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月報|國泰海通撤單數量最多 中信證券前三季度承銷額排名降至第五

新浪證券
10/09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出品:新浪財經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IPO再孖展組/鄭權

  2025年9月,共有12家擬IPO企業上會審核,過會11家,名義過會率為91.67%。2025年1-9月份,A股IPO企業上會數量為61家,過會數量為58家,名義過會率為95.08%,較2024年1-9月份的85.37%(數據來自wind)上升近10個百分點。

  終止層面,2025年9月有7家企業終止A股IPO進程,終止數量連續三個月維持在個位數。2025年1-9月份,A股IPO企業終止數量合計91家,較2024年前三季度的數據(350家)同比下降74%。

  發行及募資層面,2025年9月新上市的A股IPO企業有11家,合計募資116.9億元。2025年1-9月,A股合計有78家新股發行,合計募資773.02億元,IPO上市企業及募資總額較2024年前三季度同比分別增長13.04%、61.49%。

  上會審核情況:優迅股份遭暫緩審議 股份支付會計處理存疑

  9月,共有12家擬IPO企業上會審核,過會11家,名義過會率為91.67%。其中廈門優迅芯片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優迅股份」)遭暫緩審議,中信證券保薦。

  上市委會議現場問詢了優迅股份三大問題。第一,要求發行人代表結合產品結構、議價能力、市場開拓、主要產品驗證及在手訂單等情況,說明公司是否存在毛利率持續下滑風險,以及經營業績的可持續性。第二,要求說明 Jina Shaw、Ping Xu 及萍妮茹投資、蔡春生及一方建設之間是否存在應披露未披露的關聯關係或一致行動關係。結合實控人持股比例不高、實際控制公司時間較短、公司報告期多次股權變動、股東之間歷史上存在的分歧等情況,說明公司實控人的控制權是否穩定,是否存在上市後控制權變更風險。第三,要求說明報告期股份支付會計處理是否符合企業會計準則規定。

  優迅股份需進一步落實事項是,需說明報告期股份支付會計處理是否符合企業會計準則規定。

  由此可見,優迅股份股份支付的會計處理問題是所有問題中的重中之重。2022-2024年、2025年上半年,公司因實施股權激勵確認的股份支付費用分別為3,131.17萬元、0萬元、1,575.36萬元、945.22萬元。

  2022年12月,優迅股份員工張莉以7.89萬元取得了員工持股平臺「優迅管理」1.5%的財產份額,且未約定服務期。2023年8月,張莉因離職,將其持有份額的一半(0.75%)以14.39萬元的價格轉讓給了公司實際控制人柯騰隆。

  優迅股份認為,實控人柯騰隆已承諾在三年內將此部分股份再次授予其他激勵對象且不以獲利為目的,因此該交易不構成新的股份支付,實控人受讓時不涉及股份支付的會計處理。

  根據財政部2021年5月18日發佈的《股份支付準則應用案例——實際控制人受讓股份是否構成新的股份支付》的相關規定,「判斷普通合夥人受讓股份屬於代持行為通常需要考慮下列證據:(1)受讓前應當明確約定受讓股份將再次授予其他激勵對象;(2)對再次授予其他激勵對象有明確合理的時間安排;(3)在再次授予其他激勵對象之前的持有期間,受讓股份所形成合夥份額相關的利益安排與代持未形成明顯的衝突」。

  此外,優迅股份將2022年確認的3131.17萬元股份支付費用計入了非經常性損益,這直接導致該公司當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高達0.96億元,佔淨利潤的比例達到了117.61%。然而,對於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確認的股份支付費用,公司卻未將其計入非經常性損益。這種在不同時期採用不同會計處理方式的做法,其合理性和一致性有待考證,是否真實反映公司盈利能力也有待檢驗。

  wind數據顯示,今年1-9月份,A股IPO企業上會數量為61家,過會數量為58家,名義過會率為95.08%,較2024年1-9月份的85.37%(數據來自wind)上升近10個百分點。

  今年前三季度,三家未順利過會的企業除了遭暫緩審議的優迅股份,還有遭暫緩審議的西安泰金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泰金新能),以及取消審核的節卡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節卡股份)。

  其中,泰金新能被要求結合報告期收入確認政策執行情況,訂單簽訂、發貨及驗收情況,經營性現金流等,進一步論證公司未來業績是否存在大幅下滑風險,相關風險提示是否充分。

  節卡股份取消審議的原因是尚有相關事項需要進一步覈查,但具體原因不詳,在發佈上會審核公告之前,節卡股份被上交所說明收入確認時點變更、放寬信用政策、應收賬款確認等具體情況。部分投資者認為,節卡股份存在變更會計政策提前確認收入的可能,可參考《節卡股份被取消審議迷霧:IPO輔導前變更收入確認方法,研發還是營銷驅動?》等文章。

  wind顯示,今年1-9月份,24家券商保薦61家A股IPO企業上會接受審核,其中21家券商的過會率高達100%,只有中信建投中信證券國泰海通的過會率沒有拿到「滿分」,過會率分別是85.71%、85.71%、91.67%。

  IPO終止情況:國泰海通撤單數量最多

  wind數據顯示,2025年9月有7家企業終止A股IPO進程,終止數量連續三個月維持在個位數。2025年7月、8月,分別有7家、6家A股IPO企業終止。

  2025年1-9月份,A股IPO企業終止數量合計91家,較2024年前三季度的數據(350家)同比下降74%。

  與去年同期相比,A股IPO終止數量顯著下降,降幅超70%。這一現象表明 IPO 市場環境有所改善,也與排隊IPO企業數量急劇下降後排隊數量的基數較低有關。

  分券商看,國泰海通今年前三季度終止的IPO企業數量最高,為9.5家(原國泰君安和海通證券合併計算),中信證券以8家緊隨其後。

  不少中小券商在今年撤回IPO保薦項目後,儲備項目為0,今年的撤否率高達100%,比如五礦證券、中天國富、江海證券、長城國瑞等。

  IPO發行情況:聯合動力實際募資36億元背後發行市盈率高

  wind數據顯示,2025年9月新上市的A股IPO企業有11家,合計募資116.9億元。11家企業中,聯合動力實際募資額最高,為36.01億元;募資額最低的是三協電機,實際募資僅1.83億元。

  11家新上市的企業中,聯合動力也是唯一一家發行市盈率超過行業市盈率均值的企業。wind顯示,聯合動力的發行市盈率為32.87倍,而所處行業市盈率均值29.08倍。

  2025年1-9月,A股合計有78家新股發行,合計募資773.02億元,IPO上市企業及募資總額較2024年前三季度同比分別增長13.04%、61.49%。2024年前三季度,A股合計有69家新股發行,合計募資478.68億元。

  78家企業中,華電新能實際募資額最高為181.71億元;能之光實際募資額最低,僅募資1.02億元。

  78家企業中,30家企業實現資金超募,48家企業募資不及預期。其中,影石創新超募比例最高,wind顯示公司預計募資6.54億元,實際募資19.38億元,超募12.84億元,超募比例高達196.30%,接近兩倍。

  而實際募資較預期縮水最嚴重的是賽分科技,wind顯示公司預計募資8.5億元,實際僅募資2.16億元,較預期縮水74.6%。此外,首航新能泰禾股份永傑新材三家公司募資縮水比例也超過了50%,分別是62.15%、58.64%、53.3%。

  78家企業中,承銷保薦費用率(承銷保薦費用/募資總額)最高的是太力科技,實際募資4.62億元,承銷保薦費用為6500萬元,費用率高達14.08%,保薦承銷券商為國聯民生

  與太力科技募資額接近的華之傑、首航新能、泰禾股份、新亞電纜、C建發致、C雲漢、實際募資額分別為4.97億元、4.87億元、4.62億元、4.59億元、4.46億元、4.4億元,承銷保薦費用分別為2485萬元、4348.1萬元、3789.63萬元、3441萬元、3918.59萬元、3738.36萬元,承銷保薦費用率分別為5%、8.94%、8.2%、7.5%、8.8%、8.51%,皆遠低於太力科技的14.08%,可見國聯民生收取的承銷保薦費用及費用率畸高。

  券商排名情況:中信證券前三季度承銷額降至第五 「國聯+民生」承銷額同比大降近五成

  wind顯示,2025年1-9月,A股合計有78家新股發行,合計募資773.02億元。31家券商瓜分773.02億元承銷額,其中中金公司的承銷額後來居上,以125.38億元排名第一。

來源:wind

  2025年1-9月,A股IPO承銷額排名第2-5名的券商分別是國泰海通(含原海通證券)、華泰聯合、中信建投、中信證券,承銷額分別是117.08億元、108.89億元、100.49億元、65.91億元。

  值得關注是中信證券,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的A股PO承銷額為72.53億元,排名行業第一;今年前三季度的承銷額降至65.91億元,排名降至第五,且前四名的承銷額都超過100億元。不過中信證券今年前三季度的IPO承銷數量仍高居第一,為10個。

  從市場佔有率看,前五大券商今年前三季度的A股IPO承銷額合計517.75億元,佔773.02億元總承銷額的66.98%,接近七成,馬太效應顯著。

  另一家值得關注的券商是國聯民生,原民生證券和原國聯證券今年前三季度的A股IPO承銷額合計21.15億元,較去年同期民生證券一家的38.96億元同比下降45%,接近五成。

  合併後的國聯民生的A股IPO承銷額竟大不及從前,這究竟是短期現象還是逐漸成為常態?時間會給出答案。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公司觀察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