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藥出海遭「退貨」第一課:諾和諾德 x KBP 13億美元交易變欺詐指控的6條啓示

Jo的隨筆
10/03

Key Takes:

· 交易破裂:高光締約15個月後快速崩塌

·事件脈絡:從交易盛宴到法律深淵

·爭議核心:數據與合同欺詐的羅生門

· 持續發酵:案件後續進展與法律博弈

· 啓示錄:對中國藥企出海BD協議的6條啓示

· 結語:中國資產如何不被「退回」

引言:

一場原本備受矚目的13億美元藥物收購案,在短短一年後演變為一場涉及欺詐指控和8.3億美元(約合60億人民幣)索賠的跨國法律糾紛,不僅揭示了生物醫藥領域 BD(商務拓展)交易的光鮮與風險,也對中國創新藥企的全球合規能力提出了嚴峻考驗。

交易破裂

高光締約15個月後快速崩塌

2023年10月,由中國企業家黃振華創立的新加坡生物技術企業亨利醫藥(KBP Biosciences)宣佈與丹麥製藥巨頭諾和諾德(Novo Nordisk)達成一項總額高達13億美元的交易,收購標的公司的小分子藥物Ocedurenone(KBP-5074),一款第三代非甾體鹽皮質激素受體拮抗劑(MRA),用於治療晚期慢性腎臟病合併未控制高血壓。當時的媒體報道將此譽為 「中國Biotech的高光時刻」 。

然而,僅15個月後,該藥物因III期臨牀試驗未達終點被終止開發,諾和諾德計提8.2億美元減值,並對KBP及其創始人黃振華髮起索賠8.3億美元的法律訴訟,新加坡法院隨後批准了全球資產凍結令。這場圍繞「數據插補」(Statistical Imputation)爭議的糾紛,從BD高光時刻迅速演變為跨國法律戰,成為中國創新藥出海進程中的標誌性事件。

諾和諾德與KBP的糾紛並非孤例。截至2025年中,在2020年已完成的62起中國藥企License-out(海外授權)交易中,已有約40%終止合作。

2025年上半年,中國創新藥BD交易持續火熱,License-out交易共計72筆,交易總金額已達到600億美元。

然而,在火熱交易的背後,潛藏着不容忽視的「退貨」風險。我們如何從諾和諾德 vs. KBP訴訟的案子中吸取經驗?不僅揭示了生物醫藥領域BD(商務拓展)交易的光鮮與風險,也對中國創新藥企的全球合規能力提出了嚴峻考驗。

事件脈絡

從交易盛宴到法律深淵

1. 事件脈絡

· 2023年10月,諾和諾德以「7+1+5」億美元(首付+託管+里程碑)收購Ocedurenone,時任諾和諾德高管稱其具有「同類最佳潛力」。

· 2024年4月,CRO公司Parexel執行的初步分析顯示,III期CLARION-CKD試驗中期收縮壓降幅僅 -2.6mmHg(p=0.056),被獨立數據委員會(IDMC)判定為「無效」。KBP也對這一結果感到震驚,因為該公司早在諾和諾德出現之前,已於2021年6月啓動了3期試驗。雙方都對結果感到意外,於是諾和諾德和KBP要求CRO公司Parexel聘請另一位獨立統計學家複覈無效性分析。Parexel在兩天後的會議上告訴兩家制藥公司,該統計學家迅速確認了研究結果。

· 2024年5月:諾和諾德隨即宣佈終止開發。

· 2024年9月,一封電子郵件中,Parexel向諾和諾德發送了數據庫鎖定後的頂線分析報告。在這份報告中,統計方法調整後,Ocedurenone的治療效果出人意料地增加至 -4.3 mmHg,僅略高於 -5 mmHg 的無效性閾值,並且P值為0.002,達到了統計學顯著性標準。KBP據此主張「藥物仍有價值」。

2. 法律戰升級與資產凍結

· 乍一看,Ocedurenone似乎只是又一個不幸的藥物研發故事:前景廣闊的2期結果未能在3期取得成功。但這個故事即將急轉直下,陷入一個充滿惡意揣測和指控的更加黑暗的章節。

· 2025年2月,諾和諾德以「欺詐性隱瞞數據」為由,獲新加坡法院全球資產凍結令,並索賠8.3億美元。

· KBP反擊稱諾和諾德「未盡商業合理努力」,並於2025年3月在美國提起仲裁。目前仲裁定於2026年3月開庭,結果將決定凍結令是否維持。

爭議核心

數據與合同欺詐的羅生門

1. 數據差異:統計插補如何扭轉結局?

首先須說明一點,事件發展至此,沒有爭議的一點是,即使採用了更準確的分析和具有統計學顯著性的結果,關於CLARION-CKD試驗無效的結論仍然沒有改變,因為 -4.3 mmHg 的收縮壓降幅未能達到KBP自己設定的 -5 mmHg 療效標準。

插補方法爭議:

III期試驗的期中分析使用 「多重插補+協變量調整」 模型,因部分數據稀疏導致結果無效;數據庫鎖定後改為「分層多重插補」,療效顯著改善。

關鍵問題一:

CRO公司Parexel是否應向獨立數據委員會披露統計系統警告?KBP稱警告未被充分溝通,諾和諾德則認為KBP故意隱瞞。

關鍵問題二:

即使修正後p值達標(0.002),-4.3mmHg的療效仍低於方案預設的-5mmHg門檻,KBP為何堅持「藥物值得繼續開發」?其引用專家意見稱,該療效仍對應12%-14%心血管風險降低。

2. 保加利亞中心:驅動結果還是數據操縱?

諾和諾德指控:

· II期陽性結果「完全由保加利亞單一中心貢獻」,暗示數據異常。

KBP反駁稱:

· 該中心通過FDA與EMA覈查,無違規記錄。

· 指導委員會專家指出「無充分證據證明造假」。

3. 資產轉移:合理派息還是惡意逃債?

諾和諾德披露:

KBP在交易後向控股公司轉移3.39億美元並派發5.79億美元股息,主張其「意圖逃避索賠」。

KBP稱:

公司現金充足,派息具商業合理性,但新加坡法院仍以此作為凍結令依據。

4. 合同條款:無效判定是否等於退出通行證?

諾和諾德:

基於簽署之協議條款約定 「獨立數據委員會(IDMC)無效判定即可終止義務」。

KBP主張:

條款隱含「盡職調查+商業合理努力」前提,諾和未驗證即放棄構成違約。

5. 各執一詞

諾和諾德指控:

KBP"故意隱瞞"了與2期試驗相關的關鍵信息,包括據稱其陽性結果"完全由"保加利亞的一個研究中心驅動,以誘使諾和諾德購買該藥物。諾和諾德高管甚至暗示KBP自2020年以來就在進行一場漫長的騙局。

KBP而言:

暗示諾和諾德是在編造對其合作伙伴的指控,以掩蓋自身盡職調查期間的失誤。KBP在今年8月13日一份申明中明確表示,諾和諾德未披露一個重要事實,即在盡職調查期間,KBP 向諾和諾德提供了以生命體徵數據列表和臨牀試驗協議包形式存在的原始數據。諾和諾德未打開這些文件,更未要求以其他格式提供數據。

持續發酵

案件後續進展與法律博弈

仲裁程序

2025年8月,新加坡法院維持臨時凍結令,但強調仲裁庭將對爭議焦點(如數據披露充分性)進行更深入審查。

雙方需在2025年12月前交換專家統計報告,2026年3月美國仲裁庭開庭。

潛在影響

若仲裁認定KBP數據欺詐,將面臨鉅額賠償與監管調查;

若諾和諾德被裁定「未盡開發義務」,可能反訴其「惡意減值」。

啓示錄

對中國藥企出海BD協議的6條啓示

1. 數據透明:把「SAS日誌」寫進合同裏

· 附件增加「Raw Data Delivery Schedule」,要求CRO在每次期中分析後48小時內提交帶時間戳的SAS日誌與隨機碼文件;若賣方拒絕,視為重大違約。

· 設立第三方審計機制,如合同約定引入國際CRO對高風險中心獨立複覈。

2. 合同設計:為臨牀結果「無效判定」增加複覈權

· 給「Futility」(無價值)加一道複覈鎖,比如就KBP-5074案例,增加條款,保留退出權,也避免「一言不合就退貨」。e.g.:

中: 若獨立數據委員會(IDMC)判定為「無效」,任一方可於15日內請求非盲態獨立統計師複覈。若複覈後點估計≥-5mmHg且p<0.05,雙方需善意協商繼續開發。

英:In the event that IDMC issues a futility determination, either party may request an unblinded re-analysis by an independent statistician within 15 Business Days. If the re-analysis shows point estimate ≥ -5 mmHg and p<0.05, Buyer shall negotiate in good faith on continuing the trial.

3. 中心數據預披露與風險分級

·賣方須在簽約前提供「Center-level Efficacy Dashboard」,任一中心療效>2倍標準差即單列;若未披露,買方有權追回已付款項。即,在簽訂合同之前,賣方(KBP)必須向買方(諾和諾德)提供一個可視化的數據看板,集中展示每個臨牀試驗中心的療效數據。 如果任何一箇中心的療效結果好得 「不正常」(偏離整體平均水平超過2倍標準差),就必須被單獨拎出來重點說明。如果賣方隱瞞了這種異常中心的信息,一旦事後被發現,買方有權追回所有已經支付的錢款。

· 這條款設定目的不是為了讓買方可以隨意「退貨」,而是為了懲罰賣方的惡意隱瞞行為。如果賣方提供了看板並解釋了異常,買方仍決定交易,那麼風險由買方承擔。但如果賣方故意隱藏了這些關鍵信息,那麼就構成了欺詐或重大失實陳述。這樣賦予了締約雙方明確的責權利,這比在法庭上絞盡腦汁指證 「欺詐」要直接得多。

4. 資產處置:綁定仲裁地與派息限制

· 比如約定:交易後24個月內,凡現金派息>交易對價30%,須提前30日書面通知買方;否則買方可在仲裁地申請臨時限制令(TRO)。

5. 付款結構:Escrow與風險反向掛鉤

· 託管金(escrow)釋放條件從「時間滿18個月」改為「無未決仲裁或訴訟」,讓爭議解決速度成為賣方取款的前提。

· 里程碑款拆分為「註冊+銷售」階段,降低一次性減值風險。

6. 組織保障:設立國際BD合規官

· 由具有FDA/EMA統計審評經驗的人員擔任,直接向董事會彙報;所有頂層數據、安全報告、監管函件須由其與CFO雙籤,杜絕 「老闆一人說了算」。

結語

中國資產如何不被「退回」

諾和 vs. KBP案尚未落錘,卻已將「統計插補」(Statistical Imputation)這個冷門詞彙推向全球BD談判桌中心。對於中國創新藥而言,出海不再是「價格談攏」那麼簡單,而是數據治理、合同設計、跨境仲裁、輿論管理的複合戰場。

只有把「最壞的情景」寫進協議、把「最原始的數據」握在手裏、把「最透明的溝通」做在前面,才能讓13億美元的里程碑真正變成患者的臨牀獲益,而不是法庭上的索賠金額。

諾和諾德與KBP的糾紛,暴露了中國藥企出海途中數據治理、合同設計與跨境仲裁的薄弱環節。隨着全球BD交易中「退貨」事件頻發,中國Biotech必須從 「簽單狂熱」 轉向 「風控深耕」 的未雨綢繆。

Jo

2025年10月3日

創新藥

康方投資了藥捷安康,市值反超了自己

特朗普的醫藥限制令 反而證明了中國創新藥的崛起!

生物類似藥終迎來「免臨牀」時代 - FDA史上首次豁免烏司奴單抗biosimilar臨牀

諾華·舶望93億隻是開胃菜, 一圖看完 58項siRNA RNAi srRNA circRNA 從罕見病到慢病

創新藥見頂? 牛市燃料就藏在161萬億居民儲蓄裏

昨夜重磅: 國務院11號文 引爆十年黃金賽道 AI六大場景全開!

百濟交易引爆: 特許權折現新模式 深挖背後「藥物包租婆」Royalty Pharma背景

抗菌肽新藥: 從九典JIJ02透視後抗生素時代的機遇

禮來提價×巴菲特抄底UNH: 透過現象預判美國醫改9月藥價大限走勢

一鯨落萬物生! 開啓中國減重創新藥的「黃金三年」

一週內, 兩起新藥RWA革命正在顛覆創新藥行業, 為什麼是現在?

衆生藥業最近在漲什麼?從中藥老鋪到新藥弄潮兒的逆襲之路

CEO火速換人也沒能止血!諾和諾德盤前暴跌20%

GSK 120億美元牽手恆瑞,呼吸賽道一個月2筆百億deals 黃金風口已來!

微球OUT,液晶IN!MNC已下注

Viatris「贏了」諾和諾德嗎?! 司美格魯肽專利戰最新回合深度拆解 看這一篇就夠了

「非主流」miRNA逆襲:550%暴漲後,誰會是下一個Abivax?

年度最具爭議BD交易, 在一片罵聲中漲了20倍! Vor面前 榮昌upfront真的重要嗎?!

默沙東100億美金豪賭呼吸賽道, 專利懸崖下的全球藥企求生戰

ADA 2025思考: 禮來Bima數據讀出對來凱LAE102意味着什麼?!

ADA 2025思考: 一口氣看完48款Amylin創新藥和背後的31位玩家

ADA 2025 前夕: 「胰澱素+替爾」纔是禮來真正繼任者?! 11張Amylin壁報提前看

ASCO熱度未退,ADA 2025代謝創新藥已就位

ADA 2025前夕: 超長效減肥藥新秀, 漲幅26%, 憑實力強勢入局

AI製藥熱度捲土重來?! 72小時三家MNC豪擲近百億美金搶購「入場券」

默沙東口服PCSK9降脂藥III期告捷, 心血管療法迎變局 BD交易還較少

宜明昂科:於無聲處聽驚雷

創新藥將重塑本土仿創龍頭藥企估值: 從三生製藥輝瑞60.5億美金deal說開去

新一代降脂藥全景|從PCSK9, ANGPTL3, AGT 到單抗, siRNA, 環肽, 基因編輯(附全球創新藥79條進展)

Septerna盤前大漲70%!諾和諾德口服小分子減肥藥牽手成功

75歲董事長 「秀肌肉」,背後是千億級增肌藍海!附23項全球肌減症數據

康方與Summit: PD-1/VEGF雙抗中美分化, PFS上岸 OS卻在風中凌亂

一口氣看完52家「類器官」和「器官芯片」公司,FDA終結動物實驗在即哪些企業已佈局?

歌禮all in小分子口服減肥藥,高劑量臨牀結果呼之欲出!寫給每一位熱愛歌禮的夥伴們

諾和諾德首席科學官展望2025年GLP-1新方向

中國製藥行業正在經歷自己的「DeepSeek時刻」:全球創新藥格局或將重塑

HIMS: 在減肥藥巨頭壟斷中股價翻20倍的逆襲之路

仿製藥上市只盯着專利到期? 那你就錯了! 還有試驗數據保護期

禮來/諾和有危機, 減肥藥後浪Viking/安進/羅氏等來襲|附全球151個管線進展下載

盤點|失眠症全球藥物,附思維導圖

8000億美元市值封神!禮來阿爾茨海默藥獲美國FDA專家組全票支持

阿爾茨海默症(AD)藥物全球梳理|涵蓋:西藥、植物藥、療法

醫藥政策及註冊法規

川普大藥房「TrumpRx」橫空出世,牽手輝瑞宣戰高藥價

從諾和財報找美國藥品返利/回扣規律Rebates PBM CMS IRA Medicare Medicaid

創新藥利好!藥監局: 創新藥加速30日審批政策重塑行業格局

FDA權遊: 孤狼Prasad迴歸, 創新藥OS將成生死拐點

從ST到摘帽的365天倒計時: 諾泰生物還需要闖過幾道生死關?!

FDA公開缺陷信後,我拆7家藥企的「黑匣子」,發現 …

重磅炸彈!FDA破天荒公開藥企「缺陷信CRL」,200+封歷史信件重見天日!

JAMA首發FDA改革綱領, 每一個字都可能重劃行業規則邊界

榮耀與陰霾,529見證中國創新藥艱苦奮鬥十年歷史性時刻

罷免CEO,真的能拯救諾和諾德嗎?

美國版「兩票制」要來了嗎?30天倒計時。特朗普降低藥價行政令簽署

特朗普明日將籤藥品降價30-80%令: 影響幾何? 建議持續關注

美國啓動232調查 或將為徵收藥品關稅埋下伏筆

現階段特朗普關稅對中國醫療健康產業影響不大

要麼搞創新、要麼拼臨牀:19日晚藥品試驗數據保護徵求意見稿發佈

「美國優先」兩記重拳: 成見是一座大山, 更是中國藥企的試煉之路!

特朗普vs.哈里斯: 你更希望誰贏? 對華政策主張對比全梳理

競爭者數量如何影響美國仿製藥定價|附文獻

藥監局:GLP-1生物製品納入分段生產試點工作方案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