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芯片設備企業排名中,前五大企業分別是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ASML、泛林(Lam Research)、東京電子、科磊(KLA Corporation)。這五大企業中,有三大企業是美國的,分別是應用材料、泛林,科磊,另外像ASML是荷蘭的、東京電子是日本的。
而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芯片設備買家,之前差不多買走了全球40%的芯片設備,所以美國這三大巨頭,在中國的營收佔比,一直高達35%以上,有時甚至達到40%+。
但是,最近幾年,因為美國的禁令,以及外部局勢的影響之下,導致中國的芯片設備自給率越來越高,所以美國這三大企業在中國的銷售佔比越來越低。
比如應用材料中國營收從35%暴跌至18%,每季損失10億美元。比如科磊,每季度損失了5億美元。再比如泛林,其中國營收佔比,也從32%降至24%,且還在持續的下滑。
當然,這只是體現在財報上的數據,而在報財之外事情,其實更為恐慌。
我們知道,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場,也是當前發展速度最快的芯片市場, 中國一向就是新技術驗證和工藝優化的重要場域。
當美國三大設備巨頭的設備,在中國越來越少時,這些設備就會被中國企業所取代,那麼它們就失去了一個關鍵的技術改進回饋機制。
另外,當美國企業離開中國市場,中國這些芯片廠,可能會重新建構獨立供應鏈體系,很大可能性,就會瓦解之前美國企業構建的全球技術標準的統一性,最終形成中國的一套新標準,且這套標準可能與美國企業還無關了。
所以,這種產業生態回饋,以及標準的割裂可能會重塑整個芯片設備的商業邏輯,那麼美國這些曾經的既得利益者就要被打回原型了,那麼影響的就不只是短期利益,而是整個格局了。
所以說,當美國的這些芯片設備巨頭,逐步離中國市場遠去,那麼失去的不只是金錢,而是未來,是整個遊戲規則的改變,這纔是它們真正不可承受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