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打開行情軟件的朋友怕是心裏一緊:電池、光伏板塊集體走低,中證電池指數一度跌超5.5%,截至11點,成交額砸到860億元,已超過昨日同期的一半。但老股民都懂,這種「綠盤暴擊」往往藏着機會——畢竟資金的動作從不說謊,10月9日節後首日就有1471億元的成交資金逆勢抄底,而且相對於9月初前連千億元都不到的成交額已有較大幅度的提升。
圖1:中證電池指數衝高後突遇調整

來源:Wind,截至:2025.10.10 11:00
這波回調,本質是短期情緒宣泄。根據Wind數據顯示,自今年8月以來,截至10月9日,中證電池指數已經上漲68%,都沒有一次較大的調整。聚焦儲能的電池ETF(561910)近半年漲幅103.83%,也少見大幅度調整。短期的波動是正常的,長期邏輯反而越來越清晰:儲能電芯正「一芯難求」,整個產業鏈的春天才啱啱開始。
供需缺口有多誇張?央視財經報道,國內外需求疊加下,新型儲能市場「一芯難求」,多家頭部電池廠均表示生產線處於滿產的狀態。鋰電行業今年迎來了久違的「金九銀十」。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10月鋰電整體排產環比增長3%-9%,同比大幅增長21%-50%。這種增長勢頭貫穿整個年度,從碳酸鋰、電池到關鍵材料全鏈條預排產累計同比預計增長27%-58%。
而且需求爆發根本擋不住。據CESA儲能應用分會產業數據庫不完全統計,2025年上半年,國內共新增備案了624個儲能生產製造項目,包括鋰電池、液流電池、鈉離子電池、固態電池、鉛炭電池、PACK、儲能系統集成、光儲充設備製造等多種產線。其中164個公佈了計劃投資金額,總計675.9億元。也表明儲能市場需求的不斷擴大,供給增加比不上需求增加。
圖2:2025年上半年儲能生產製造項目新增備案產能、數量、投資額

來源:Wind、儲能網,截至:2025.10.9
供需緊平衡直接推漲了價格,這纔是行業反轉的核心信號。起點鋰電調研顯示,國內TOP10儲能電芯企業上半年產能利用率基本穩定在80%以上,二季度以來,多家頭部廠商月度開工率超過90%,接近滿產。100Ah電芯從年初0.33元/Wh漲到0.45元/Wh,漲幅超20%;314Ah電芯也從低點回升,頭部廠商報價逼近0.32元/Wh。更關鍵的是,漲價已經傳到材料端,六氟磷酸鋰漲超15%,正極廠都開始談漲價,連付款都從票據改成現金結算,足見行業有多火。分析師說得直白:「這是需求超預期下的全面緊張」,漲價至少持續到2026年一季度。
海外市場更是加了一把力。歐洲、中東的能源轉型催生出大量訂單,中國儲能企業18個月海外訂單超180GWh,同比翻了兩倍。美國「安全港」政策更是送了個大禮包,2025年開工的項目用中國電池能拿70%稅收抵免,現在中國對美電池月出口穩在10億美元,這塊增量纔剛開始釋放。
回到電池ETF(561910)本身,它跟蹤的中證電池指數簡直是為這波行情量身定做:固態電池概念股佔4成,儲能相關標的近六成,寧德時代、陽光電源這些龍頭全在裏面。更難得的是,現在指數PE纔在歷史30%分位,比同類指數便宜不少,屬於「好賽道+低估值」的黃金組合。場外投資者可以借道聯接基金(A類:016019;C類:016020)介入。
最後想說,股市裏從來都是「情緒造波動,供需定方向」。今天的下跌,不過是短期資金的避險動作,但儲能電芯的缺口不會憑空消失,漲價潮也不會戛然而止。當生產線滿產、訂單排到明年、價格穩步上漲,此刻的回調,或許正是看清趨勢後的佈局窗口。
作者:ETF紅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