牌毛利也僅在30%至35%,整體毛利率並不算高。
外賣大戰開啓之後,萬辰集團為了更多地吸引消費者,甚至還在線上推出0.01元專區,而這無疑進一步壓縮了公司的盈利空間。
與此同時,萬辰集團和鳴鳴很忙都是靠從品牌方直接採購商品、壓縮中間交易鏈條的方式來壓低整體售價,也就導致他們的銷售成本居高不下,疊加上較低的整體毛利率,盈利能力也較為低下。
也是因此,如今,萬辰和鳴鳴很忙都在大力發展自有品牌,並推出新的店型。
去年底開始,萬辰集團陸續推出省錢超市、全食優選等新店型,「好想來」品牌旗下也已經推出「好想來超值」和「好想來甄選」兩個自有品牌。
今年2月,鳴鳴很忙也宣佈推出3.0省錢超市店型,也將自有品牌劃分為紅標、金標系列及未來推出的子品牌。
華泰證券研究報告已經指出,零食量販已經跨越「跑馬圈地、兼併融合」的快速拓店階段,進入提質的3.0時代。
相比依靠低價和快速擴張迅速佔領市場,現如今的量販零食賽道,亟待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建立可持續的盈利模式和品牌護城河。
而對於萬辰集團來說,還面臨着公司治理上的問題。
今年3月,萬辰集團發佈公告,董事長王健坤因涉嫌職務違法被國家某監察委員會留置並立案調查。
儘管公司強調所涉事項與公司無關且生產經營正常,但公司股價仍舊大跌。
5月留置措施解除後,王健坤恢復履職,但在兩個月後的7月25日,王健坤便辭去董事長及所有職務,徹底退出管理層。
隨後,王健坤的姐姐王麗卿接過了董事長的接力棒,王健坤的兒子王澤寧則接替王麗卿,擔任集團總經理。
不難發現,如今的萬辰集團仍舊屬於家族式企業,如今更是處於「姑侄」共治模式。
在面臨嚴峻挑戰的同時,公司管理層的臨時調整,以及家族管理層的模式,或許將給萬辰集團的未來增加更多不確定性。
03
結語
不誇張地說,萬辰集團此前的十倍暴漲,和鳴鳴很忙還未上市,萬辰集團成為量販零食這一新興行業裏的唯一標的不無關係。
資本除了看好萬辰集團,更多地是看好量販零食市場的潛力。
在萬辰集團遞交港股IPO申請之前,鳴鳴很忙,也已經於今年4月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而鳴鳴很忙在規模和營收上均佔有一定優勢。
從萬辰集團本身來看,港股市場今年對消費賽道熱情持續走高,蜜雪冰城成為港股凍資王,上市後股價也一路走高,萬辰集團同樣以規模和低價著稱,這也為萬辰集團的港股IPO增添了一些想象空間。
如若能搶先登陸港交所,萬辰集團或許能借助資本槓桿實現進一步擴張。
不僅如此,此前激進的擴張策略已將萬辰集團的資產負債率推至90%以上,遠超行業安全線,如若能成功上市,或許也能緩解資金鍊上一定的緊張局面。
但真正決定萬辰集團未來股價走勢的,還是,公司如何解決內部問題以及如何面對外部挑戰,這將是決定萬辰集團能否成為行業領導者,並持續維持領導地位。(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