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長的國慶中秋雙節假期即將結束,無論是持股還是持幣,憋了八天的股民早已按捺不住。
按照歷史規律,節後A股上漲的概率竟然高達七成!
不過,假期發生的大事兒可太多了。
港股僅僅暴漲了一天,美國政府關門擺爛,日本很有可能在接下迎來第一位女首相,Open AI接連官宣了幾個重磅合作,黃金更是一鼓作氣衝上了4000美元......
節後A股,到底該怎麼走?
國慶全球市場回顧
假期期間,全球市場表現如何呢?
按照國慶假期上週(9月30日至10月5日)統計,全球主要股票指數多數上漲,東南亞市場漲幅尤為明顯。
具體來看,MSCI全球指數較週二上漲0.8%,MSCI發達市場上漲0.7%,MSCI新興市場上漲2%。主要股指方面,中國臺灣加權指數與韓國綜指各有上行3.6%,漲幅居前;美國三大股指均有小幅上漲,納斯達克指數、道瓊斯指數和標普500分別上漲0.5%、0.8%和0.4%。亞洲市場均有上行,恒生指數、日經225等均有上漲。
除原油以外,全球大宗商品多數上漲。受到OPEC+可能增加供應的消息的影響,WTI原油和布倫特原油分別下跌1.1%、1%至美元61.7美元和67.5美元。
有色金屬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其中LME錫領升,上漲4.2%,鉛、銅、鋁、鋅和鎳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漲。而貴金屬方面,金價連續7週上漲超3%。假期期間COMEX黃金上漲2.7%,COMEX白銀上漲3.9%。
假期間,海外多則關鍵事件影響着資產價格走勢和全球流動性。
其中為黃金不斷衝高起到助推作用的,來自美國政府關門所帶來的連帶效應。
原定3日發佈的月度就業報告延期;10月中旬CPI通脹數據披露也可能「泡湯」。勞工統計局全面「休眠」,採集工作也處於停擺狀態。
因此,關鍵數據缺失導致經濟解讀如同霧裏看花,於是強化了降息預期,停擺時間越長反而對金價追漲形成了利好。
從歷史上看,1976年以來美國政府停擺平均持續8天,最長是35天,在特朗普上屆任期發生。也正是那次停擺期,金價周漲幅達到2.5%。
另外一則影響全球流動性的消息來自於日本政治選舉。
10月4日,日本執政黨自民黨總裁選舉由高市早苗勝出,她曾任經濟安全保障擔當大臣。由於自民黨在國會仍是最大政黨,若與野黨間合力,高市有較高的概率在10月15日的首相指名選舉中勝出,或將成為日本歷史上首位女首相。
高市早苗上臺主張財政貨幣雙寬,最終可能助長日本通脹壓力,未來通脹溢價或使得日債利率陡峭化。如果長端利率將來繼續上行,可能倒逼日央行TAPER暫停,甚至轉向增加購債規模,從流動性角度對市場偏向正面,這幾天日經指數漲勢拉大。
推動股指上漲的另一關鍵動力來自人工智能,更直接地說,是OpenAI接連推動多項關鍵合作,為合作商帶來了難以想象的業績增量,半導體相關股票在假期裏延續上漲勢頭。
存儲芯片巨頭三星、SK海力士的暴漲帶動了韓國股市。起因是三星和海力士突然宣佈與OpenAI達成合作,為後者的星際之門項目提供芯片,直接引爆了存儲芯片賽道,相關內容我們在前面文章《四季度,最景氣方向竟是?》也有分析過。
接着,OpenAI又與AMD達成合作,AMD未來要給OpenAI提供數十萬塊人工智能芯片,我們昨天文章《飆漲23.7%!芯片巨頭終於等來「潑天機遇」》裏也詳細捋過。
毫不誇張地說,這又是OpenAI繼甲骨文後,又一代表作。AMD前天晚上的漲幅已經充分體現。
這也說明,OpenAI在資本市場的確有點石成金的地位,過去與Nvidia、Oracle和CoreWeave達成過類似協議,而這些供應商未來的業績增量又高度依賴於OpenAI的盈利能力,或者說孖展能力,因為目前這些承諾都是遠超過其收入的。
根據外媒報道,這些交易將使OpenAI在未來十年內獲得超過20千兆瓦的計算能力,大致相當於20座核反應堆的功率。
按目前的價格計算,部署每1GW的人工智能計算能力的成本約為500億美元,總成本高達1萬億美元。某種程度可以理解為,OpenAI的前景已經決定了AI產業未來的興衰了。
下圖關係網表明了OpenAI這艘大船的載重之巨。如果OpenAI倒下了,不僅雲計算市場大幅萎縮,GPU也會過剩,最重要的是大家對AI的信心會變得無比脆弱。
但這幾天OpenAI的新產品迅速火遍了社交媒體,從競爭策略上已經不僅限於通過ChatGPT來獲取更多用戶,可是目前的計算資源仍然跟不上新產品+新功能的需求。
想說明的是,本來可以更加爆款的產品現在沒辦法進一步火爆,所以我們還沒看到天花板。要講好這個故事,OpenAI把英偉達、超威半導體都拉上了船各司其職,雖然最後也可能會成為泡沫,但是他的成功機會又比其他大模型公司高出許多。
那麼受益的不只是核心合作方,這些合作進一步鞏固了AI作為半導體行業核心增長引擎的地位。由此產生的「漣漪效應」將延伸至整個半導體價值鏈,從而產生「二級受益者」,「三級受益者」,也有很大的想象空間。
國內消費:出入境旅遊升溫
接着來看國內假期消費現狀,「雙節」長假進入尾聲,今年文旅消費市場活力不減,出行數據續創歷史新高。
尤其是假期出入境遊持續升溫。據國家移民管理局預測,國慶、中秋假期日均出入境旅客將突破200萬人次。綜合攜程、同程、去哪兒、航旅縱橫等平臺的數據,今年「超級黃金週」跨省遊、出境遊及入境遊預訂量均超過去年同期。
其中,出境遊、長線深度遊表現尤為亮眼,春秋旅遊數據顯示,受免籤政策影響,出境遊預訂人次同比增長超30%。飛豬OTA數據顯示,中俄互免簽證開通後,赴俄羅斯旅遊訂單的預訂量同比勁增近2倍。
馬蜂窩與去哪兒數據顯示,日本、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澳大利亞、土耳其、埃及等目的地熱度居前。
中國文旅消費市場的火熱不僅體現在國內遊客身上,也吸引了越來越多海外遊客的參與,伴隨着入境免籤、退稅擴圍以及支付便利化等政策措施的優化,入境消費持續升溫。
支付寶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國慶假期前五天,全球入境遊客通過支付寶的消費金額同比去年增長近40%,顯示中國「數字支付名片」在國際遊客中的普及度正顯著提升。
出行數據方面,2025年10月1-5日,新口徑下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同比2024年+4.8%增速比去年還高2個點,同比2019年+30.0%。
排除自駕出行因素,同期客運量(鐵路+民航+水路+公路營運性客運量)同比2024年+2.8%(2024年同期同比2023年+4.5%),同比2019年-30.5%(2024年同期同比2019年-32.4%)。
人員流動量遞增表明國慶假期出行已全面恢復常態,不過居民對在節假日自駕出行的偏好更高了,這是因為一方面高速小客車節假日免費通行;另一方面,新能源車普及也有助於降低邊際出行成本,許多目的地鐵路、航班覆蓋不如公路靈活,自駕成為「抵達最後一公里」的首選。
餐飲方面,據商務部商務大數據監測,假期前四天全國重點零售和餐飲企業銷售額同比+3.3%(2024年國慶全假期按同比口徑+4.5%)。考慮到今年中秋是在10月6日,餐飲與走親聚會類消費的高峯更偏後,階段性數據可能較低。
根據央視新聞,平臺數據顯示,今年中秋節,餐廳上座率較去年同期顯著增長,其中,主打家庭團圓場景的3至4人包間上座率增長超過了90%。
電影方面,據網絡平臺數據,截至10月7日18時40分,2025年國慶檔電影總票房(含預售)破17億元,前三名為《志願軍:浴血和平》、《731》、《刺殺小說家2》,仍低於2024年7天假期的21.05億。
截至目前,2025年國慶檔電影場次為363.9萬場次,首日票房為最高點,呈現出場次多但票房降的特徵。價格方面,今年國慶期間平均票價為36.7元,較2024年(40.3元)下滑,疊加今年假期出行表現亮眼,也對觀影消費形成替代。
節後A 股如何走?
分析過假期外圍和國內的現狀,投資者最關切的問題,依舊是A股市場會如何演繹。
從歷史數據統計來看,節後開門紅的勝率高達七成。
從2000年至2024年每年10月的首個交易日,上證指數平均漲幅達到0.48%,上漲概率達到64%。在過去10年裏,上證指數在10月首個交易日的上漲概率達到了70%。而過去25年間,共有7個行業在10月份上漲概率超過50%,包括銀行、家用電器、電子等行業。
機構也對10月行情也普遍給予樂觀預期,認為四季度預計A股延續「慢牛」態勢,在寬幅震盪中逐級抬升。
但歷史不會一昧復現,而是要綜合當下經濟基本面、流動性以及市場情緒來調整,譬如去年9·24級別的行情並沒有在今年港股上演,在AI芯片、政治選舉一系列複雜題材催化中日韓臺等市場表現更加出色,而港股在10月2日當天大漲之後迅速回調。
調整,是否在為新一輪上行蓄勢?
要知道,A股震盪盤整的格局幾乎貫穿了整個9月,前期領升的光模塊、PCB概念都經過了一定幅度的調整,意味着板塊交易面臨的擁擠度壓力得到緩解。
在假期海外AI行情催化下,消化前期震盪波動後,算力供應鏈的機會有望進一步顯現。而且作為當前業績最具說服力的板塊,隨着10月進入三季報交易窗口,市場關注度自然會得到提升。
其實目前並不缺少主線,部分板塊甚至延續了漲勢。
以半導體、AI為代表的科技板塊熱度不減,除此以外,以電池為代表的新能源、創新藥、受益於降息的週期有色以及港股互聯網科技關注程度都是比較高的。
總的來說,四季度的投資機會,可以嘗試在科技和週期兩個大的方向裏尋找。
新的市場主線往往會選擇有較強邏輯支撐的方向,纔有望得到資金追逐。譬如受益於固態電池技術和量產加速的鋰電設備、景氣反轉且供給出清的新能源材料,以及受產能限制,降息預期利好和AI強需求的有色金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