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X編輯
來源 |雷達Finance
3512字 閱讀時間7分鐘
就在新一輪的「雙11大戰」腳步愈發臨近之際,身為國內頭部直播電商平臺之一的快手卻突遭「當頭一棒」。
9月19日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佈公告,宣佈依法對快手旗下電商子公司成都快購科技有限公司涉嫌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等法律法規的行為立案調查。
值得一提的是,同一日,快手還因未落實信息內容管理主體責任等問題,被網信部門採取約談、責令限期改正、警告、從嚴處理責任人等處置處罰措施。
業績層面,快手的增長態勢當前正面臨考驗。今年上半年,快手實現營收676.54億元,同比增長12.04%;淨利潤達89.01億元,同比增長9.89%。儘管營收與淨利潤雙雙保持正增長,但兩項指標的增速較上年同期均有所放緩。
儘管已是國內直播電商領域的佼佼者,但此次短時間內遭遇市場監管與網信部門的雙重「敲打」,無疑為快手敲響了振聾發聵的警鐘。
這不僅暴露了快手在電商業務合規經營、信息內容生態治理等核心環節仍存在短板與漏洞,更折射出平臺在追求規模擴張與流量增長的過程中,對主體責任的落實力度與監管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
一次立案一次約談,快手一天內被兩次「點名」
9月19日晚,市場監管總局發佈公告稱,近日,市場監管總局根據前期覈查,依法對成都快購科技有限公司涉嫌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等法律法規的行為立案調查。
市場監管總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立案決定,是為了進一步壓實電商平臺主體責任,更好地保護廣大消費者和中小微商家合法權益,推動直播電商行業提升合規水平。
下一步,市場監管總局將嚴格依照《電子商務法》等法律規定公平公正推進案件調查,調查結果將及時向社會公佈。
前述人士還指出,直播電商作為平臺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推動創新、促進消費、擴大就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由於參與交易主體類型多元,法律關係複雜,責任落實不到位,直播電商行業亂象多發,虛假營銷、假冒僞劣等違法違規行為屢禁不止,社會各界對此反映強烈。
市場監管總局堅持問題導向,健全直播電商監管制度,依法嚴厲打擊直播電商領域違法違規行為,組織查辦了一批重大違法案件,曝光了一批典型案例,充分發揮以案促改作用。
隨後,成都快購科技有限公司通過官博迅速做出回應稱,公司將積極配合監管部門調查,並以此為契機,提高合規水平,切實落實好主體責任,履行好社會責任,更好保護消費者和各類經營主體的合法權益。目前公司各項業務運行正常。
天眼查顯示,成都快購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9年,註冊資本達5000萬,由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100%全資控股。
據悉,該公司主要運營電商交易平臺「快手小店」,提供供貨商入駐、服務商入駐、直播基地入駐等服務。
截至目前,快購科技母公司快手科技暫未對此次成都快購科技有限公司被立案調查一事做出回應。
「屋漏偏逢連夜雨」,就在快購科技被通報立案調查的同日,網信部門也發佈了依法查處快手平臺破壞網絡生態案件的公告。
公告顯示,近日,針對快手平臺未落實信息內容管理主體責任,在熱搜排行榜主榜扎堆呈現炒作明星個人動態和瑣事類詞條等不良信息內容,存在泛娛樂化傾向問題,國家網信辦指導北京市網信辦,依據《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等有關規定,對快手平臺採取約談、責令限期改正、警告、從嚴處理責任人等處置處罰措施。
有觀點認為,儘管前述兩起事件相對獨立,但都體現了相關部門對直播電商平臺強化監管、督促企業落實主體責任的一貫態度。不同監管部門依據自身職責對平臺不同業務環節進行監督,旨在推動平臺企業全面合規經營,是行業監管常態化的體現。
上半年GMV近7000億,營收淨利潤增速放緩
近年來,隨着直播電商的興起,多家手握流量入口的社交平臺紛紛涉足這一領域。早在2018年下半年,快手便已開啓直播電商業務。
據星圖數據,2024年,快手電商的GMV排名位列國內前五,排在天貓、拼多多、抖音、京東之後。
儘管規模不及諸多對手,但快手的電商業務發展也頗為迅猛。據快手科技2025年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快手的總電商GMV(商品交易總額)高達6912.04億元,同比增長16.5%。
其中,第二季度,快手的總電商GMV同比增長17.6%至3588.79億元,電商月均買家數達1.34億,同時電商活躍用戶的復購頻次也不斷提高,平臺用戶黏性不斷增強。
今年上半年,快手實現營收676.54億元,同比增長12.04%;淨利潤達89.01億元,同比增長9.89%。儘管兩項指標均實現增長,但增速較上年同期卻均有所放緩。
與淘寶、京東、拼多多等傳統的貨架式電商有所不同,快手等新興選手相對更依賴於直播電商模式,即更偏向將視頻、直播的流量引向電商業務變現。
據中新網廣東報道,在9月15日舉行的快手「破峯雙11」2025商家大會上,快手電商C端產品部兼商業化電商廣告產品部負責人孔慧表示,快手電商Q2 GMV(商品交易總額)同比增長17.6%。
其中,短視頻GMV同比增長超30%,泛貨架GMV貢獻佔比突破32%,「貨找人」與「人找貨」模式實現高效協同。
事實上,「短直聯動」是快手GMV保持增長的關鍵。孔慧指出,短視頻與直播分屬不同流量池,二者聯動可使GMV實現數倍增長。
數據顯示,短直聯動能為直播間帶來超80%的曝光提升,短視頻引流直播間成交GMV年同比增長超60%。
在此次大會上,快手方面還表示,本次雙11期間,快手電商將在蓄水期投入180億流量補貼,全週期流量補貼將達數千億,幫助商家達人提升單場經營能力。
然而,大會落幕僅四日,快手旗下電商子公司便被通報突遭監管立案調查。這盆「冷水」驟然澆下,讓快手電商高歌猛進的發展勢頭有所降溫,促使其不得不緊急審視自身電商業務的不足與漏洞。而市場也正密切關注快手將如何應對此次監管風暴,其後續的整改措施與合規化進程將成為影響自身業務走向的關鍵。
平臺亂象頻現,監管「重拳出擊」
事實上,近年來,直播電商的迅猛發展,的確在一定程度上為經濟增長注入了顯著活力。但與此同時,其交易呈現出跨地域廣、傳播速度快、經營主體責任落實難等突出特點與問題。
雷達財經瞭解到,相關部門此前已經多次明確表態要加強直播電商監管力度。
今年4月,市場監管總局網監司司長朱劍橋表示,今年市場監管部門將採取更強有力的監管舉措,加快出臺《直播電商監督管理辦法》,進一步明確平臺經營者、直播間運營者、直播營銷人員、直播營銷人員服務機構等主體責任;同時,強化直播帶貨商品溯源管理,從嚴從重打擊虛假營銷等違法違規行為。
同月,市場監管總局還集中發佈10起直播電商領域典型案例,涉及虛假宣傳,銷售不符合國家標準的產品,侵犯註冊商標專用權,商品以假充真等情形。
其中,快手平臺頭部帶貨主播辛有志(網名:辛巴)旗下公司——廣州辛選網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名字也赫然在列。
天眼查信息,廣州辛選網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廣東辛選控股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實際控制人為辛有志,其在該公司的最終受益股份比例達94.05%。
根據公告,經查,該公司主播在直播推廣某品牌「酵母調製乳粉(免疫球蛋白型)」、某品牌食品、某品牌「艾草三伏貼」等商品的過程中,在商品賣點卡宣傳內容之外,存在誇大宣傳、虛構商品功能性能等欺騙、誤導消費者的行為,構成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的違法行為。
2025年1月,廣州市白雲區市場監管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八條第一款和第二十條規定,依法對當事人作出罰款175萬元的行政處罰。
而就在不久前,在快手平臺擁有超千萬粉絲的「嘎子」扮演者——謝孟偉,因身着帶有明顯警用標誌的服裝直播帶貨,造成不良社會影響,被依法處以行政拘留7日。
雷達財經注意到,目前謝孟偉在快手平臺擁有超千萬粉絲的賬號已被封禁,而其擁有超420萬粉絲的抖音賬號同樣也被封禁。
據光明日報報道,2024年,市場監管總局牽頭會同中央網信辦等13個部門,聯合開展2024網絡市場監管促發展保安全專項行動,依法打擊直播帶貨中的虛假宣傳、違法廣告、價格欺詐等違法行為,共查處包括直播電商在內的各類涉網案件3.6萬件。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市場監管總局會同國家網信辦研究起草了《直播電商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據瞭解,《徵求意見稿》不僅細化了直播電商平臺經營者的責任和義務,還明確了直播間運營者、直播營銷人員服務機構、直播營銷人員的責任和義務。同時,還強化了監督管理手段,強調了不履行法定義務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
有分析認為,隨着我國直播電商領域的法律體系不斷完善,監管空白逐步被填補,常態化、長效化的監管機制正加速形成。
在此背景下,快手旗下電商子公司此次被立案調查,恰恰標誌着強監管信號已轉化為實質性的執法行動,釋放出監管部門壓實平臺主體責任、規範行業發展的明確決心。此舉不僅推動快手電商自身加速合規化轉型,也為整個行業劃定更清晰的紅線,最終促使消費者權益保護在更具約束力的制度環境下得到落實。
文中觀點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平臺立場
各位讀者朋友,公衆號改了推送規則,如果您還希望第一時間收到我們推送的文章,請記得給北大縱橫公衆號設定星標。
點擊左下方公衆號「北大縱橫」→點擊右上角「...」→點選「設為星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