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醫療為何大漲?

子彈列車Bullet...
10/04

本週美股醫療股大漲,IXJ(全球醫療)單週上漲7.37%,創下年內最大漲幅。它的前三大重倉股——禮來強生、艾伯維,分別上漲15.92%、4.97%、6.03%。

因為主要的漲幅體現在9月30日、10月1日兩個交易日,所以本土的QDII淨值暫未得以體現。預計廣發全球醫療、匯添富全球醫療兩隻QDII基金的單週漲幅都在6%以上。匯添富全球醫療的第一大重倉股——科倫博泰生物-B單週漲幅也超過了15%,漲幅可能會領先一些。

全球醫療已經沉寂多時,過去一年,尤其自特朗普擬就任以來,表現遠遠落後標普500,幾乎是其中表現最差的行業板塊。

主要的估值壓制來自美國的政策,要對海外生產、進口到美國的藥品徵收關稅,同時提出「國際最低價機制」,要求醫保體系的藥價對標其他發達國家的最低水平。

這兩項政策疊加,被解讀為雙重利空:一邊成本上升,一邊利潤受限,醫藥巨頭的股價一度承壓。

但最近劇情的走向卻出乎意料。9月最後一天,輝瑞突然宣佈,已與政府達成定價協議,願意在美國部分醫保採購中實行國際最低價,並將在未來幾年內在美國投入700億美元用於本土製造和研發擴張。作為交換,輝瑞獲得三年關稅豁免期。

消息一出,整個醫療板塊情緒迅速翻轉。下圖是IXJ近一年的走勢。

這場交易的邏輯,其實很清晰。特朗普政府需要一個在藥價問題上「看得見的政績」——讓美國選民相信政府能壓低藥價、刺激製造業迴流。輝瑞等跨國藥企則希望避免長期關稅風險和價格管控的不確定性。雙方都明白,真正的關鍵不在於價格數字,而在於政策方向。通過這筆協議,政府在公衆面前展示了「降低藥價」的姿態,而藥企則以投資換取政策寬鬆,保住了利潤空間。

從資本市場的角度看,這幾乎是最合意的結果。其實政策風險沒有消失,而是被重新定義了。換句話說,壞消息不再是一種懲罰,而成為談判的起點。當談判有了結果,不確定性就被消除。

市場最擔心的不是壞消息,而是沒有落地、沒有時間表、難以名狀的壞消息。現在問題逐漸清晰了,投資者的恐慌情緒自然有所緩釋。

禮來與艾伯維也迅速跟上節奏。禮來宣佈在弗吉尼亞和德州建設新工廠,總投資超過百億美元;艾伯維則在馬薩諸塞州擴建生物製藥中心。這些項目本來就在企業規劃中,如今披上「政策響應」的外衣,成了迴流製造的象徵。政府得了面子,企業得了裏子,市場得了情緒。

這次上漲表面上是新聞刺激,實質上是一次預期修復。過去兩年,醫藥板塊在美股中長期滯漲,原因正是監管與價格談判帶來的不確定性。現在,這種不確定性暫時消除。

只要邏輯得到確認,美股的定價還是非常迅速的。這個事情提示了關於投資的一個很重要的結論,估值被壓制並不可怕,它的修復可以很快,一個投資如果長期前景被認可,但是價格上受抑制,那麼大概率需要一些事件,來促進定價修復。

我的持倉裏面,一個和全球醫療遭遇類似的,就是印度基金

當然,美股醫療(全球醫療)的這輪快速上漲,並不意味着風險完全解除。藥品折扣的覆蓋範圍、政策執行的細節仍不確定,未來也可能出現反覆。但對市場而言,這已經不是最重要的問題。重要的是方向明確、情緒轉暖。只要預期重新穩定,價格自然會向上修復。

_Written by AERO.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