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資機構,最新發聲!

市場資訊
10/05

  【導讀】中外資機構:聯儲局降息利好新興市場,繼續看好中國股市

  中國基金報記者 郭玟君

  【編者按】中國基金報每月邀請中外資金融機構的代表,分享他們對全球經濟及重大事件的分析與評判。

  本期受邀嘉賓是:

  高騰國際權益CIO 李宇

  宏利基金資產配置部兼策略投資部總經理、基金經理 張曉龍

  南方東英量化投資部主管 王毅

  博時基金(國際)有限公司固定收益部副主管 盧裏

  繼續看多中國股市

  中國基金報:站在當前階段展望四季度,你是否看好港股及A股?影響其走勢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李宇:當前,我們看好中國股市。鑑於前兩年基數太低,即便近期漲幅達60%~70%,很多標的也只是回到「估值中位數」。當然,漲得快了,出現短期波動或回調也實屬正常。

  主要影響因素一是企業業績在三季度和四季度能否「築底回升」。當估值修復到一定程度後,市場會更關注「業績是否能跟上估值」——如果業績持續回暖,股市走勢會更穩;如果業績下滑,估值修復可能會中斷。

  二是須重點關注CPI、PPI數據。如果持續通縮,企業盈利會受抑制,消費信心也會不足;但如果通脹能溫和回升,很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直接利好股市。

  張曉龍:A股核心邏輯在於全球流動性寬鬆,疊加國內財政政策發力,我們有望看到萬得全A的每股盈利(EPS)在今年由負轉正。歷史數據顯示,在過去幾輪EPS觸底轉正的過程中,A股市場,尤其是滬深300和創業板指數,均取得了可觀的正收益。當前的盈利修復進程仍能得到PMI、M1等數據的支撐,行情具備基本面基礎。

  其中,我們長期看好紅利策略的配置價值,其在「資產荒」背景下提供穩定現金流的屬性稀缺;同時,流動性寬鬆也利好成長股的表現。

  王毅:相對A股走勢,港股投資更值得期待。

  境外資金面上看,港股佔整個MSCI中國指數的80%左右,外資在重新調整新興市場比重,從印度迴流中國時,必然需要配置大量港股。

  從港股定位來看,香港市場重啓的火爆IPO背後,其實是豐富港股中國行業龍頭的長期趨勢。境外機構對於寧德時代、恆瑞醫紫金礦業等個股的關注度和二級市場參與度都提升明顯。

  另外,港股有更多中國主題稀缺標的,如創新藥互聯網平臺等。這些主題今年都遇到了顛覆性邏輯,我們也看到這類標的今年實現了創紀錄的資金流入。

  目前,港股表現估值修復的因素占主導地位;未來長期延續性走勢,需要未來盈利預期的確認和產業邏輯的實現。

  中國基金報:你如何看待近期科技板塊的回調?影響中國科技股未來走勢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王毅:目前市場交易中國主題,一方面是AI迴歸中美競爭格局,兩邊同時下注成為共識;另一方面,在境內低息和境外降息的環境下,高息產品的需求也一直保持強勁。

  科技板塊本身就有波動性較高的特點,政策因素和開發進程、公司資本開支計劃,甚至外貿關稅政策都有可能引發目前AI主題的波動。

  但長期看,因為DeepSeek的出現,中國科技主題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方向,重新回到全球資產配置的範圍內的趨勢已經形成。

  硬件方面,中國是最大的芯片消費市場,但在很多領域國產化率相對較低,這為硬件上市公司的未來盈利提供了想象空間。

  軟件方面,中國的應用端有強大的歷史業績背書,還有龐大的市場和用戶,是AI應用開發的決定性先天優勢。

  李宇:影響科技股中短期走勢的核心因素是「資金切換」。短期內基本面和政策面不會有大變化——政策肯定會繼續支持,企業基本面也不錯。但過去幾個月科技股漲得太快,很多標的估值已經偏高。未來科技股走勢取決於資金是否會做高低切換——比如從「基本面好但漲幅過大、估值過高」的公司,切換到「基本面一般但漲幅小、估值低」的標的。

  目前我們比較看好偏週期性的板塊,比如大宗商品相關板塊、製造業板塊,這些領域的風險收益比相對更好。

  聯儲局降息利好風險資產

  中國基金報:聯儲局9月重啓降息對美國及全球經濟影響幾何?又將如何影響全球資金流向?

  李宇:在美國經濟未出現衰退時,聯儲局進行預防式降息利好美國經濟,對股市也是利好:資金成本下降,企業孖展成本降低;貨幣市場及短債等避險資產的吸引力會減弱,資金更傾向於流入股市。

  對中國及其他新興市場也會更有利。歷史數據顯示,聯儲局開啓較大規模降息時,美元通常會走弱,這種環境下,新興市場會更容易吸引資金流入。

  盧裏:過去數週,市場主要圍繞流動性寬鬆主線進行交易。市場進一步意識到,特朗普有較大意願壓低利率曲線,維持貨幣寬鬆,若有需要亦有可能在未來某個時點進一步推動聯儲局轉向擴表。貨幣寬鬆疊加財政刺激,美國的政策選擇仍然是盡力維持較高的名義增速水平,減輕關稅等,同時通過AI技術革命等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實現經濟結構的重構。

  從全球資金流而言,這將進一步帶動流動性寬鬆及弱美元格局,助推全球資金再平衡主題的延續,亞洲等新興市場相對更為受益。在此邏輯鏈條下,全球股票、金銀銅等金屬得到支撐,美元及美元中短端利率下行,美債收益率曲線陡峭化,這也與過去一段時間市場實際走勢基本一致。

  王毅:9月聯儲局再次開啓降息之後,市場整體傾向於全面看多各類風險資產,從股票信用資產到黃金都受到投資者追捧。

  黃金仍具有不錯的配置價值

  慎防波動風險

  中國基金報:黃金、白銀等貴金屬會否繼續創新高?

  李宇:支撐黃金等貴金屬價格上漲的因素,首先是美元走弱,這對以美元計價的貴金屬來說是直接利好。

  其次,是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多國央行持續增持黃金。背後的核心邏輯是,當前市場對法幣信任度的下降:過去幾年,以美國、歐洲為代表的央行大規模「印錢」,信用貨幣超發嚴重,市場亟尋找一種「能錨定價值」的資產。黃金作為天然的避險保值工具,成為重要選擇。

  此外,市場對地緣政治風險的擔憂加劇,也會進一步提升貴金屬的避險需求。

  不過,我個人認為,目前貴金屬的「性價比」已經不高。雖然很可能繼續上漲,但未來12年,其他大宗商品的漲幅大概率會超過黃金。

  張曉龍:近期金價突破前高,背後是三大邏輯共振。首先是逆全球化趨勢下,各國央行持續增持黃金。其次是信用貨幣信任危機,全球央行此前的大量貨幣投放催生了尋找硬通貨的需求。最後是降息週期的流動性吸納效應。逆全球化下,貨幣信用走弱,黃金仍具有不錯的配置價值。

  王毅:近期,大量資金流入黃金ETF產品,推高了現貨黃金的需求。

  白銀作為黃金替代品卻又有工業屬性,長期可能與黃金共振,但也會受到工業屬性供需因素影響。所以,白銀是否能突破新高未必和黃金新高對等或者同時發生。

  盧裏:支撐黃金等貴金屬價格的若干主要因素仍然存在,需要指出的是,貴金屬價格同樣受到實際利率、美元走勢、市場風險偏好等多種因素影響,價格波動性較高,投資者應充分認知相關風險。

  美國科技股牛市尚未結束

  中國基金報:你如何看待美股,尤其是美國科技股中長期走勢?

  李宇:雖然當前美國科技股仍處於相對高位,但尚未看到明顯「見頂」的跡象,美國科技股的牛市尚未徹底結束。當然,畢竟當前估值很高,長期回報大概率不會太理想

  隨着近年來中國企業和科研競爭力的快速提升,中美之間科技實力的差距正在收窄。最直觀的例子是汽車行業,現在,國內電動車的很多型號各方面都不輸歐洲的豪車,甚至更好,價格卻只有這些豪車30%~40%。

  在AI這一最熱門的賽道,全球只有中國能和美國競爭。在軟件領域,隨着DeepSeek橫空出世,中國與美國的差距顯著縮小。而在硬件領域,雖然中美差距在不少細分領域有所縮小,但仍存在「卡脖子」問題,還缺乏一個類似DeepSeek這樣的「突破性進展」,希望在未來能夠看到這樣的進展出現。

  王毅:目前美股七巨頭的交易又重新回到了市場最擁擠的交易,一致預期還是交易AI主題的條件下,目前除了美國銀行板塊,暫時還沒有其他方向有明顯的盈利增長超預期的可能。隨着週末Sora 2.0上線引發算力不足的擔憂,以及未來應用對於芯片和電力需求的增加,美國科技主題暫時沒有看到會遭到資金拋棄的長期趨勢。

  張曉龍:在流動性寬鬆的非危機模式下,科技股通常有較好表現。利率下行對過去十幾年驅動中美股市上漲的回購資金亦有明顯吸引力——借貸成本降低,回購行為更易推動股價上漲。此輪上漲中,中美股市均聚焦人工智能,全球多國均在人工智能、高端製造等領域加速投資。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韋子蓉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