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後登場。
創投圈的00後面孔越來越多了。
投資界獲悉,Axiom Math正式完成首輪64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4.6億元)孖展,由B Capital領投,Greycroft、Madrona和Menlo Ventures等機構參與,投後估值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0億元)。
締造Axiom的正是00後洪樂潼(Carina Hong)——在廣州出生長大,她曾就讀於著名的華南師大附中,多次拿下奧數競賽獎牌。後考入麻省理工學院,碩士畢業於牛津大學,又來到斯坦福大學攻讀博士學位。頗為戲劇性的是,Axiom的誕生來自於一次咖啡館的交流。
(圖片來源:麻省理工學院)
悄然間,00後創始人正在大舉登上AI舞臺。
10個人,完成首輪孖展
估值20億
Axiom是誰?
官網顯示,這家嶄露頭角的AI公司,定位為「以AI數學家為起點,打造一個能夠自我提升的超級智能推理系統」。換言之,這是一個可以解決複雜數學問題的模型,可以生成為獲得答案所採取的不同步驟的詳細推理,同時進行驗證。
具體而言,Axiom的想法是將教科書、論文和期刊中的英文數學內容轉換為程序化知識,以便人工智能可以解決數學問題,並能通過驗證來檢驗解答。未來,這一模型的研究場景有望拓展到金融建模、芯片架構甚至是量化交易等領域。在創始人洪樂潼的設想中,該模型或許能提出新的數學猜想,由此產生全新的知識。
為何瞄準AI數學賽道?當中有一段插曲。今年ChatGPT o3曾被爆出數學測試作弊,洪樂潼在社交媒體指出,OpenAI的大模型之所以在數學測試中表現良好,可能是因為該公司在訓練模型時已接觸過這些題目。
她舉例稱,美國數學邀請賽考試中,部分大語言模型可以達到96%的準確率,但當要求展示證明過程時,分數驟降至5%。「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異?因為訓練方式有問題。」當前AI大模型無法完美解決的組合數學問題,恰恰是洪樂潼的研究專長。
在Axiom看來,人工智能帶來了一個歷史性的轉折點,即數學領域的發現能夠以指數級的速度迅猛發展,因此現在正站在一場數學復興的門檻之上。而這場復興建又立在三大支柱之上:人工智能、編程語言以及數學。三者共同推動着一系列發現的出現,每一次突破都會為下一次創新提供強大的動力。
如今首輪孖展正式出爐,Axiom的核心團隊也首次亮相——儘管目前僅有10名全職員工,但當中不乏多位來自Meta的AI大牛。
例如現任CTO Shubho Sengupta,曾領導Meta FAIR團隊,開發出OpenGo和CrypTen,此前他還參與過Google分佈式訓練系統的研究工作,同時也是最早開發CUDA技術的專家之一;François Charton,則在Meta負責過大語言模型在數學和理論物理學的研究,他在2019年就開始探索如何將Transformer技術應用於複雜的數學問題;Hugh Leather,也是Meta前人工智能研究科學家,曾開發出首批用於編譯器和GPU代碼生成的大語言模型。
作為此次領投方,B Capital合夥人在官網中表示,解決複雜的數學問題是許多人類發明的核心,因此一種能夠提出新的定量假設並進行驗證的工具,從而為決策提供可靠的依據,無疑會具有極高的價值。而Axiom團隊也具備獨特的優勢,能夠抓住這一機遇,將先進的數學推理技術變為現實。
「Carina Hong是一位傑出的數學家,她不僅擁有非凡的學術成就,更具備最優秀的創業者所具備的那種熱情與專注力,她將遠見卓識的領導力與堅定不移的執行力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她的征程才啱啱開始。
一位00後女學霸帶隊
來自廣州
Axiom的故事,離不開一路開掛的洪樂潼。
出生於廣州,今年24歲,她的父母是土生土長的潮汕人。儘管父母並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洪樂潼卻自幼展現出不凡的數學天賦,她中學就讀於廣東名校華南師範附中。高中時期,洪樂潼是數學奧林匹克省隊的唯一四名女生之一,多次在「華羅庚金盃」、全國高中數學聯賽等競賽中取得好名次。2019年,她考入麻省理工學院,攻讀數學和物理雙學位。
本科期間,洪樂潼曾擔任數學協會主席,並修讀20個碩博課程,發表多篇高質量學術論文,涉及模橢圓曲線與K3曲面的L函數、月光猜想、彈出棧排序算法研究等領域。畢業前後,洪樂潼先是拿下Schafer數學卓越獎,該獎每年僅頒發給一名本科女生;後獲得北美數學本科生的最高榮譽——摩根獎,她是第五位獲此殊榮的女生。
2022年底,洪樂潼成功拿到牛津大學羅德獎學金,成為僅有的四名中國獲獎者之一。羅德獎學金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最負盛名的國際獎學金項目之一,有「本科諾貝爾獎」的美譽。
隨後,洪樂潼前往英國牛津大學學習神經科學,獲得碩士學位。期間還在倫敦大學學院進行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研究,當時她曾表示,「人工智能與科學家未來的互動會怎樣?是我接下來希望研究的課題。」
到了2024年8月,洪樂潼進入斯坦福大學攻讀數學博士和法學博士。「一直以來,我都是一名研究者。」此前一次採訪中她稱,內心深處最想要解決真正困難的技術問題。很快,還在博士就讀的她闖入了AI界。
她創辦Axiom源於一次在咖啡館的交流。
去年秋天的一個週末,洪樂潼在斯坦福附近的一家咖啡館,與當時還在Meta工作的Shubho Sengupta進行了交流。兩人聊了幾個小時,討論了各自研究領域的交叉點,以及開發人工智能解決世界上最棘手的數學問題的可能性。
這次交流後不久,洪樂潼便從斯坦福退學,着手創辦Axiom。有意思的是,Axiom的會議室都是以數學巨匠來命名,例如高斯和阿達·洛夫萊斯。
就在年初DeepSeek火爆全球之際,洪樂潼曾發出這樣的感慨:「一個小而專注、特立獨行的團隊。一羣理想主義者組成的優秀合作伙伴。他們執行力強,親力親為。最珍貴的,是那份理想與使命交織的信念。這就是DeepSeek的故事,也是我想親自書寫的故事。」
正如Axiom在官網中所言,「數學發現的未來,就從這裏開始。」
投身AI
00後正集體登場
放眼望去,00後創始人正集體登上AI舞臺。
不久前,兩位來自麻省理工的00後——22歲的華裔女生Jessica Wu和23歲的尼爾·德什穆克,所創立的Sola Solutions拿下硅谷知名風投的孖展。官網顯示,孖展包括由Conviction領投的350萬美元種子輪,以及由a16z領投、Conviction跟投的1750萬美元A輪,總計21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5億元)。
這樣的案例正在湧現。
今年5月,AI初創公司Anysphere完成一輪9億美元孖展(約合人民幣65億元),估值達90億美元,成為今年最火AI編程獨角獸之一。而掌舵公司的是四位年輕面孔——2022年,從麻省理工學院畢業的Michael Truell和他三位同學一拍即合,瞄準AI編程賽道下場創業,旗下產品Cursor一舉改變編程方式,迅速席捲硅谷AI圈。
無獨有偶,今年3月AI招聘網站Mercor宣佈完成1億美元B輪孖展,估值達到20億美元,成長速度令人咋舌。公司創始人是三位退學的00後。大二那年,三人在宿舍裏創立Mercor,後來決定從哈佛及喬治敦大學退學全職創業。
我們將視野拉回到國內,相似一幕同樣上演。
今年初,三個來自清華的「00後極客」——閔宇恆、程頤、李宜哲創業做機器人,零次方誕生。如今公司一舉完成天使+和天使++輪億元級孖展,集結河創投、同創偉業、力合科創、水木基金、瑞穗力合、拉爾夫創投等知名機構。
還有此前完成天使輪孖展的靈初智能,由高瓴創投和藍馳創投領投,公司聯合創始人陳源培是一名癡迷機器人的00後,曾作為Stanford訪問學者師從Karen Liu和李飛飛教授;具身智能公司UniX AI創始人兼CEO楊豐瑜,出生於2000年,本科就讀於密歇根大學計算機專業,從耶魯大學博士畢業後回國創業,同樣受到不少VC的關注。
一支00後軍團悄然崛起。曾有投資人分析,這一波AI創業潮中,00後和90後、80後的創始人起點都一樣,甚至前者優勢更大。因為很多事物太新了,原有經驗無法直接複用,而00後沒有包袱,對新事物的認知觸感更多。
「我們始終堅信,創業在很多時候是屬於年輕人的。」真格基金管理合夥人戴雨森最近感嘆,「無知者無畏。諸多科技創新成果誕生,正是源於當事人雖瞭解卻無所畏懼,由此萌生出創新想法。」
「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每一代年輕的創業者,註定在歷史長河裏留下屬於自己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