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過剩到短缺,AI正在「吞噬」存儲芯片

華爾街見聞
昨天

曾經充足的存儲芯片,正被AI數據中心的飢渴需求捲入一場前所未有的供應風暴。存儲市場從近兩年的價格暴跌逆轉為全面短缺,NAND閃存和DRAM價格正快速攀升。AI數據中心對存儲的「吞噬性」需求是此輪短缺的主因。

「內存成本比一年前高出大約120%。」據樹莓派(Raspberry Pi)官方網站聲明,其公司CEO埃本·厄普頓於2025年10月無奈宣佈產品漲價。這家以高性價比著稱的微型計算機公司,也無法逃脫席捲全球的存儲芯片漲價潮。

就在一年前,固態硬盤的價格還處於歷史低位。據科技媒體Tom's Hardware 10月4日報道,高性能NVMe硬盤的售價曾一度僅相當於一塊普通的機械硬盤。然而,市場風向在2024年徹底扭轉,一場由AI驅動的供應風暴正在降臨。

價格過山車:從谷底到峯頂

市場的逆轉根植於存儲製造業的週期性,但此次被AI和超大規模數據中心的需求無限放大。

據行業數據顯示,2023年下半年,曾跌至歷史低點的512Gb TLC NAND閃存現貨價格在六個月內上漲超過100%,合約價也隨之跟進。該媒體監測的市場價格顯示,到2024年初,西部數據2TB Black SN850X的售價已突破150美元,而三星990 Pro 2TB則從假日期間的約120美元低點躍升至175美元以上。

DRAM市場的復甦比NAND晚了一個季度,但模式如出一轍。據調研機構TrendForce預測,2025年第三季度,PC級DDR4產品的價格預計將環比猛漲38-43%。甚至連顯卡用的GDDR6顯存也因供應短缺,據報道價格上漲了約30%。

AI的「吞噬性」需求

此輪週期的觸發點,無疑是人工智能。訓練和部署大語言模型需要海量的內存和存儲,數據中心內的每一個GPU節點都能消耗數百GB的DRAM和數TB的閃存。

其採購規模令人瞠目。據Tom's Hardware報道,OpenAI的「星門」項目近期與三星和SK海力士簽署了每月高達90萬片DRAM晶圓的供應協議。僅這一數字,就接近全球DRAM產量的40%。

雲服務提供商也在以同樣激進的方式鎖定供應。報道指出,高密度NAND產品實際上已被提前數月預訂一空。美光的高帶寬內存產品在2026年前的產能幾乎已全部售罄。合同期限從過去的一季度延長至數年,巨頭們正在源頭進行直接採購。

供應鏈的艱難抉擇

短缺不僅僅是需求激增的結果,供應也正在被重新導向。

在經歷了多次「擴產-暴跌」的週期後,存儲製造商們變得異常謹慎。他們將資本支出優先投向利潤極高的HBM和先進製程節點。羣聯電子CEO在近期採訪中指出,正是這種資本支出的轉向,將導致供應在未來十年內持續緊張。

「兩個原因。首先……每次閃存製造商增加投資,價格就會崩潰,他們永遠無法收回投資……然後在2023年,美光和SK海力士將鉅額資本支出轉向了HBM,因為其利潤率太誘人,留給閃存的投資就更少了,」他解釋道。

這些行動使得主流產品供應更加緊張。DDR4的生產線正在以快於需求下降的速度關閉。歷史上首次,NAND閃存和硬盤同時出現供應限制。據報道,西部數字在2024年4月已通知合作伙伴將硬盤價格提高5-10%,而TrendForce近期也指出,數據中心使用的高容量nearline HDD出現短缺。

短缺或將持續

建造新晶圓廠是解決方案,但代價高昂且週期漫長。一座全新的存儲器晶圓廠需要數百億美元的投資和數年時間才能達到量產規模。此外,地緣政治為供應鏈增添了更多複雜性,用於硬盤的稀土磁鐵供應也受到貿易摩擦的影響。

製造商們對重蹈覆轍心有餘悸。如果需求冷卻或採購暫停,過度建設的市場將導致價格崩盤。2019年和2022年的傷痕依然歷歷在目。

因此,對於消費者而言,超廉價PC升級的時代可能暫告一段落。對於企業客戶,則意味着需要準備更龐大的基礎設施預算。市場最終會重新平衡,但無人能預測何時到來。在那之前,綜合各方分析認為,存儲芯片的價格很可能將持續高企至2026年及以後。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