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投資者網》張靜懿
曾幾何時,「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曾刷屏社交媒體,成為年輕人情感表達與社交互動的符號。當這句流行語逐漸淡出公衆視野,中國新茶飲行業也悄然完成了一場行業更迭。
2025年,中國新茶飲行業告別「跑馬圈地」的狂熱擴張期,邁入「精耕細作」的理性競爭期。行業核心邏輯從「拼門店數量」轉向「提單店盈利」,從「產品同質化」轉向「差異化破局」。在存量博弈的新賽道上,企業戰略、消費者需求與行業監管共同重塑着市場格局,推動新茶飲從「網紅經濟」向「成熟產業」蛻變。
從「增量擴張」到「存量博弈」
中國新茶飲行業的規模擴張仍在持續,但增長動能已明顯換擋。2024年,中國新式茶飲市場規模達到3547億元,看似可觀的體量背後,是增速的顯著回落——2024年同比增長率僅為6.4%,遠低於2017-2022年期間24.9%的複合增長率。多位行業分析師指出,這一數據是行業「增量時代終結、存量時代開啓」的核心信號。
2025年的市場表現進一步印證了這一趨勢。據艾媒諮詢數據,2025年前三季度新茶飲行業增速維持在5%-7%區間,與2024年同期基本持平,但較疫情前「20%+」的高增速相去甚遠。這一變化背後,是行業增長邏輯的根本轉變:早期依賴「快速開店+人口紅利」的野蠻生長模式已難以為繼,如今的增長更多依賴「單店效率提升+產品結構優化」,標誌着行業進入成熟平穩的發展階段。
具體來看,兩大核心增長驅動力的邊際效用正逐步減弱。一方面,門店擴張的「天花板」已現:一二線城市核心商圈門店佈局日趨飽和,租金與人力成本持續攀升,部分品牌在覈心區域的單店營收甚至出現下滑;而低線城市雖仍有空間,但下沉市場的消費能力與品牌接受度差異較大,擴張效率明顯低於早期。另一方面,消費者的「新鮮感紅利」消退,對新茶飲的選擇從「跟風嘗試」轉向「理性篩選」,品牌若缺乏核心競爭力,難以維持用戶粘性。
頭部企業的差異化破局
面對存量競爭壓力,頭部品牌通過差異化戰略構建壁壘,行業呈現「一超多強、腰部崛起」的態勢。不同定位的品牌基於自身優勢,走出了各具特色的發展路徑。
1.蜜雪冰城:性價比築底的「規模霸主」,試探中端破局
作為行業規模之王,蜜雪冰城(02097.HK)以「極致性價比+全產業鏈控制」構建核心護城河,憑藉成熟的加盟模式與強大的供應鏈能力,在門店數量和覆蓋廣度上形成絕對優勢。截至2025年上半年,其全球門店已達5.3萬家,其中三線及以下城市門店佔比達57.6%,下沉市場的根基持續鞏固。
市值表現直接印證了規模戰略的成功,2025年3月港股上市後,蜜雪冰城以290港元收盤價一舉突破千億港元市值,截至9月26日市值已攀升至1,482.79億港元,穩居「行業市值一哥」地位。
在規模優勢之上,公司開始探索中端市場突破。2024年試點的「雪王城堡」概念店已進入規模化複製階段,同時通過子品牌幸運咖加速咖啡賽道佈局——截至2025年上半年,幸運咖門店突破7000家,形成「茶飲+咖啡」雙引擎格局。2025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148.75億元、淨利潤27.18億元,性價比戰略的盈利潛力在多元化佈局中持續釋放。
2. 喜茶:加盟降維的「高端轉型者」,下沉中高端市場
與蜜雪冰城的下沉路徑形成反差,作為新茶飲高端化的開創者之一,喜茶選擇以模式調整實現市場下沉,成為中高端大衆市場的重要參與者。面對存量競爭壓力,其2023年9月啓動的戰略轉型備受關注——從「純直營」模式轉向「直營+加盟」雙軌模式,同步將價格帶從25-35元下探至18-28元,精準瞄準「中高端大衆市場」。
這一調整迅速顯現規模化成效,截至2025年上半年,喜茶門店總數約4400家,覆蓋範圍從一二線城市向三四線城市快速滲透。目前,依託供應鏈升級,喜茶在維持產品品質的前提下實現成本優化,2025年推出的「輕乳茶」系列以低糖配方契合健康消費趨勢,單月銷量突破千萬杯,成為下沉市場的核心引流產品。
3. 霸王茶姬:東方美學賦能的「全球化黑馬」
霸王茶姬(CHA.O)以「東方茶定位+國風美學」為差異化標籤,成為近年來行業中的亮眼「黑馬」。其以「原葉鮮奶茶」為核心產品特色,憑藉獨特的品牌調性在20-35元價格帶形成競爭優勢,同時早早佈局海外市場搶佔增長新極。截至2025年上半年,其門店總數激增至7038家,同比增長超40%,海外門店達208家,覆蓋6個國家,成為頭部品牌中「出海」進度最快的企業。
作為「新茶飲美股第一股」,公司截至2025年9月26日市值達30.96億美元。2025年二季度實現淨收入33.32億元,調整後淨利潤為 13.07 億元。海外市場已成為核心增長引擎,2025年上半年海外GMV同比增77.4%,洛杉磯首店開業首日銷量破5000杯,印尼門店日均銷量超2000杯。
創新、健康與全球化的未來之路
在企業端積極佈局的同時,消費者需求與行業監管也在推動新茶飲行業向「規範化、高品質」方向發展。
從消費者需求來看,「低糖」「0卡」「無植脂末」已成為新茶飲產品的基礎標配。消費者開始更加關注原料的健康性和品質,對添加益生菌、草本植物等具有功能性茶飲的需求明顯增加。為迎合這一趨勢,頭部品牌紛紛強調「原料透明化」,部分品牌甚至公開供應鏈信息,通過「品質背書」增強消費者信任。
從行業監管來看,2024年以來市場監管總局陸續出臺多項針對新茶飲行業的規範性文件,重點聚焦食品安全、標籤標識、廣告宣傳三大領域。業內人士表示,監管的常態化與精細化不僅能遏制「低價劣質」等亂象,更能推動行業整體品質提升,為合規企業創造更公平的競爭環境。
科技賦能與全鏈路數字化轉型成為行業共識。智能化的製茶設備,如自動奶茶機、智能泡茶機等,正在被品牌廣泛應用,以保證出品的標準化、提升效率並降低人力成本。同時,品牌正大力投資建設數智化的供應鏈體系,通過大數據預測銷量、智能採購、優化倉儲和冷鏈物流,實現降本增效和品質的穩定控制。此外,AI推薦菜單、AR/VR虛擬品茶等新技術的探索,旨在為消費者提供更具互動性和個性化的消費體驗。
全球化佈局正成為頭部品牌的新戰略選擇。隨着國內市場競爭白熱化,越來越多的品牌將目光投向海外,尋求新的增長空間。東南亞因其相似的飲茶文化和龐大的年輕消費羣體,成為品牌出海的首選目的地。霸王茶姬已在多國開設門店,蜜雪冰城、喜茶等品牌也相繼啓動出海計劃。
行業分析師總結道,「中國新茶飲行業已經走過爆發式增長階段,進入了一個以‘品質、效率、創新、文化’為核心競爭力的新週期。未來,能夠成功整合供應鏈、擁抱數字化、滿足消費者深層次健康與情感需求,並具備全球化視野的品牌,將在新一輪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現如今,新茶飲行業正在完成從網紅經濟到成熟產業的蛻變。在這個過程中,唯有真正理解消費者需求、持續創新的品牌,才能穿越週期,贏得未來。對於消費者而言,這或許意味着更健康、更優質、更多元的茶飲選擇,而這正是行業走向成熟最直觀的體現。(思維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