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勝春朝」——四季度港股市場展望

格隆匯
10/08

重要提示:《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於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通過本微信訂閱號發佈的觀點和信息僅供國泰海通證券的專業投資者參考,完整的投資觀點應以國泰海通證券研究所發佈的完整報告為準。若您並非國泰海通證券客戶中的專業投資者,為控制投資風險,請取消訂閱、接收或使用本訂閱號中的任何信息。本訂閱號難以設定訪問權限,若給您造成不便,敬請諒解。我司不會因為關注、收到或閱讀本訂閱號推送內容而視相關人員為客戶;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核心結論:①年初以來港股表現出色,雖三季度港股階段性跑輸A股,但9月以來在科技股驅動下已重拾升勢。②當前港股估值僅處歷史中位,與A股對比性價比仍然突出,其中科技板塊低估優勢更加明顯。③產業趨勢疊加資金面持續改善,港股四季度有望續創新高,結構上港股科技仍是行情主線。

「秋日勝春朝」——四季度港股市場展望

年初以來,港股整體表現亮眼,一季度在中國資產重估行情推動下,港股領升全球權益資產,二季度關稅衝擊後迅速反彈,新消費、創新藥等亮點紛呈,6月中旬至8月底在A股不斷向上突破背景下港股表現偏弱,但9月以來,隨着科技成長強勢表現,港股重拾升勢

我們在《港股是本輪牛市主戰場-20250607》、《年內繼續看好港股的三大理由-20250824》等多篇前期報告中指出下半年港股牛途繼續。站在當前時間節點展望四季度,我們認為在增量資金繼續大舉流入和港股資產結構性優勢驅動下,港股在金秋時節行情或更勝今年一季度,主要指數有望再創新高。

上半年港股明顯佔優,6月後表現偏弱,9月以來已經重拾升勢。今年上半年,港股表現優異,漲幅在全球市場中居於前列,恒生指數、恒生科技指數最大漲幅分別達到33%49%

分階段來看,年初受DeepSeek大模型推出的催化,同時AI應用商業化落地和算力產業格局帶來深遠的變革與重塑,推動中國資產重估行情逐漸展開,其中恒生科技板塊引領港股向上。步入二季度,港股在經歷關稅衝擊後迎來快速反彈,這一期間新消費和創新藥等產業趨勢逐步映射到股市,港股新消費和創新藥板塊成為驅動市場向上的主線。

6月中旬至8月底港股股指階段性表現弱於A股,港股科技板塊跑輸現象更為明顯。2025/6/11-8/31期間恒生指數跑輸滬深300指數12.5個百分點,恒生科技相對創業板指、科創50指數分別跑輸36.631.2個百分點,這一現象或與港股權重科技稀缺資產表現不佳存在一定關聯。從港股和A股的科技資產結構差異來看,港股科技板塊中軟件和內容含量更高,而A股硬件板塊佔比更大。6月以來,一方面,海內外科技巨頭持續加碼算力資本開支,對算力硬件端提振較大。另一方面阿里、京東美團在外賣業務加大補貼,科技巨頭盈利增速一致預期持續下修,疊加近期AI應用軟件端的催化相對較少,使得港股權重科技龍頭股表現不佳。

進入9月以來,伴隨阿里巴巴百度等互聯網大廠在AI領域的樂觀情緒發酵,互聯網敘事逐步轉向「AI賦能」,港股指數表現明顯回暖,其中科技板塊彈性更大。截至2025/9/30,恒生指數漲幅7.1%,跑贏滬深300指數3.9個百分點;恒生科技則上漲13.9%,跑贏創業板指、科創50指數1.9個百分點、2.5個百分點。

當前港股估值其實並不高,科技板塊性價比更加突出。港股自2024年初後已處於牛市氛圍中,今年以來也維持了震盪上行的格局。儘管港股市場前期積累的漲幅已經較為可觀,但目前估值仍不算高。尤其港股科技板塊低估優勢更加明顯,性價比或相對更高。

當前港股估值處歷史中位水平,並且略低於A股。截至2025/9/30(下同),萬得全A PE(TTM,下同)為22.5倍,處05年以來從低到高78%分位;上證指數PE為16.6倍,處70%分位。而港股恒生指數PE為12.1倍,處63%的分位;恒生科技 PE(TTM)為24.6倍,處有數據以來37%分位。其中恒生科技指數估值所處於歷史分位明顯低於A股創業板指(45%)和科創50(100%),可見恒生科技等港股資產估值不高。

行業層面,港股科技等板塊估值吸引力更高由於2019年以來港股和A股經歷了一輪完整牛熊週期,因此我們以2019年初為起點來計算各行業估值所處的歷史分位。截至2025/9/30,港股信息技術、可選消費、公用事業和房地產行業PE、PB所處歷史分位數均值分別為64%/54%/30%/38%,均低於A股信息技術、可選消費、公用事業和房地產行業估值分位數的98%/59%/48%/47%。

四季度港股有望創年內新高,其中恒生科技最為耀眼。8月底以來港股已經重拾升勢,目前港股估值並不高,科技板塊性價比尤為明顯。往四季度看,港股科技更加受益當下產業趨勢,聯儲局降息背景下外資迴流或超預期,疊加南向資金持續增持,港股四季度有望續創新高,其中恒生科技空間最大。

①港股互聯網巨頭受益AI敘事發酵,港股資產結構優勢有望凸顯。產業+政策催化下AI產業趨勢加速,港股科技龍頭更加受益於AI產業變革紅利。產業方面,9月24日阿里巴巴在2025年雲棲大會上宣佈阿里雲重磅升級全棧AI體系,並宣佈與英偉達在Physical AI領域達成合作。後續隨着港股互聯網巨頭逐漸加大AI基礎設施領域的資本投入,大模型迭代與AI應用落地進度有望提速。政策方面,近期交通運輸部等部門發佈《關於「人工智能+交通運輸」的實施意見》,要求培育壯大智慧交通和智慧物流產業。隨着相關政策逐漸落地,人工智能規模化商業化應用有望提速。

②伴隨聯儲局重啓降息,港股外資力量回流存在超預期可能。由於過去幾年外資持續流出港股,市場對外資的預期一直較低。然而今年5月以來港股外資實際已出現階段性改善的跡象。伴隨美國通脹溫和,就業走弱,9月聯儲局如期降息25BP。美國8月核心PCE環比0.2%,低於前值的0.3%;核心PCE同比為2.9%,與前值及市場預期持平。目前市場預期10月聯儲局仍將降息25BP。若四季度聯儲局降息持續,流動性環境轉松,中美貿易關係繼續趨穩,外資迴流港股趨勢或得到鞏固。

③南向資金有望繼續流入。港股科技、消費類資產相較A股具有一定稀缺性,同時與當前AI應用、新消費等產業趨勢相關度更高,在當前宏觀偏弱環境下具備較強吸引力。截至2025/9/30,今年以來南向資金已流入超1萬億元。展望四季度,主動型公募仍有望增配與AI產業週期趨勢相關度更高的稀缺性互聯網;政策強化派息監管,疊加低利率環境下險資或將繼續增配港股紅利,機構力量推動下年內南向資金或仍有增量空間,有望推動港股行情繼續向上。

我們在《恒生科技還有多大上行空間-20250927》中提出,當前恒生科技指數性價更優,仍具備較大的估值抬升潛力。若低估科技龍頭股估值修復至成分股估值分位數均值的位置,未來或能推動恒生科技指數上漲約15%左右。若恒生科技指數估值修復至歷史均值的位置,恒生科技估值抬升空間或超30%。

結構上,AI驅動下,港股科技仍是行情主線。9月中美第四次會談已就TIKTOK問題達成框架共識,中美關係趨於穩定有助於提升港股市場風險偏好;同時前期港股科技行情偏滯漲,互聯網外賣平臺「補貼大戰」對盈利的擾動或已被部分計價,後續擾動逐漸減小。港股科技龍頭廣泛分佈於AI全產業鏈,涵蓋大模型開發、商業應用及終端生態等環節,憑藉領先的技術優勢,將充分受益於AI產業變革紅利。隨着本輪AI浪潮的產業週期向上趨勢進一步確認,四季度港股科技龍頭有望重拾相對優勢。

此外,港股紅利受益於政策強化派息+低利率,港股新消費、創新藥資產較A股同樣稀缺,下半年或也值得關注。

風險提示:美國通脹壓力加大,聯儲局降息延後;國內AI大規模商業化應用進展緩慢。

注:以上內容節選自國泰海通證券「秋日勝春朝」——四季度港股市場展望》;

作者:吳信坤、楊錦、陸嘉瑞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