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熱潮的推動下,阿里巴巴今年上演了市值激增2500億美元的反彈,這正引發投資界日益強烈的「錯失恐懼症」(FOMO)情緒,但基金經理們認為該股仍有進一步上漲空間。
阿里港股上週五逆市上漲1.7%,創下自2021年8月以來的新高。儘管股價大幅上漲,阿里巴巴仍較歷史高點低65%以上,而美國主要科技巨頭股價已接近峯值。
投資者普遍認為,相對吸引人的估值水平和全球基金的低配置為股價持續上漲留下空間。GAM Investment Management的基金經理Jian Shi Cortesi表示,她預計全球基金的低配狀況將會改變:
「而股價的強勁反彈也可能加劇這種(追漲)情緒」。
AI支出推動雲計算業務高速增長
阿里巴巴CEO吳泳銘上週表示,公司計劃擴大此前制定的未來三年530億美元AI投資預算,儘管未提供具體數字。相比之下,美國四大雲服務商預計僅今年就將投入超過3440億美元,主要用於AI數據中心建設。
這一AI轉型策略已初見成效。阿里雲在最新季度實現26%的收入增長,成為集團增長最快的業務單元。Aberdeen Investments投資經理Bush Chu表示:
「如果中國公司能繼續展現強大的AI能力和持續的盈利增長,全球投資者會注意到。」
Edmond de Rothschild Asset Management基金經理Xiadong Bao認為,與美國目標豐富的環境不同,阿里巴巴是中國少數幾家同時擁有世界領先大語言模型、AI芯片獲取能力、雲基礎設施經驗和數據豐富核心業務的公司之一。
阿里巴巴已成為中國AI投資的代表。香港交易所數據顯示,截至9月30日,境內投資者持有阿里巴巴股份的比例從一個月前的8.6%上升至11%。
估值水平仍具吸引力
對於投資者而言,一個核心問題是阿里巴巴當前應享有多高的估值。目前,其在香港市場的預期市盈率約為22倍,雖然已是其三年平均水平的兩倍,但與恒生科技指數基本持平,並且遠低於其自身接近29倍的歷史峯值。
更重要的是,與全球大型科技股相比,阿里巴巴的估值顯得更為溫和。其當前的市盈率水平遠低於亞馬遜和微軟。Janus Henderson旗下管理着60億美元全球科技領袖基金的Richard Clode直言:
「我認為短期內不會有人說阿里巴巴的估值過高。這或許是許多全球投資者覺得在這個位置入場更為舒適的原因。」
摩根士丹利數據顯示,截至8月底,國際基金對阿里巴巴的配置仍較MSCI中國指數權重低配1.3%。Cathie Wood等外國基金經理正轉向積極,她上月四年來首次重新建倉阿里巴巴美國存託憑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