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批國補資金下達助力家電雙11

家電圈
10/01

連日來,衆多家電企業和商家期待數月的「家電國補政策恢復常態化」夢想,能否在今年雙11大促期間實現?近日,隨着國家第四批690億國補資金的下達,再度燃燒了整個家電產業從業者的激情與夢想。

華辛撰寫

雙11大促期間,全國範圍內的家電國補政策,能否恢復正常的領券狀態,從而激活已經停滯數月的消費熱情和信心,最終助力雙11家電大促的市場和消費雙雙引爆?

就在9月底的最後一天,國家相關部委給出了新的希望和期待。來自發改委官方消息顯示:近日(應該是指9月下旬),發改委會同財政部兩部門,向地方下達了今年第四批69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資金。至此,今年全年3000億元中央資金已全部下達。

同時,發改委還公開表態:第一,將進一步組織地方,合理把握工作節奏,完善資金使用計劃,均衡有序支出補貼資金;第二,加強產品質量和價格監管,打擊騙補套補等違法違規行為;第三,平穩有序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推動補貼資金用到實處、見到實效。

透過上述官方表態,家電圈認為,有兩個信息值得家電廠商關注:一是,國補政策還會繼續實施,一直到今年底官方約定的時間為準,中間是不會提前結束的;二是,各地國補政策的實施和使用,還是要把握節奏和計劃性,平衡有序地讓資金一直使用到今年底,不能快也不能慢。

那麼,這也就意味着,目前全國多地已經實施的家電補貼政策調整動作:採取「月度搖號」,以及階段性「限時限量」搶券等局面並不會取消,而是會得以延續實施。雙11期間,各地可能會適當增加「發券、搖號」的數量、頻率,激活消費的熱度,但是想要恢復到之前消費者不限量領券的局面,概率比較小。相信很多家電廠商都知道其中的原因。

同時,隨着第四批國補資金的下達,最直觀的結果,應該是會讓多地已經暫停的政策實施,出現恢復領券、搖號等操作。事實上,接下來的家電國補政策發券方式,將會走向兩個樣本:一是階段性的「限時、限量」發券,讓消費者能搶到券;二是先報名後搖號式發券,讓消費者明確政策還在實施,並未停止。出現這種操作,正是國家對於國補資金的管理更加有序和規範。

一方面,上半年家電國補政策實施,不限時公開領券,消耗和透支了大量的用戶需求,導致了國補資金的使用進度,遠超相關部門預期,甚至還引發了一系列騙補套補等違法行為的出現。最近國家相關部門正在指導地方對騙補行為展開集中性的整治、打擊和查處。從這個角度來看,國補政策未來的實施,全國不限量領券的時代應該也會結束,週期性、階段性的搶券和搖號發券或是常態,這樣才能保證資金的有序和平衡使用。

另一方面,當前家電消費市場整體已經進入了一個政策實施後的「疲乏期和調整期」,相關的政策面臨調整,市場的消費也面臨變化,家電廠商的競爭也在謀求破局。特別是面對雙11這種商業大促,想要短時間內快速引爆消費需求的難度不小。繼續靠家電國補政策的單邊助力,作用也肯定有限。相關的家電廠商們也需要從產品、營銷、體驗、服務等多個層面出手,共同推動並激活市場的活力和消費的潛能。

接下來,家電圈還要提醒市場上的所有家電廠商:國補政策的實施,不管是繼續還是階段性調整,都已經不再重要。因為,國家層面對於國補政策的實施進入了一輪精細化管理的階段,階段性發券、搖號發券將是常態化的手段;不可能繼續之前粗放式的野蠻擴張階段;同時,整個家電消費市場的拓展、激活,也不能完全靠政策單邊的支撐,而是需要廠商與政策的共同發力。

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全國共有3.3億人次申領消費品以舊換新補貼,帶動相關商品銷售額超過2萬億元。其中,限額以上單位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同比增長28.4%。

聲明:家電圈所有原創文章,未經授權一律嚴禁轉載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