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下旬,京東工業終於拿到了境外上市備案通知書。
這距離它第一次向港交所遞表已經過去兩年多。
對京東工業的上市之路來說,總算邁過了一道關鍵的坎。
01
MRO採購服務一哥
京東工業是京東集團旗下專注於工業供應鏈技術與服務的子公司。
其起步於2017年7月,當時是作為京東集團的獨立業務單位運營工業供應鏈技術與服務業務。
2018年10月,京東工業升級為一級品類,獲得了京東首頁入口,戰略地位提升。
2019年,京東集團啓動一系列重組,為京東工業獨立運營與上市做準備。
2020年,京東工業成功引入外部第三方投資者,同時完成了對蘇州工品彙的全資收購,顯著增強了其供應鏈整合能力。
2023年,其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同年,首次實現了年度扭虧為盈。
經過多年發展,京東工業已躍居國內維護(Maintenance)、維修(Repair)、運營(Operations)採購即MRO採購服務市場首位,市場份額約為第2名的3倍,行業地位突出。
2025年9月,幾經曲折後終於獲得境外發行上市備案通知書,上市進程的關鍵障礙得以掃除。
02
輕資產數智化運營
不同於大傢伙熟悉的京東自營模式,京東工業採用的是輕資產運營。
它的商業模式有點兒類似於代購,但實質又遠超傳統代購的範疇。
在這一看似有點類似代購的過程中,它通過商品、採購、履約、運營全流程數字化,構建了端到端的供應鏈解決方案,從而滿足了工業採購的專業性和複雜性。
更具體來說,京東工業以「太璞」數智化解決方案為核心,在供給側建立了覆蓋全鏈路的數字基礎設施。
在客戶側,則針對不同客戶羣體,設計了差異化的服務路徑。
針對重點企業客戶,其提供商城採購、SRM採購及招標採購等定製化解決方案。
針對中小企業客戶,通過線上平臺提供便捷的平臺化採購服務。
其中,商城採購解決方案,是通過專屬API接口或雲端部署,提供全流程的數字化採購支持,並與企業現有采購管理系統連接,形成定製化的採購閉環,具有高度定製化和系統級對接的特點,適用於大型企業的複雜採購需求;
SRM採購解決方案即供應商關係管理採購解決方案,側重於優化企業與核心供應商之間的協作流程,通過技術手段實現採購需求的自動推送、訂單跟蹤、庫存協同、對賬結算自動化等功能,服務於長期、高頻的標準化採購場景;
招標採購解決方案,為滿足重大采購項目對合規性和競爭性的要求而設計,服務於大金額或政策要求公開招標的採購場景。
03
盈利闊步向前
收入結構方面,目前京東工業還是靠賣貨撐起大盤。
2025年上半年,其102.50億元收入裏,商品銷售收入達95.82億元,佔比達93.48%,而包括交易平臺服務、廣告服務以及技術及其他服務的服務收入為6.68億元,佔比僅為6.52%。
客戶方面,重點企業客戶貢獻了整體收入的50%至60%,並且這一權重還有往上走的趨勢。
這些重點企業客戶裏,覆蓋了約60%中國《財富》500強企業,以及超過40%在華全球《財富》500強企業,由此可見其採購服務的受認可程度。
在此之外,其中小企業客戶收入貢獻約佔3成,剩餘則來自其他類型客戶。
營收利潤表現上,2023年、2024年、2025年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速分別為22.65%、17.66%、18.91%,近年收入增速還不錯。
隨着銷售規模擴大,規模效應快速釋放,2023年其歸屬母公司股東淨利潤同比扭虧為盈至0.05億元,首次實現年度盈利。
扭虧之後,其利潤增長很快,2025年上半年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了54.96%,達到4.51億元。
04
大有可為
國內工業供應鏈技術與服務市場目前仍高度分散,但競爭很激烈。
除了京東工業之外,震坤行、西域智慧供應鏈、阿里巴巴等頭部玩家都有較強的競爭力。
但不得不說,背靠京東集團的京東工業確實有自己的優勢。
憑藉京東集團用一二十年沉澱下來的龐大供應商網絡,以及強大的倉儲與物流體系、豐富的供應鏈技術與生態協同,京東工業在數智化運營與供應管理上都具備出色的能力。
也正是這種能力,使得京東工業的未來,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